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7148发布日期:2022-07-23 09:3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冰块领域,特别是一种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2.利用现有的制冰模具进行制冰时,会从四周向中心结晶,由于水中融有气体与固体杂质,因此结冰时会把杂质都赶到中心,导致结出的冰块中心呈不透光的乳白色呈花白色,透明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现有的制冰模具进行制冰时,会把杂质都赶到中心,导致结出的冰块中心呈不透光的乳白色呈花白色,透明度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冰装置包括:保温座,其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制冰模具,其可拆卸式装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制冰模具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制冰模具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透液孔,所述第二端部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透气孔;其中,所述制冰模具装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制冰模具整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顶部,且所述透液孔朝向所述第二凹槽。
5.进一步地,所述制冰模具装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相接,以使所述制冰模具整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顶部。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部上还设有把手。
7.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段,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透液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透液孔的一侧;第二连接段,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透液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透液孔的另一侧;延伸段,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透液孔的一端,以横设于所述透气孔顶部。
8.进一步地,所述制冰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其表面开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二模体,其与所述第一模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模体表面开设有第二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邻接的凸起部,所述第二模体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槽邻接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朝所述凹陷部正向移动至所述凸起部置入所述凹陷部时,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连接,所述凸起部朝所述凹陷部反向移动至所述凸起部脱出所述凹陷部时,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分离。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自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一侧起,逐渐往远离所述第二槽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壁自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一侧起,逐渐往远离所述第一槽壁的方向延伸。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保温座表面的连接位置处设有朝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倾斜的倒角。
12.进一步地,所述倒角为斜角。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还设有朝远离所述透气孔的方向凸起的支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5.该制冰装置设置有保温座以及制冰模具,保温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制冰模具内部具有容置腔,且制冰模具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透液孔以及透气孔,制冰模具装设于第一凹槽时,制冰模具整体位于第二凹槽顶部,且透液孔朝向第二凹槽。使用该制冰装置进行制冰时,需先往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注入水,随后将制冰模具装入第一凹槽中,此时水会从透液孔进入至容置腔内,迫使容置腔内的气体经由透气孔排出,随后将制冰装置进行冷藏。在容置腔内的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保温座会从多个方向对制冰模具进行保温,使冷气只能从第二端部渗透至容置腔中,因此容置腔内的水会从顶部向底部结晶,从而将气体与固体杂质赶往容置腔的底部,最后经由透液孔排出至第二凹槽中。由此,容置腔内结出的冰块没有什么杂质,冰块会拥有较好的透明度,视觉体验较好。利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进行制处的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因没有杂质在冰块内部吸热,所以冰块融化的时间较为缓慢,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冰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所示制冰模具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的结构简图;
23.图7为图3所示制冰模具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座的剖视图;
26.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27.1、制冰装置;11、保温座;111、第一凹槽;1111、第一槽壁;1112、第二槽壁;112、第二凹槽;113、倒角;12、制冰模具;121、容置腔;122、第一端部;1221、透液孔;123、第二端部;1231、透气孔;124、环形突筋;125、把手;1251、第一连接段;1252、第二连接段;1253、延伸段;126、第一模体;1261、第一容置槽;1262、凸起部;127、第二模体;1271、第二容置槽;1272、凹陷部;128、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冰装置1,如图1-图5所示,制冰装置1包括保温座11与制冰模具12。保温座11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图中未示出)开设有第二凹槽112。制冰模具12可拆卸式装设于第一凹槽111中,制冰模具12内部具有容置腔121,制冰模具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22与第二端部123,第一端部122设有与容置腔121连通的透液孔1221,第二端部123设有与容置腔121连通的透气孔1231。其中,制冰模具12装设于第一凹槽111时,制冰模具12整体位于第二凹槽112顶部,且透液孔1221朝向第二凹槽112。
30.利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进行制冰的步骤如下:先往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12中注入水,随后将制冰模具12装入第一凹槽111中,此时水会从透液孔1221进入至容置腔121内,迫使容置腔121内的气体经由透气孔1231排出。随后将制冰装置1进行冷藏,待容置腔121内的水结成冰再取出即可。
31.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在容置腔121内的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保温座11会从多个方向对制冰模具12进行保温,使冷气只能从第二端部123渗透至容置腔121中,因此容置腔121内的水会从顶部向底部结晶,从而将气体与固体杂质赶往容置腔121的底部,最后经由透液孔1221排出至第二凹槽112中。由此,容置腔121内结出的冰块没有什么杂质,冰块会拥有较好的透明度,视觉体验较好。利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进行制处的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因没有杂质在冰块内部吸热,所以冰块融化的时间较为缓慢,用户体验较好。
32.其中,使得制冰模具12整体位于第二凹槽112顶部的实施例有多种,以下列举两个实施例以供参考,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用性调整。
33.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制冰模具12装设于第一凹槽111时,第二端部123与第一凹槽111的槽底相接,自然就使得制冰模具12整体位于第二凹槽112的顶部。
34.实施例二:如图1-图6所示,制冰模具12周面的顶端设有环形突筋124,环形突筋124的外轮廓大于第一凹槽111,将制冰模具12装设于第一凹槽111时,环形突筋124会卡在第一凹槽111的槽口(图中未示出)处,使制冰模具12无法进入第二凹槽112中,自然就使得制冰模具12整体位于第二凹槽112的顶部。
35.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第二端部123上还设有把手125。
36.具体地,没有设置把手125时,将制冰模具12装设于第一凹槽111以及从第一凹槽111中取出都很不方便,设置有把手125后,用户可以手握把手125将制冰模具12放入第一凹槽111中,或者从第一凹槽111中取出,十分地方便。
37.在具体实施例中,把手125包括第一连接段1251、第二连接段1252以及延伸段1253。第一连接段1251其一端第二端部123连接,另一端朝远离透液孔122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1251位于透液孔1221的一侧。第二连接段1252一端与第二端部123连接,另一端朝远离透液孔1221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段1252位于透液孔1221的另一侧。延伸段125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段1251与第二连接段1252远离透液孔1221的一端,以横设于透气孔1231顶部。
38.具体地,由于延伸段1253横设于透液孔1221的顶部,所以灰尘等污染物在收到重力影响时会先落至延伸段1253上,不会直接落入透气孔1231。由此可见,延伸段1253能对透气孔1231起到一定地防尘作用,以避免对冰块产生污染。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制冰模具12包括第一模体126以及第二模体127。
第一模体126表面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261,第二模体127与第一模体126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模体127表面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271。其中,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连接时,第一容置槽1261与第二容置槽1271围合形成容置腔121。
40.具体地,由于容置腔121是由第一容置槽1261与第二容置槽1271围合而成的,因此需要取出容置腔121内部的冰块时,只需将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分开即可,十分地便捷。需要对容置腔121进行清洗消毒时,也仅需将将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分开,十分地便捷。
41.其中,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可拆卸地方式有多种,以下列举两个实施例以供参考,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用性调整。
42.实施例一:如图1-图8所示,第一模体126设有与第一容置槽1261邻接的凸起部1262,第二模体设有与第二容置槽1271邻接的凹陷部1272;凸起部1262朝凹陷部1272正向移动至凸起部1262置入凹陷部1272时,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连接,凸起部1262朝凹陷部1272反向移动至凸起部1262脱出凹陷部1272时,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分离。
43.具体地,为了使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连接更牢靠,第一模体126上的凸起部1262可以有多个,第二模体127上也相应地设置多个凹陷部1272。
44.实施例二:第一模体126设有公扣(图中未示出),第二模体127设有母扣(图中未示出),公扣朝母扣正向移动至公扣置入母扣时,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连接,按压公扣并带动公扣朝母扣反向移动至公扣脱出母扣时,第一模体126与第二模体127分离。
45.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第一凹槽1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111与第二槽壁1112,第一槽壁1111自靠近第一凹槽111的槽底的一侧起,逐渐往远离第二槽壁1112的方向延伸,第二槽壁1112自靠近第一凹槽111的槽底的一侧起,逐渐往远离第一槽壁1111的方向延伸。
46.由于第一槽壁1111自靠近第一凹槽111的槽底的一侧起,逐渐往远离第二槽壁1112的方向延伸,第二槽壁1112自靠近第一凹槽111的槽底的一侧起,逐渐往远离第一槽壁1111的方向延伸。所以第一槽壁1111与第二槽壁1112可以配合使用,以使得制冰模具12在置入第一凹槽111的过程中,以及从第一凹槽111拔出的过程中均能被第一槽壁1111与第二槽壁1112导向。
47.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凹槽111与保温座11表面的连接位置处设有朝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倾斜的倒角113。
48.具体地,倒角113能对制冰模具12起到导向作用,以引导制冰模具12进入第一凹槽111内。
49.在具体实施例中,倒角113为斜角。
50.具体地,斜角能更快速地引导制冰模具12进入第一凹槽111。
5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倒角113也可以为圆角(图中未示出),圆角的过渡较为平滑,不易刮花制冰模具12。
52.还可以在导斜角之后,再在斜角与保温座11表面的连接位置,以及在斜角与第一凹槽111的连接位置处导圆角,这样不仅能快速地引导制冰模具12进入第一凹槽111,还不易刮花制冰模具12。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第一端部122还设有朝远离透气孔1231的方向凸
起的支脚128。
54.具体地,在将制冰模具12从第一凹槽111中取出并放置于桌面上时,由于有支脚128的存在,会使得透液孔1221与桌面间隔一定距离,避免桌面上的污染物对制冰模具12内的冰块造成污染。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制冰装置1,如图1-图5所示,该制冰装置1设置有保温座11以及制冰模具12,保温座11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112,制冰模具12内部具有容置腔121,且制冰模具12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容置腔121连通的透液孔1221以及透气孔1231,制冰模具12装设于第一凹槽111时,制冰模具12整体位于第二凹槽112顶部,且透液孔1221朝向第二凹槽112。使用该制冰装置1进行制冰时,需先往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12中注入水,随后将制冰模具12装入第一凹槽111中,此时水会从透液孔1221进入至容置腔121内,迫使容置腔121内的气体经由透气孔1231排出,随后将制冰装置1进行冷藏。在容置腔121内的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保温座11会从多个方向对制冰模具12进行保温,使冷气只能从第二端部123渗透至容置腔121中,因此容置腔121内的水会从顶部向底部结晶,从而将气体与固体杂质赶往容置腔121的底部,最后经由透液孔1221排出至第二凹槽112中。由此,容置腔121内结出的冰块没有什么杂质,冰块会拥有较好的透明度,视觉体验较好。利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进行制处的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因没有杂质在冰块内部吸热,所以冰块融化的时间较为缓慢,用户体验较好。
5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