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480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现有采用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增焓技术,包括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和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以提高在室外温度过低时的制热量和C0P,同时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但是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虽然对提高低温时制热量有一定的效果,还是不能够达到采用在室内安装辅助电热器加热的制热效果,造成还是需要在室内侧设置辅助电热器,来达到制热效果,在室内侧设置辅助电热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低温时制热量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气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以提高补气装置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闪发器;闪发器包括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口和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气相出口和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口 ;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第一制冷剂口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进一步地,冷媒加热装置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一制冷剂口之间。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与第一制冷剂口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相连通;冷媒加热装置与第一制冷剂管路并联地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一制冷剂口之间。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第一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二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冷媒加热装置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与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管路上;冷媒加热装置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设置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的干度。相比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补气装置的对压缩机的补气量,进而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低温时的制热要求,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另外,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冷媒加热装置设置在节流装置的下游,防止了因为冷媒加热装置使液态制冷剂部分气化而引起节流装置的非正常工作。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和与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I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气装置5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的节流装置401,以及设置在节流装置401与补气装置5之间以提高补气装置5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节流装置401与补气装置5之间设置冷媒加热装置9,对进入补气装置5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5的制冷剂的干度,提高补气量和制热量,同时降低了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另外,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冷媒加热装置9设置在节流装置401的下游,防止了因为冷媒加热装置使液态制冷剂部分气化而引起节流装置的非正常工作。具体地,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I的排气经室内换热器3 (冷凝器)、节流装置401节流降压至中间压力后进入冷媒加热装置9吸热,制冷剂干度得到提高,然后进入补气装置5 (闪发器)中气液分离,分离的气态制冷剂通过闪发器的气相出口进入压缩机I的补气口对压缩机补气,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装置402、室外换热器2 (蒸发器)、气液分离器6后从压缩机I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并经第一次压缩至中间压力与从补气口进入的气体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经第二次压缩至高压并最终从排气口排出,形成空调器的制热循环。通过设置冷媒加热装置9,从而有效地提高进入闪发器的制冷剂的干度,提高闪发器的补气量,进而提高空气器的制热量,还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节流装置401与补气装置5 (闪发器)之间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相连通,冷媒加热装置9与第一制冷剂管路并联地设置在节流装置401与闪发器的第一制冷剂口之间,即冷媒加热装置9通过另外一根制冷剂管路连接在节流装置401与闪发器之间。相比第一实施例,冷媒加热装置9并联设置,能够减少被加热的冷媒的流量,从而能够使部分制冷剂更充分的气化,从而更有利于提闻补气量,提闻制热量。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补气装置5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第二制冷剂腔用于对节流后的制冷剂蒸发气化,从而向压缩机I的补气口补气,第二制冷剂腔中制冷剂蒸发气化的过程中,从第一制冷剂腔中吸热,从而使第一制冷剂腔中的冷媒过冷。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第二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和压缩机I的补气口之间;节流装置401串联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冷媒加热装置9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401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压缩机I的排气经室内换热器3 (冷凝器)后,制冷剂分为第一支路(补气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补气路)的制冷剂经节流装置401节流至中间压力后进入冷媒加热装置9吸热部分蒸发后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二制冷剂腔)继续吸热并完全蒸发,然后从压缩机I的补气口进入压缩机,第二支路的制冷剂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一制冷剂腔)被过冷后经主路节流装置402、室外换热器2 (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6,然后从压缩机I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经第一次压缩至中间压力后与补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经第二次压缩并最终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形成空调器的制热循环。冷媒加热装置9对第一支路(补气路)的冷媒加热,从而增加第一支路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相应地,增加补气装置的补气量,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果。而且还能够降低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与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相连通,即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和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相连通,节流装置401和冷媒加热装置9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管路上。压缩机I的排气经室内换热器3 (冷凝器)后,制冷剂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一制冷剂腔),然后分为两个支路,一部分经过第二节流装置402进入室外换热器2 (蒸发器)蒸发气化,然后从气液分离器6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另外一部分经过节流装置401和冷媒加热装置9部分吸热气化,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二制冷剂腔)完全气化,最终从压缩机I的补气口进入压缩机I中,并与压缩机I中第一次压缩到中间压力的中压气体混合后经过第二次压缩并最终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形成空调器的制热循环。冷媒加热装换9提高了进入经济器的制冷剂干度,相应补气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增加,从而提高了补气量和制热量,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至四中,冷媒加热装置9可以替代现有空调室内机的辅助电加热器从而消除了因辅助电热器带来的电器安全隐患、凝露等问题,同时相对而言,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制热性能系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冷媒加热装置的热源可以是电热转换也可以是其他热源,如废热、余热或太阳能光热等。制热循环时可按需启动冷媒加热装置并调节冷媒加热装置的输入热量。制冷循环时关闭冷媒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可以是涡旋准二级压缩机、双转子双级补气增焓压缩机或两台任意形式的单级压缩机的组合,也可以是带补气增焓功能的螺杆压缩机或离心压缩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节流装置可以是毛细管、节流短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节流孔板或前述任意合理组合。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循环可以加上必要的四通换向阀等部件或者进行简单的改进以适应制冷、制热或制热水等应用场合。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00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的制冷剂管路上设置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的干度。相比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补气装置的对压缩机的补气量,进而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低温时的制热要求,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另外,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冷媒加热装置设置在节流装置的下游,防止了因为冷媒加热装置使液态制冷剂部分气化而引起节流装置的非正常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I)、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和与所述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I)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补气装置(5)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之间的节流装置(401),以及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补气装置(5)之间以提高所述补气装置(5)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气装置(5)为闪发器; 所述闪发器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口和与所述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的气相出口和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相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口 ; 所述节流装置(401)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加热装置(9)串联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相连通; 所述冷媒加热装置(9)与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并联地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气装置(5)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 所述第一制冷剂腔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之间; 所述第二制冷剂腔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 )和所述压缩机(I)的补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401)串联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腔之间; 所述冷媒加热装置(9)串联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 气装置(5)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所述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401)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路上; 所述冷媒加热装置(9)串联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气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以提高补气装置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设置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的干度。相比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补气装置对压缩机的补气量,进而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低温时的制热要求,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3083217SQ2013200640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梁祥飞, 郑波, 黄柏良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