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内涂层、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3040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器内涂层、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初,挪威nth大学的lorentzen教授根据co2的特殊物性提出跨临界co2循环,极大地推动了co2系统在制冷领域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跨临界co2循环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成为制冷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跨临界co2系统在高压侧的较大温度变化(约80—100℃)的放热过程,非常适合用于热水加热,因此,对热泵领域的研究最先开始于热泵热水器。

热泵热水器一般由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气液分离器、节流元件等组成。

运用逆卡诺循环原理,二氧化碳通过压缩机做工由气态转变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气体冷却器内与外循环工质如水进行热量交换,超临界二氧化碳放热后变为近临界流体,外循环水吸收工质的热量逐步升温变成热水,二氧化碳经膨胀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流体,通过蒸发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热量,这一过程二氧化碳吸热发生由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最终回到压缩机完成循环。

在蒸发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热量时,普通金属外壳的蒸发器随着换热的进行,需要瞬间承受着剧烈的温差变化,这对脆性较差的金属材料来说极易在表面形成裂纹,低温二氧化碳与蒸发器内壁长时间接触容易在表面形成冷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涂覆有该内涂层的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5-0.8份,氧化铝粉0.3-0.7份,陶瓷粉1.5-2.0份,石墨1.0-1.2份,铜粉1.2-1.5份,氧化锆0.2-0.5份,银粉20-25份。

优选的,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6份,氧化铝粉0.5份,陶瓷粉1.8份,石墨1.1份,铜粉1.3份,氧化锆0.3份,银粉23份。

一种喷涂有所述内涂层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所述内涂层。

所述内涂层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在蒸发器本体上。

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镍1.20%-1.80%,碳2.20%-2.60%,铬2.30%-2.50%,钴0.03%-0.08%,锌0.13%-0.15%,锰0.08%-0.12%,钛0.03%-0.10%,镉0.02%-0.07%,余量为铁。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本体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镍1.50%,碳2.40%,铬2.40%,钴0.05%,锌0.14%,锰0.10%,钛0.06%,镉0.04%,余量为铁。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比为(15~20):1。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分别为18mm、1mm。

一种蒸发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蒸发器本体各原料配比混合均匀,熔融成形制成平板状面板;b.在平板状面板外壁上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内涂层;c.喷涂结束后将平板状面板成形并焊接得到所述蒸发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内涂层选用银作为基材,银本身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够承受剧烈为温差,较少对蒸发器本体的冲击;银基材加入铜粉赋予内涂层更高的热导率,石墨可增加内涂层内部的致密性,提高吸热效率;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的加入,可在内涂层外表面形成疏松多孔状表面,一方面增大吸热面积,另一方面可延长二氧化碳与内涂层的接触时间;本发明制得的内涂层,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二氧化碳由液相向气相转变,另一方面可对蒸发器本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蒸发器本体中加入镍、碳、铬等微量元素并控制各元素含量,显著提高蒸发器本体的延展性和导热性能,防止低温造成的脆裂,使得二氧化碳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抵抗住体积的膨胀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二氧化碳,提高了蒸发器内二氧化碳的相变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5份,氧化铝粉0.3份,陶瓷粉1.5份,石墨1.0份,铜粉1.2份,氧化锆0.2份,银粉20份。

一种喷涂有所述内涂层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所述内涂层。

所述内涂层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在蒸发器本体上。

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镍1.20%,碳2.20%,铬2.30%,钴0.03%,锌0.13%,锰0.08%,钛0.03%,镉0.02%,余量为铁。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比为(15~20):1。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分别为18mm、1mm。

一种蒸发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蒸发器本体各原料配比混合均匀,熔融成形制成平板状面板;b.在平板状面板外壁上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内涂层;c.喷涂结束后将平板状面板成形并焊接得到所述蒸发器。

实施例2

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6份,氧化铝粉0.5份,陶瓷粉1.8份,石墨1.1份,铜粉1.3份,氧化锆0.3份,银粉23份。

一种喷涂有所述内涂层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所述内涂层。

所述内涂层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在蒸发器本体上。

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镍1.20%,碳2.20%,铬2.30%,钴0.03%,锌0.13%,锰0.08%,钛0.03%,镉0.02%,余量为铁。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比为(15~20):1。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分别为18mm、1mm。

一种蒸发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蒸发器本体各原料配比混合均匀,熔融成形制成平板状面板;b.在平板状面板外壁上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内涂层;c.喷涂结束后将平板状面板成形并焊接得到所述蒸发器。

实施例3

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8份,氧化铝粉0.7份,陶瓷粉2.0份,石墨1.2份,铜粉1.5份,氧化锆0.5份,银粉25份。

一种喷涂有所述内涂层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所述内涂层。

所述内涂层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在蒸发器本体上。

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镍1.20%,碳2.20%,铬2.30%,钴0.03%,锌0.13%,锰0.08%,钛0.03%,镉0.02%,余量为铁。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比为(15~20):1。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分别为18mm、1mm。

一种蒸发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蒸发器本体各原料配比混合均匀,熔融成形制成平板状面板;b.在平板状面板外壁上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内涂层;c.喷涂结束后将平板状面板成形并焊接得到所述蒸发器。

实施例4

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6份,氧化铝粉0.5份,陶瓷粉1.8份,石墨1.1份,铜粉1.3份,氧化锆0.3份,银粉23份。

一种喷涂有所述内涂层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所述内涂层。

所述内涂层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在蒸发器本体上。

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镍1.50%,碳2.40%,铬2.40%,钴0.05%,锌0.14%,锰0.10%,钛0.06%,镉0.04%,余量为铁。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比为(15~20):1。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分别为18mm、1mm。

一种蒸发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蒸发器本体各原料配比混合均匀,熔融成形制成平板状面板;b.在平板状面板外壁上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内涂层;c.喷涂结束后将平板状面板成形并焊接得到所述蒸发器。

实施例5

一种蒸发器内涂层,所述内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氮化硅0.6份,氧化铝粉0.5份,陶瓷粉1.8份,石墨1.1份,铜粉1.3份,氧化锆0.3份,银粉23份。

一种喷涂有所述内涂层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所述内涂层。

所述内涂层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在蒸发器本体上。

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镍1.80%,碳2.60%,铬2.50%,钴0.08%,锌0.15%,锰0.12%,钛0.10%,镉0.07%,余量为铁。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比为(15~20):1。

所述蒸发器本体、内涂层厚度分别为18mm、1mm。

一种蒸发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蒸发器本体各原料配比混合均匀,熔融成形制成平板状面板;b.在平板状面板外壁上通过喷涂工艺涂覆内涂层;c.喷涂结束后将平板状面板成形并焊接得到所述蒸发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