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动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008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热动联供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热电冷联供与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热流体显热为热负荷输送方式的传统热动联供系统中,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远距离、大规模和分级供热的热动联供系统中,一级管网温度高,压力大,且管路常常处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存在安全隐患,且管网的初投资大;(2)蒸汽动力装置排放的低压乏汽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往往难以利用;(3)以煤为燃料的蒸汽动力装置,燃气与动力循环蒸汽之间存在难以有效利用的传热温差,导致热动联供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不高;(4)一级管网循环介质与二级管网循环介质或被加热介质之间存在较大传热温差,没有加以利用;(5)对清洁能源在热动联供系统中的利用带来一定限制。

本发明以热能高效利用为前提,以降低热动联供系统中一级供热管网温度和压力为核心,兼顾加大管网供回水温差以减少相应初投资,兼顾提升动力机工作安全性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并考虑适应热动联供系统中清洁能源的利用,提出以动力机末端排汽或低压抽汽为低温热源并结合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系列热动联供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热动联供系统,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和循环泵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7.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0.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3.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3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3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6.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6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6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9.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9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9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2.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2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2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5.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8.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8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8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1.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4.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7.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0.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3-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3-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3-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3-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7-5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第三发生器增设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6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7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第三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8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预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动联供系统第1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中,1-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发生器,4-第二发生器,5-冷凝器,6-蒸发器,7-节流阀,8-溶液泵,9-第二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动力机,13-低温冷凝器,14-循环泵,15-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供热器,19-第三发生器,20-第三吸收器,21-第三溶液泵,2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第二节流阀,24-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和循环泵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3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3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动力机12的排汽流经低温冷凝器13放热并冷凝,之后对外排出;循环泵14排出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并吸热,流经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4并逐步放热,之后提供给循环泵14;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高温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并冷凝,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节流阀7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2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5连通之后加热器15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5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通过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5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路继续降压作功并对外排放,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5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3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3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3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5连通之后加热器15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和加热器15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之后分成两路,相对排汽而言具有较高压力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5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完成降压作功之后的排汽流经低温冷凝器13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和加热器15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4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5连通之后加热器15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6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6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6和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5,余下蒸汽继续完成作功并对外排出;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5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6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3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3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5连通之后加热器15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6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6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6、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5、经排汽通道提供给低温冷凝器13和经排汽通道对外排出;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5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6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5连通之后加热器15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6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6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7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和第三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三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三加热器17、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6和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5,余下蒸汽继续完成作功并对外排出;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5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6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第三蒸汽流经第三加热器17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和第三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7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二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2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3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3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5连通之后加热器15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6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6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2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7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和第三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2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三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三加热器17、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6、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5和经排汽通道提供给低温冷凝器13;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5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6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第三蒸汽流经第三加热器17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和第三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8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供热器,将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和第三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第三加热器17和供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供热器18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5、第二加热器16和第三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之后流经供热器18、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4并逐步放热,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9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4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发生器4和蒸发器6并逐步放热,之后回到循环泵14,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0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4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4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4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4自身连通;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分别流经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4并分别放热,之后回到循环泵14,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1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吸收器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三吸收器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三发生器19,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20提供,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2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3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9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三发生器19,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第二节流阀23节流降压之后进入冷凝器5,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3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3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高温热介质和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9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三发生器19,冷剂蒸汽和高温热介质分别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第二节流阀22节流降压之后进入冷凝器5,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4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发生器4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3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9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19,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发生器4;流经第三发生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第二节流阀22节流降压之后进入冷凝器5,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吸收器2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0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三吸收器20,第三吸收器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三发生器19,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三吸收器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预热器2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和预热器24与循环泵14连通。

(2)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8升压,流经预热器2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并逐步吸热,之后进入发生器3;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流经蒸发器6、第二发生器4和预热器24并逐步放热,之后提供给循环泵14,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吸收器20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4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4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与吸收器1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9与循环泵14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0连通,第三吸收器20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第三吸收器20、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三吸收器20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1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2;第二发生器4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三发生器19、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20提供,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2进入吸收器1;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之后流经蒸发器6、第二发生器4和第三发生器19并逐步放热,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7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8、预热器2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3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与循环泵1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4和预热器24与循环泵14连通;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流经溶液泵8、预热器2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3;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3、加热器15和第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流经蒸发器6、第二发生器4和预热器24并逐步放热,之后回到循环泵14,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热动联供系统,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高品位蒸汽先作功,低品位蒸汽用于供热,符合热能高效利用原则。

(2)由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单独或联合并逐级进行热负荷采集,结合第二发生器和第二吸收器,实现蒸汽动力装置末端排汽或低压抽汽与冷环境之间温差的有效利用。

(3)在一级管网中实现大温差和低压力热负荷输送,并减少输送热负荷规模,大幅度提高一级供热管网安全性,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级供热管网参数。

(4)解除清洁或高效能源在传统热动联供系统中的应用限制。

(5)实现一级管网循环介质与二级管网循环介质或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的有效利用。

(6)以动力机末端蒸汽为热动联供热源,有利于提高动力机的热效率和设备运行安全性。

(7)丰富了热动系统的类型,扩展了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来提高热能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