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食品保鲜度提醒的冰箱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7944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食品保鲜度提醒的冰箱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能每天去购买食材,多数是一次性购买大量食材,并放置在冰箱中。然而,大量贮藏食品容易导致遗忘,从而造成食品的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鱼类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包括鱼类的自动氧化作用,产生2,4-癸二烯醛、2,4,7-癸三烯醛等,是造成鱼类腥臭气体加重的重要因素;含硫含氮前体物质(鳕鱼)的酶催化转化,产生硫化氢等臭味;氧化三甲胺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三甲胺和二甲胺等,产生陈旧的鱼味,和鱼的“类巢味”,会增强鱼腥臭味。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通过增加贮藏室隔板,达到不串味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大多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并且,即使可以隔绝气体,也无法让人得知冰箱内的食品是否已经发生损坏。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可对食品特别是鱼类的保鲜程度进行提醒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食品特别是鱼类的保鲜程度进行提醒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食品保鲜度提醒的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箱体、收容于箱体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用以存储食品,所述内胆内安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及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以将间室内的空气吹向所述气体传感器;所述冰箱还设置有信息输出模块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气体传感器、信息输出模块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内胆和箱体之间的风道、蒸发器及用于将蒸发器中的冷量传递至内胆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内胆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及回风口以使得冷风进入内胆并进行循环制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内胆的上侧,所述回风口设置于内胆下侧,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回风口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运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贴附于所述内胆上以和内胆内进行热交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2,4-癸二烯醛气体传感器、2,4,7-癸三烯醛气体传感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三甲胺气体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保鲜度提醒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冰箱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风机运行,将间室内的空气吹向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检测间室内的空气,判断冰箱内胆内食品的保鲜程度,并将判断结果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对判断结果进行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内胆和箱体之间的风道、蒸发器及用于将蒸发器中的冷量传递至内胆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运转;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控制在第二风机运行时,第一风机停机,在第二风机停机时,第一风机开始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风机运行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检测第二风机的平均转速,所述第二风机停机、第一风机开机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风机以所述平均转速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贴附于所述内胆上以和内胆内进行热交换;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风机以恒定的转速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内胆内的气体传感器可将内胆中的空气吹送至气体传感器处,使得气体传感器可稳定的的对内胆内的空气进行检测,从而气体传感器还可将检测结果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然后,第一控制模块再将信号传输至信息输出模块,对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输出,使得人们获得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100,该冰箱100可对食品的保鲜度进行提醒,特别是可对鱼类的保鲜程度进行提醒。所述冰箱100包括箱体、收容于箱体内的内胆,所述内胆内形成有间室并用以存储食品。本发明中,所述内胆内安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及第一风机1,所述第一风机1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气体传感器2设置,从而第一风机1可将间室内的空气向气体传感器2吹送,使得气体传感器2进行稳定的监测。若气体发散过慢,则会导致气体传感器2的检测出现问题,因此,通过设置该第一风机1可解决该问题。

当然,所述冰箱100还设置有信息输出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气体传感器2、信息输出模块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则,所述气体传感器2对内胆间室内的空气进行持续的监测,并判断冰箱100内胆内的食品的保鲜程度,并将判断结果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在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对判断结果进行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输出模块为语音输出,即通过语音来提醒用户内胆内食品的保鲜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输出模块并不是持续进行输出,而是当气体传感器2检测到的气体到达临界阈值时,信息输出模块才进行持续的提醒,并且为了节约电量,信息输出模块持续进行提醒一段时间后,停止提醒,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进行提醒。

目前冰箱100的制冷通常有两种方式,风冷冰箱100和直冷冰箱100,而本发明的冰箱100及控制方法在不同的制冷方式下,其结构和控制均也不相同,以下进行分别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冰箱100为风冷冰箱100时,所述冰箱100包括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内胆和箱体之间的风道3、蒸发器及用于将蒸发器中的冷量传递至内胆内的第二风机4,当然,所述内胆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风道3相连通的进风口31及回风口32以使得冷风进入内胆并进行循环制冷。所述进风口31通常设置于内胆内部表面的上侧,所述回风口32通常设置于内胆内部表面的下侧,所述第一风机1设置于进风口31和回风口3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冰箱100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风机1及第二风机4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风机1及第二风机4运转。由于第二风机4运转时,也会将内胆内的空气向气体传感器2方向吹出,因此,第二控制模块控制在第二风机4运行时,第一风机1停机,在第二风机4停机时,第一风机1开始运行。则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4交替工作,使得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4将内胆内的空气不断的向气体传感器2方向吹出,即使在第二风机4停机的阶段内,气体传感器2也可以获得稳定的气体来源,并进行精确的感测。

并且,在第二风机4运行、第一风机1停机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持续检测第二风机4的转速,并且,由于要达到的制冷效率不同,因此第二风机4的转速可能持续产生变化。则第二控制模块对第二风机4的转速进行持续检测,计算获得第二风机4的平均转速,并且在第二风机4停机后,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风机1以该平均转速旋转。从而可以让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4以近似的转速旋转,从而冰箱100内的风速趋于恒定,气体传感器2的感测较为稳定。

另外,内胆内的风速也会影响到气体传感器2的判断,在风速较大时,气体传感器2感测到的气体相对浓度较低,则气体传感器2降低其判断标准,在检测到的气体浓度达到较低的水准时,即将判断结果输送至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即控制信息输出模块进行输出;相反的,在风速较小时,气体传感器2感测到的气体相对浓度较大,则气体传感器2提高其判断标准,在检测到的气体浓度达到较高的水准时,才将判断结果输送至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即控制信息输出模块进行输出。

所述冰箱100为直冷冰箱100时,所述冰箱100还包括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贴附于所述内胆上以和内胆内进行热交换。制冷冰箱100中,由于是通过蒸发器和内胆内进行换热,因此本身没有风流通,则所述冰箱100内的第一风机1以恒定的转速旋转,并不断将内胆间室内的空气向气体传感器2方向吹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传感器2包括包括2,4-癸二烯醛气体传感器、2,4,7-癸三烯醛气体传感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三甲胺气体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从而对肉类特别是鱼类在存放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气体进行精确检测,并判断其腐败程度和存放时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冰箱100内设置有第一风机1,并将内胆间室内的空气不断吹送至气体传感器2处,使得气体传感器2对内胆间室内的空气进行持续的检测。并且,由于冰箱100根据制冷方式可分为风冷冰箱100和直冷冰箱100,因此,若冰箱100为风冷冰箱100,则冰箱100本身的第二风机4和第一风机1交替运转,使得气体传感器2可在制冷系统开始或停机时均可获得稳定的检测,防止制冷系统停机前后,气体传感器2感测环境不一致导致的错误。另外,气体传感器2会根据风速的不同改变其检测的判断标准,使得检测更加精确;若冰箱100为直冷冰箱100,则冰箱100中第一风机1持续运转,并使得气味传感器进行持续的检测。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