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及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1489发布日期:2020-07-24 16:5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及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及冷却塔。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生产线上传输过程中的食品进行冷却。现有对食品进行冷却的冷却塔设置有拨盘装置,以便将食品从一个方向拨至另一个方向,但在拨盘过程中,容易出血卡盘现象,也即将用于盛放食品的托盘卡住,无法实现平稳地将食品可换向地平移以完成冷却,影响食品生产效率以及安全。但若采用常规的水平式的冷却方式,对应的冷却装置会占用大量场地,经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其能够解决方可换向地平移完成冷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冷却,其能够解决方可换向地平移完成冷却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环形链条和托架装置,所述环形链条的一端绕设在主动齿轮上,另一端绕设在从动齿轮上,以使得环形链条分别和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环形链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环形链条连接的托架装置,托架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至少一个托架片,各个托架片水平地平行固定在支撑板上,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支撑板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环形链条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可相对第二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设有夹角,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滑轮,两个滑轮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通过固定轴与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连接,滑轮能够相对固定轴360°自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同一个第一连接轴与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一个托架装置的第二连接杆和后一个托架装置的第一连接杆通过同一个第二连接轴与环形链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冷却架、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所述可换向的平移机构,两个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分别记为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第一平移机构设置在冷却架的一个内壁上,第二平移机构设置在冷却架的另一个内壁上,以使得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间隙地相对设置,驱动装置与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同步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移机构通过联动轴与第二平移机构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平移机构、第二平移机构中的任一个主动齿轮连接,以使得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同步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架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第一弯形轨道和第二弯形轨道,第一弯形轨道和第二弯形轨道交叉设置,第一弯形轨道的底端和第二弯形轨道的底端处于同水平线上,处于换向平移复合运动中的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的一个滑轮沿着第一弯形轨道移动,另一个滑轮沿着第二弯形轨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架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竖直轨道,处于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中的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的一个滑轮沿着竖直轨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架的内壁还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冷却架的内壁上,固定板位于环形链条的内侧且与环形链条接触固定板用于支撑环形链条处于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将食品或工件实现平稳的换向平移,不会出现卡盘现象,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平移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移机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平移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托架装置与环形链条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将平移机构安装在冷却塔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隐藏部分托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动齿轮、2-托架装置、21-第一连接杆、211-第一连接片、212-第二连接片、22-支撑板、23-托架片、24-第二连接杆、25-第三连接杆、26-第四连接杆、27-滑轮、3-环形链条、4-从动齿轮、5-第一连接轴、6-第二连接轴、7-驱动装置、8-联动轴、9-冷却架、10-风扇、11-第一弯形轨道、12-第二弯形轨道、13-固定板、14-竖直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4、环形链条3和托架装置2,所述环形链条3的一端绕设在主动齿轮1上,另一端绕设在从动齿轮4上,以使得环形链条3分别和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4相互啮合,主动齿轮1的圆心和从动齿轮4的圆心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以使得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4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主动齿轮1通过环形链条3带动从动齿轮4转动,从而使得环形链条3能够在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4上传动。

所述环形链条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环形链条3连接的托架装置2,托架装置2用于支撑盛放待冷却食品或其他工件的托盘,所述托架装置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6、滑轮27、支撑板22和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2上的至少一个托架片23,各个托架片23水平地平行固定在支撑板22正面侧。所述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的一端通过同一个第一连接轴5与支撑板22连接,第一连接轴5设置在支撑板22背面侧,第三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6均设置在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4和支撑板22之间,或,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4设置在第三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6和支撑板22之间,以使得第三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6和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4相互不干涉。

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4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轴6与环形链条3连接,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4均可相对第二连接轴6转动,也即,第二连接轴6保持固定,而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4能够绕着第二连接轴6转动。第一连接杆21和环形链条3连接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杆24和环形链条3连接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不重合,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4之间形成夹角为α,0°<α<90°,当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4相对第二连接轴6转动时,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4之间的夹角的大小随之跟着改变。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便使得环形链条3能够更平稳地带动托架装置2传动。

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滑轮27,滑轮27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上,滑轮27通过固定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连接,以使得滑轮27能够相对固定轴360°自转,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的夹角大于90°,且第三连接杆25与竖直垂线的夹角等于第四连接杆26与竖直垂线的夹角,从而使得两个滑轮27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优选地,固定轴、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6为一体结构。

设置在环形链条3上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托架装置2通过一个共同的连接点与环形链条3连接,前托架装置2的第二连接杆24和后托架装置2的第一连接杆21通过同一个第二连接轴6与环形链条3连接。当然,实际使用时,前后相邻的托架装置2也可以不共用一个第二连接轴6(即不共用一个连接点),例如,前托架装置2的第二连接杆24通过一个第二连接轴6与环形链条3连接,后托架装置2的第一连接杆21通过另一个第二连接轴6与环形链条3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2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6连接,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5连接,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之间通过销轴(图中未示出)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便于将第一连接杆21更稳固地固定在环形链条3上,从而使得托架装置2能够更稳固地设置在环形链条3上。第二连接杆24和第一连接杆21为相同结构,也即,第二连接杆24也设置有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二连接片212,其与第一连接轴5、第二连接轴6的连接方式和第一连接杆21相同。

如图2所示,图2中的箭头表示托架装置2的运动方向,所述托架装置2在环形链条3的带动下,包括垂直上升的直线运动、换向平移的复合运动和垂直下降的直线运动,并构成循环运动,从而使得托架装置2能够跟随环形链条3环形地循环运动。在换向平移的复合运动阶段,托架装置2保持水平运动的同时,也同步处于上升和下降,也即此时的托架装置2具有y轴方向的运动,也有x轴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托架装置2从位于环形链条3的一侧换向至环形链条3的另一侧。所谓换向是指托架装置2能够随着环形链条3传动而从环形链条3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也即托架装置2在上升过程中位于从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4圆心的连线一侧,而托架装置2在下降过程中移动至连线的另一侧,实现了托架装置2移动过程中的换向平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可换向的平移机构的冷却塔,可用于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当然也可以应用其他的加工生产过程中。

所述冷却塔包括冷却架9、驱动装置7、风扇10和至少两个所述可换向的平移机构,两个所述可换向的平移机构分别记为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第一平移机构设置在冷却架9的一个内壁上,第二平移机构设置在冷却架9的另一个内壁上,使得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间隙地相对设置,间隙大小可以根据冷却架9的空间大小进行调整。第一平移机构的主动齿轮1通过联动轴8与第二平移机构的主动齿轮1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能够实现同步传动,也即,第一平移机构的主动齿轮1和第二平移机构的主动齿轮1能够同步转动。

所述风扇10和驱动装置7均设置在冷却架9上,风扇10用于向冷却架9内部输送气流,便于冷却。所述驱动装置7与第一平移机构、第二平移机构中的任一个主动齿轮1连接,以驱动对应的主动齿轮1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环形链条3即环形链条3上的托架装置2传动,当然也可以同时与第一平移机构、第二平移机构的两个主动齿轮1连接,同步驱动两个主动齿轮1转动。例如,驱动装置7与第一平移机构的主动齿轮1连接,驱动装置7驱动第一平移机构的主动齿轮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平移机构上的托架装置2在环形链条3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移动并实现换向。第一平移机构通过联动轴8带动第二平移机构实现同步传动。

所述冷却架9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竖直轨道14,以及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第一弯形轨道11和第二弯形轨道12,竖直轨道14上端的出口正好位于第二弯形轨道12的入口和位于第一弯形轨道11的出口。处于垂直上升或垂直下降过程中的托架装置2的一个滑轮27正好位于竖直轨道14,通过竖直轨道14能够让托架装置2更平稳地上升或下降,例如,在外力(手触碰或轻微震动、晃动)的情况下,托架装置2仍然能够垂直上升和下降。

所述第一弯形轨道11和第二弯形轨道12交叉设置,第一弯形轨道11的底端和第二弯形轨道12的底端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处于换向平移的复合运动过程中的第一平移机构和/或第二平移机构的一个滑轮27沿着第一弯形轨道11移动,第一平移机构和/或第二平移机构的另一个滑轮27沿着第二弯形轨道12移动,由于托架装置2的两个滑轮27被分别限制在第一弯形轨道11和第二弯形轨道12上,使得托架装置2即是被环形链条3带动做符合运动,也能够使得托架装置2上的托架片23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防止托架片23上的托盘倾倒。当完成换向平移的复合运动后,第一平移机构和/或第二平移机构的一个滑轮27刚好进入竖直轨道14,第一平移机构和/或第二平移机构随即进入垂直上升或垂直下降的直线运动中。通过第一弯形轨道11和第二弯形轨道12,能够使得托架装置2更平稳地实现换向平移。

优选地,所述冷却架9的内壁还设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通过支撑板22(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冷却架9的内壁上,固定板13位于环形链条3的内侧且与环形链条3接触,固定板13通过软性长条与环形链条3接触,固定板13用于支撑环形链条3处于竖直状态,也即使得未被绕设在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4上的环形链条3处于垂直状态。由于环形链条3传动过程中,若托架装置2在外力的作用下,会通过托架装置2对环形链接条产生作用力,例如对环形链条3造成挤压,通过位于环形链条3内部的固定板13,正好可以抵消此作用力,使得环形链条3能够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维持环形链条3的平稳传动。

为了进一步地使得冷却架9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冷却架9上设置有若干呈阵列设置的通风孔。

在实际使用本冷却架9时,将用于传送食品或其他工件的传输装置从冷却架9的中空部分穿过,使得冷却架9的两个内壁正好位于传输装置的相对两侧,也即使得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位于传输装置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均与传输装置的轴向方向(也即传送方向)垂直。从换向平移的复合运动出来刚进入垂直上升的托架装置2的最低点正好与传输装置的表面齐平,由于环形链条3是一种“点动”传动过程,也即,环形链条3前后两次的传动之间设置有一个极短的时间间隔,在个时间间隔内,环形链条3处于静止状态,当托架装置2到达从换向平移的复合运动出来刚进入垂直上升的最低点,托架装置2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得传输装置上的用于盛放食品或工件的托盘刚好能够被两侧的托架装置2上的托架片23所托住,使得托盘能够被托架片23支撑住。随后托盘跟随托架装置2垂直上升运动、换向平移复合运动,并随后进入垂直下降运动,当托架装置2进入垂直下降的终点(也即处于从垂直下降运动进入后续的换向平移复合运动的临界点),同样的,此时的托架装置2处于静止状态,托盘刚好接触传输装置,在传输装置的带动下继续沿着传输装置传送,从而完成对生产线上的食品或工件的冷却。为了便于传输装置上的托盘进入托架装置2或从托架装置2脱离进入传输装置,托架片23的两端略微向下倾斜。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单方面特征的一个例证,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其他任何功能等效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