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系统及梯级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6067发布日期:2021-08-03 14:3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系统及梯级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系统及梯级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吸收式热泵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源,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泵送的循环系统,是回收利用低温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在暖通行业内对于余热回收利用热泵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市场上常见的吸收式热泵对驱动热源的适应性较差,当驱动热源性质发生变化时,热泵效率有较大的改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式的热泵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系统,提高发生系统对驱动热源的适应性。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系统,包括驱动热源、发生器、汽包、冷凝器、低温稀溶液、射流压缩机;

驱动热源经过射流压缩机后进入发生器内,在发生器内驱动热源释放热量,转化为高温疏水从发生器内排出后,进入汽包内;

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内获取发生器内驱动热源释放的热量,通过蒸发浓缩生成高温浓溶液和饱和蒸汽,高温浓溶液排出发生器,饱和蒸汽排出发生器后进入冷凝器内;

汽包内高温疏水蒸发产生低温饱和蒸汽,并排出汽包,高温疏水转化为低温疏水并排出汽包进入冷凝器内;

进入冷凝器内的低温疏水与进入冷凝器内的饱和蒸汽进行换热,低温疏水获取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温度上升后回流到汽包内;饱和蒸汽换热后凝结形成凝结水排出冷凝器;

从汽包排出的低温饱和蒸汽进入射流压缩机内,与射流压缩机内的驱动热源混合进入发生器内。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发生器内布置有蒸发管道,蒸发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射流压缩机的出端形成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汽包内部形成连通,在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疏水阀。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发生器连通有稀溶液进入管道、浓溶液排出管道,在发生器内设置有喷淋装置,稀溶液进入管道与喷淋装置形成连通,稀溶液进入喷淋装置喷淋到蒸发管道上,由蒸发管道辐射出的热能对稀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形成浓溶液,浓溶液从浓溶液排出管道排出,在浓溶液排出管道上安装有节流阀。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汽包与射流压缩机之间连通有供汽包内低温饱和蒸汽从汽包进入射流压缩机内的引流管道。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冷凝器内布置有冷凝管道,冷凝管道的进入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汽包内部形成连通,汽包内的低温疏水从第三管道进入冷凝器内的冷凝管道中,冷凝管道的排出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汽包内部形成连通,冷凝管道内低温疏水获得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后从第四管道回流到汽包内;在第三管道或第四管道上安装有低温疏水循环泵。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连通有供发生器内饱和蒸汽流入冷凝器内的第五管道。

一种梯级发生系统,至少包括两个上述的发生循环系统,发生循环系统之间的射流压缩机出口通过连通管道形成连通;

其中发生循环系统射流压缩机出口排出的驱动热源,从连通管道进入相连通的另一发生循环系统中的发生器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汽包,使发生系统产生再生蒸汽,进入射流压缩机内,与驱动热源进行混合,实现循环使用,可以提高吸收式热泵发生系统对驱动热源的适应性,提高系统出力,同时可以提高系统cop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两个发生循环系统间的连通示意图;

附图中,100为发生器,101为汽包,102为冷凝器,103为射流压缩机,104为蒸发管道,105为第一管道,106为第二管道,107为疏水阀,108为稀溶液进入管道,109为浓溶液排出管道,110为喷淋装置,111为节流阀,112为引流管道,113为冷凝管道,114为第三管道,115为第四管道,116为低温疏水循环泵,117为第五管道,118为连通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的本申请示意图,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系统,包括驱动热源、发生器100、汽包101、冷凝器102、低温稀溶液、射流压缩机103;驱动热源由外接设备排入到本循环系统中的高品质蒸汽,驱动热源经过射流压缩机103的射流增压后进入发生器100内,在发生器100内驱动热源释放热量,转化为高温疏水从发生器100内排出后,进入汽包101内;即驱动热源依次经过射流压缩机103、发生器100、进入汽包101内。

低温稀溶液进入发生器100内获取发生器100内驱动热源释放的热量,通过蒸发浓缩生成高温浓溶液和饱和蒸汽,高温浓溶液从发生器100底部排出发生器100,饱和蒸汽从发生器100顶部排出发生器100后进入冷凝器102内。

由发生器100中排出的高温疏水进入汽包内,在汽包101内高温疏水通过蒸发产生低温饱和蒸汽,并排出汽包101,而高温疏水转化为低温疏水并排出汽包101进入冷凝器102内;进入冷凝器102内的低温疏水与由发生器排出进入冷凝器102内的饱和蒸汽进行换热,低温疏水获取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温度上升后回流到汽包101内;而饱和蒸汽换热后凝结形成凝结水排出冷凝器102;从汽包101排出的低温饱和蒸汽进入射流压缩机103内,与射流压缩机103内的驱动热源混合进入发生器100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生器100内布置有蒸发管道104,蒸发管道104采用迂回弯曲或盘绕方式布置在发生器内,以增大接触释放面积,同时也可以在蒸发管道上装配辐射翅片,以进一步增大释热面积。

蒸发管道104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105与射流压缩机103的出端形成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106与汽包101内部形成连通,在第二管道106上安装有疏水阀107。射流压缩机103排出的驱动热源经第一管道105进入蒸发管道内进行释放热量,释热完成后,通过第二管道106进入汽包101内。

发生器100连通有稀溶液进入管道108、浓溶液排出管道109,在发生器100内设置有喷淋装置110,稀溶液进入管道108与喷淋装置11形成连通,稀溶液进入喷淋装置110被喷淋到蒸发管道104上,由蒸发管道104辐射出的热能对稀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形成浓溶液,浓溶液从浓溶液排出管道109排出,在浓溶液排出管道109上安装有节流阀111。

汽包101与射流压缩机103之间连通有供汽包101内低温饱和蒸汽从汽包101进入射流压缩机103内的引流管道112。低温饱和蒸汽进入射流压缩机内与输入的驱动热源进行混合。

在冷凝器102内布置有冷凝管道113,冷凝管道可以采用上述蒸发管道104的布置方式布置在冷凝器102内,冷凝管道113的进入端通过第三管道114与汽包101内部形成连通,汽包101内的低温疏水从第三管道114进入冷凝器102内的冷凝管道113中,冷凝管道113的排出端通过第四管道115与汽包101内部形成连通,冷凝管道113内低温疏水获得饱和蒸汽释放的热量后从第四管道115回流到汽包101内;在第三管道114上安装有低温疏水循环泵116,以便将汽包内的低温疏水抽送到冷凝管道113内。在发生器100与冷凝器102之间连通有供发生器100内饱和蒸汽流入冷凝器102内的第五管道117。

总而,射流压缩机内驱动热源带动再生蒸汽(低温饱和蒸汽)进入发生器,发生器内,高品质蒸汽通过释放热量后生成疏水,稀溶液通过蒸发浓缩生成高温浓溶液及饱和蒸汽,浓溶液通过节流阀后排出。汽包内高温疏水蒸发产生低温饱和蒸汽,低温饱和蒸汽在射流压缩机内与驱动热源混合,低温疏水通过疏水泵送入冷凝器,低温疏水在冷凝器内加热后回至汽包。通过增加汽包,使发生系统产生再生蒸汽,进入射流压缩机内,与驱动热源进行混合,实现循环使用,可以提高吸收式热泵发生系统对驱动热源的适应性,提高系统出力,同时可以提高系统cop值。

如图2所示,一种梯级发生系统,包括两个上述的发生循环系统,发生循环系统之间的射流压缩机出口通过连通管道118形成连通;其中发生循环系统射流压缩机出口排出的驱动热源,从连通管道118进入相连通的另一发生循环系统中的发生器内。

如将图2中上部分的发生循环系统定为上级发生循环系统,下部分的发生循环系统定为下级发生循环系统,即上级发生循环系统中产生的低温饱和蒸汽进入本级射流压缩机内,压缩后一部分用于本级发生所需能力,多余的则通过连通管道118输送至下级发生循环系统中的发生器进行使用,以提高下级系统的效率,即下级系统可以使用上级系统的蒸汽作为驱动源,也可降低相应的能耗;本申请图2中只示出了两级系统之间的使用示意,当然不限于两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工况的需要进行增加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