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8302发布日期:2020-01-21 22:3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例如:冰箱或冷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为了增大储物空间,通常采用压机仓顶置的方式,这样,便可以方便用户在制冷设备的底部存取物品。通常情况下,压机仓的底板上安装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的制冷组件以及风机等部件,底板设置罩壳形成蒸发腔体,蒸发器则位于蒸发腔体中。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蒸发器需要定期进行化霜处理,化霜过程中产生的化霜水则汇集到蒸发器底部配置的接水盘中。而接水盘中的水则需要及时从罩壳形成的蒸发腔体中排出到外部,通常接水盘采用外接排水管的方式来实现化霜水的外排。但是,在正常制冷过程中,蒸发腔体中的冷量容易从排水管外泄,出现漏冷的情况,导致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较差且能耗较高。如何设计一种减少冷量泄露以提高制冷效果并降低能耗的制冷设备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设备,在满足化霜水顺畅排出的情况下,减少蒸发腔体内冷量的泄露,以提高制冷效果并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机组,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之间;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机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制冷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

罩壳,所述罩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罩住所述出风口、所述回风口和接水盘,所述罩壳与所述底板形成蒸发腔体,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中并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罩壳上还设置有开口;

防漏冷部件,所述防漏冷部件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防漏冷部件上设置有若干条用于向所述蒸发腔体外侧排水的第一排水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防漏冷部件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流水通道,所述防漏冷部件配置有位于所述流水通道外端部的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排水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防漏冷部件配置有位于所述流水通道内部的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防漏冷部件包括:顶板;两个侧板,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对应侧边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一端部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所述蒸发腔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排水缝隙,所述第一挡板形成所述第一遮挡部;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中部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排水缝隙,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所述第二遮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侧板的对应端部之间形成第三排水缝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四排水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口上设置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中设置有蒸发风机,所述导风圈和所述蒸发风机位于所述蒸发腔体中;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蒸发腔室内,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罩壳上形成的凝露水导流至所述接水盘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两个导流体,两个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所述导风圈的两侧,所述导流体夹在所述导风圈和所述罩壳之间;所述导流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相接交汇,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导风圈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接水盘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罩壳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导流面的相接交汇位置处高于所述导风圈的端面,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导流面的相接交汇位置处高于所述接水盘的侧壁;滴落在所述导流体上的凝露水经所述导流面流入所述接水盘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面为一斜面结构,所述导流面从远离所述接水盘侧向靠近所述接水盘侧的方向逐渐降低、并从靠近所述导风圈侧向远离所述导风圈侧的方向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面上靠近所述导风圈的一侧设有挡水筋。

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形成储物腔体,还包括上述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设置在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制冷机组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分别连通所述储物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罩壳上设置开口,蒸发腔体通过开口与外部连通,而开口中设置有防漏冷部件,防漏冷部件上设置有排水缝隙来满足接水盘中的水排出至蒸发腔体外部的要求;同时,防漏冷部件插入到开口中后以将开口封堵住,由于排水缝隙较小,在满足排水的前提下,排水缝隙能够有效的减少蒸发腔体内冷量的散失,实现在满足化霜水顺畅排出的情况下,减少蒸发腔体内冷量的泄露,以提高制冷效果并降低能耗。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底板、罩壳和防漏冷部件的组装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实施例中防漏冷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底板和导流组件的组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制冷设备包括柜体1和制冷机组2。柜体1中形成储物腔体,柜体1上还配置门体10来开关储物腔体。制冷机组2则包括底板21、制冷组件22和罩壳23,其中,制冷组件22安装在底板21上,制冷组件2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221、冷凝器222、节流装置(未图示)和蒸发器(未图示);底板21上设置有出风口211和回风口212,底板21上还设置有接水盘213,接水盘213位于出风口211和回风口212之间;罩壳23安装在底板21上并罩住出风口211、回风口212和接水盘,罩壳23与底板21形成蒸发腔体,蒸发器设置在蒸发腔体中并位于接水盘213的上方。其中,为了在确保接水盘213中的水顺畅输出至蒸发腔体外部的同时,还要减少蒸发腔体内冷量的散失,则罩壳23上还设置有开口231;同时,在开口231中设置有防漏冷部件3,防漏冷部件3上设置有若干条用于将接水盘213中的水向外排出的第一排水缝隙30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制冷设备的柜体1顶部设置制冷机组2,制冷机组2通过底板21固定在柜体1的顶部,并且,底板21上的出风口211和回风口212与柜体1内的储物腔体连通,以实现空气在蒸发腔体与储物腔体之间循环流动,其中,蒸发腔体中配置有蒸发风机24,在蒸发风机24的作用下,储物腔体中的空气经过回风口212进入到蒸发腔体中并与蒸发器换热形成冷气,冷气将经过出风口211输入到储物腔体中,以实现对储物腔体中的物品制冷。而在蒸发器进行化霜过程中,蒸发器化霜产生的化霜水将收集在底部的接水盘213中,接水盘213设置有朝向开口231延伸的排水通道2131,接水盘213中的水经过排水通道2131导流流向开口231,并最终从开口231外排到蒸发腔体的外部。而从接水盘213输出的水在经过开口231输出的过程中将经过防漏冷部件3,水经过开口231进入防漏冷部件3并最终从第一排水缝隙301外排。防漏冷部件3上的第一排水缝隙301可以满足向外排水要求。同时,由于第一排水缝隙301的尺寸较小,在正常制冷工况下,由于防漏冷部件3插在开口231以堵住开口231,蒸发腔体因第一排水缝隙301向外泄露的冷量很小,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冷量泄漏量,以提高制冷效果。

其中,防漏冷部件3与底板21上的排水通道2131之间形成流水通道,防漏冷部件3配置有位于流水通道外端部的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上设置有第一排水缝隙301。具体的,防漏冷部件3插在开口231中并罩在排水通道2131上,而防漏冷部件3外部配置的第一遮挡部能够遮挡住流水通道位于蒸发腔体外部的端口,以更有效的减少冷量的散失。优选的,防漏冷部件3配置有位于流水通道内部的第二遮挡部,第二遮挡部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缝隙302,具体的,在流水通道内部配置第二遮挡部能够实现双层阻挡,接水盘213的水依次经过第二排水缝隙302和第一排水缝隙301排出,而蒸发腔体内的冷量则受两层遮挡部的阻挡,冷量的外泄量被更有效的限制,以进一步的提高制冷效果。

另外,针对防漏冷部件3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包括:顶板31;两个侧板32、第一挡板33和第二挡板34,侧板32连接在顶板31的对应侧边并位于顶板31的下方;第一挡板33连接在顶板31的一端部并位于顶板31的下方,第一挡板33设置蒸发腔体的外侧,第一挡板33上设置有第一排水缝隙301,第一挡板33形成第一遮挡部;第二挡板34连接在顶板31的中部并位于顶板31的下方,第二挡板34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缝隙302,第二挡板34形成第二遮挡部。具体的,防漏冷部件3整体呈一端部为开放式的罩壳式结构,防漏冷部件3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遮盖住排水通道2131,另一方面能够更加紧密的贴靠在开口231的边缘以堵住开口231。而为了方便装配防漏冷部件3,侧板32上设置有卡接口321,而底板21上设置有凸起的筋条214来限位安装罩壳23,排水通道2131贯穿筋条214延伸到蒸发腔体的外部。防漏冷部件3的侧板32通过卡接口321卡在筋条214上,同时,使得排水通道2131夹在两个侧板32之间,这样,可以利用防漏冷部件3将排水通道2131包裹住,一方面能够确保从排水通道2131引流的水顺畅排出,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少冷量从排水通道2131泄露到外部。另外,为了提高排水效率,第一挡板33与侧板32的对应端部之间形成第三排水缝隙303;第二挡板34与侧板3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四排水缝隙304。

另外,对于从蒸发腔体排出的水可以直接流淌到底板1上,利用蒸发腔体外部的压缩机221和冷凝器222产生的热量实现自动蒸发,当然,可以在底板1上设置有排水孔(未图示),排水孔的处于底板1高度位置低的位置并连接有排水管,从蒸发腔体排出的水流向排水孔并通过排水管排出。本实施例对从蒸发腔体排出的水的后续处理方式不做限制。

通过在罩壳上设置开口,蒸发腔体通过开口与外部连通,而开口中设置有防漏冷部件,防漏冷部件上设置有排水缝隙来满足接水盘中的水排出至蒸发腔体外部的要求;同时,防漏冷部件插入到开口中后以将开口封堵住,由于排水缝隙较小,在满足排水的前提下,排水缝隙能够有效的减少蒸发腔体内冷量的散失,实现在满足化霜水顺畅排出的情况下,减少蒸发腔体内冷量的泄露,以提高制冷效果并降低能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如图1-图6所示,蒸发器在制冷运行的过程中,蒸发腔体内温度较低,而储物腔体内的空气受储物腔体内物品所含水分的影响,储物腔体中的空气在从回风口212进入到蒸发腔体中后,与温度较低的罩壳23接触后会凝结成水珠,凝露水会顺着罩壳23流下至底板21上。而为了确保顺着罩壳23流下的凝露水顺畅的导流至接水盘213内排出,以避免底板21积水而出现积水从回风口212外溢,一方面在回风口212上设置有导风圈215,另一方面在蒸发腔体内的底板21上配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用于将罩壳23上形成的凝露水导流至接水盘213中。具体的,罩壳23上形成的凝露水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动到导流组件上,然后凝露水将经过导流组件导流流入到接水盘213中。这样,便可以通过接水盘213来收集凝露水,并将凝露水排到蒸发腔体的外部。其中,导流组件的其中一侧壁与导风圈215的周壁抵接,导流组件的其中一侧壁与接水盘213抵接,导流组件的其中一侧壁与罩壳23的内壁抵接。凝结在罩壳23上的凝露水顺着罩壳23的内壁流至导流组件上,导流组件将滴落在其上的凝露水导流至接水盘213内。

进一步的,导流组件可以包括两个导流体100,这两个导流体100分布在导风圈215的两侧,在接水盘213和导风圈215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将接水盘213与导风圈215的一侧之间的空间标记为空间a10,将接水盘213与导风圈215的另一侧之间的空间标记为空间b20。其中一个导流体100设于空间a10内,另一个导流体100设于空间b20内,用于将顺着罩壳23内壁流下的凝露水导流至接水盘213内,进而使凝露水得以及时排出。导流体100的外部轮廓根据空间a10和空间b20的具体形状而定。

其中,导流体100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及导流面140,导流面140分别与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及第三侧壁130相接交汇,第一侧壁110与导风圈215的外侧适配抵接,第二侧壁120与接水盘213的侧壁适配抵接,第三侧壁130与罩壳23的内壁适配抵接。导流体100上与导流面140背向设置的一面称之为底面,底面为一平面结构,底面与底板21抵接。导流面140为了实现其导流作用,其设置为一斜面结构,其从远离接水盘213侧向靠近250接水盘侧的方向逐渐降低、从靠近导风圈215侧向远离导风圈215侧的方向逐渐降低。

罩壳23与第三侧壁130抵接的一侧为弧状结构,对应的,第三侧壁130也设置为弧状结构,使得第三侧壁130能够较好地与罩壳23的内壁适配抵接,使顺着罩壳23流下的凝露水都能够流至导流面140上。

为了防止滴落在导流面140上的凝露水从回风口212流出,设置第一侧壁110与导流面140的相接交汇位置处(标记为s)高于导风圈215。为了防止滴落在导流面140上的凝露水能够顺利地流至接水盘213内,设置第二侧壁120与导流面140的相接交汇位置处(标记为p)高于接水盘213的侧壁。凝结在罩壳23上的凝露水顺着罩壳23的内壁流下至导流面140上,在导流面的引流作用下流至接水盘213内。

导流面140从远离接水盘213侧向靠近接水盘213侧的倾斜角度为8-12°,优选为10°;导流面140从靠近导风圈215侧向远离导风圈215侧的倾斜角度为8-12°,优选为10°。

滴落在靠近回风口212处的导流面140上的凝露水,为了防止其因为迸溅而从回风口212外泄出,本实施例在导流面140上靠近导风圈215的一侧设有挡水筋141,挡水筋141沿着导流面140与第一侧壁110的相接交汇位置延伸分布。

当两个导流体100安装至底板21上时,导流面140远离导风圈215的一侧内收于与其抵接的接水盘213的侧壁,这样可以保证导流面140上的凝露水都能够流至接水盘213内、而不会流至接水盘213的外部。

两个导流体100的材质均采用高密度的保温泡沫,使得导流体100在实现导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蒸发腔体内的冷量散失。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