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78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口 m连通且第七阀口 k和第六阀口 j连通,第三换向组件6的第一接口 η与第三接口 q连通。由于第一接口 n与第二接口 P不连通,因此冷媒不流经第一室外换热器21及第一节流元件31。在该种情况下的两级循环系统中冷媒流向具体如下:
[0096]第一级循环系统: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换向组件51的第一阀口e和第四阀口 h排入到水侧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从水侧换热器4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三单向阀73流向第二节流元件32进行节流降压,从第二节流元件32排出的冷媒流入到中间冷却器8的第一换热通路xl内,从第一换热通路xl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三换向组件6的第三接口 q、第一接口 η流向第一换向组件51,然后通过第一换向组件51的第三阀口 g和第二阀口 f排回第一压缩机11中。
[0097]第二级循环系统:从第二压缩机12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组件52的第五阀口i和第八阀口 m排入到中间冷却器8的第二换热通路x2内,从第二换热通路x2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三节流元件33进行节流降压,第三节流元件33内的冷媒流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22内进行换热,从第二室外换热器2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组件52的第七阀口 k和第六阀口 j排回到第二压缩机12中。
[0098]其中,第一级循环系统的位于第一换热通路xl中的冷媒与第二级循环系统的位于第二换热通路x2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0099]简言之,实施例二中热泵机组100处于低环温制热循环模式运行时,冷媒循环流程为:
[0100]冷媒在第一级循环系统中的流程为:第一压缩机11 一第一换向组件51—水侧换热器4一第三单向阀73—第二节流元件32—中间冷却器8—第三换向组件6—第一换向组件51—第一压缩机11。
[0101]同时,冷媒在第二级循环系统中的流程为:第二压缩机12—第二换向组件52—中间冷却器8—第三节流元件33—第二室外换热器22—第二换向组件52—第二压缩机12。
[0102]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热泵机组100处于低环温除霜循环模式运行时,第一压缩机11开启,第二压缩机12开启,第一换向组件51的第一阀口 e和第三阀口 g连通且第四阀口h和第二阀口 f连通,第二换向组件52的第五阀口 i和第七阀口 k连通且第八阀口 m和第六阀口 j连通,第三换向组件6的第一接口 η与第三接口 q连通。在该种情况下,两级循环系统中冷媒流向具体如下:
[0103]第一级循环系统:从第一压缩机11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换向组件51的第一阀口e和第三阀口 g排入到第三换向组件6处,然后从第三换向组件6的第一接口 n、第三接口 q流向中间冷却器8的第一换热通路xl,从第一换热通路xl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72流入第四节流元件34中进行节流降压,从第四节流元件34流出的冷媒排入到水侧换热器4中进行换热,从水侧换热器4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换向组件51的第四阀口 h和第二阀口f排回到第一压缩机11中。
[0104]第二级循环系统:从第二压缩机12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组件52的第五阀口i和第七阀口 k排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22中进行换热,从第二室外换热器22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三节流元件33流向中间冷却器8的第二换热通路x2,从第二换热通路x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组件52的第八阀口 m和第六阀口 j排回到第二压缩机12中。
[0105]其中,第一级循环系统的位于第一换热通路xl中的冷媒与第二级循环系统的位于第二换热通路x2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0106]简言之,第二实施例中,热泵机组100处于低环温除霜循环模式运行时,冷媒循环流程为:
[0107]冷媒在第一级循环系统中的流程为:第一压缩机11 一第一换向组件51—第三换向组件6—中间冷却器8—第二单向阀72—第四节流元件34—水侧换热器4一第一换向组件51—第一压缩机11。
[0108]同时,冷媒在第二级循环系统中的流程为:第二压缩机12—第二换向组件52—第二室外换热器22—第三节流元件33—中间冷却器8—第二换向组件52—第二压缩机12。
[0109]综上,实施例二的热泵机组100中,当热泵机组100进行制冷和高环温制热时采用单级循环,从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在低环温制热循环时采用双级循环,提供强劲热量,解决常规机组在低温环境下无法制热的问题。
[011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1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二压缩机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回气口; 第一换向组件和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具有第五至第八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七阀口和所述第八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七阀口和所述第八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回气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口相连,所述第二回气口与所述第六阀口相连; 第三换向组件,所述第三换向组件具有第一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或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 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阀口相连; 水侧换热器,所述水侧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水侧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 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具有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水侧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阀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通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有第三节流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在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到所述水侧换热器的方向单向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在从所述中间冷却器到所述水侧换热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节流元件,所述第四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水侧换热器之间; 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四节流元件并联,所述第三单向阀在从所述水侧换热器到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向组件为三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为单独的换热器元件或者为一个换热器元件的两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和所述第二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两个压缩机、三个换向组件、两个室外换热器、水侧换热器及中间冷却器。中间冷却器包括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第一压缩机、第一换向组件、第三换向组件、第一室外换热器、水侧换热器及第一换热通路相连,其中,第一室外换热器与中间冷却器相并联,且二者串联在第三换向组件与水侧换热器之间,第三换向组件具有第一至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或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组件相连,第二接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三接口与第一换热通路相连。第二压缩机、第二换向组件、第二室外换热器及第二换热通路相连。根据本发明的热泵机组,运行效率高,可在低环温下制热。
【IPC分类】F25B41-04, F25B1-10, F25B41-06
【公开号】CN104697229
【申请号】CN201510130958
【发明人】杨崇银, 刘开胜, 夏伦熹
【申请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