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607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房屋的能源应用系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当今世界,煤炭、石油等石化能源频频告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太阳能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应用的清洁性以及利用的经济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积极开发太阳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得到了空前重视,已列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而且本移动房屋更需要一种能全面将能源利用的系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包括移动房屋、太阳能热水装置以及太阳能制冷系统,所述的移动房屋通过一级屋顶、二级屋顶、左墙、右墙以及地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设于一级屋顶中,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设于二级屋顶内部,所述的地板内部设有供暖管,所述的供暖管一端设有进水口 C,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C,所述的二级屋顶上设有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设有可以调节角度的支撑装置。
[0005]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包括有设于二级屋顶内部真空管,该真空管上设有循环换热管,所述的真空管下方从上到下设置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集热器水箱、第二集热器水箱、第一水箱、第二水箱,所述的第二水箱的尾端下部设置有冷水进入口 A,该第二水箱的尾端下部还设置有与循环换热管连通的热水循环管,所述的循环换热管与第一集热器水箱的进水口连通,该第一集热器水箱的一边设有热水出水口 A,所述的第一集热器水箱、第二集热器水箱、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外设有保温层,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还包括有集热器、制冷器、集水箱、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器、电磁阀、室内机、循环泵,所述的集热器、制冷器均与水箱集水箱连接,集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集水箱的一端与循环泵的一端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与室内机的一端连接,室内机的另一端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分别与集热器、制冷器连接,智能控制器分别与集热器、制冷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循环泵连接,所述的集水箱的上侧设置有热水进水口 B,其下侧设置有出水口 B。
[0006]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一级屋顶和二级屋顶之间设有依次线路连接有光电转换器、变压器以及蓄电池,所述的光电转换器与太阳能板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该蓄电池还连接有灯和电视机。
[0007]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热水出水口 A与厨房、热水进水口 B、进水口 C以及浴室连接。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具有供暖功能和制冷功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和热能不仅能提供屋内电器所需的电能,而且还能太阳能热水器加热的热水还能供暖和制冷,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分布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发明的供暖管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发明的供电系统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发明的热水系统示意图。
[0014]图6是本发明的太阳能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它主要包括移动房屋1、太阳能热水装置7以及太阳能制冷系统8,所述的移动房屋I通过一级屋顶2、二级屋顶3、左墙5、右墙6以及地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7设于一级屋顶2中,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8设于二级屋顶3内部,所述的地板4内部设有供暖管9,所述的供暖管9 一端设有进水口 C 39,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C 40,所述的二级屋顶3上设有太阳能板12,所述的太阳能板12设有可以调节角度的支撑装置38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7包括有设于二级屋顶3内部真空管18,该真空管18上设有循环换热管19,所述的真空管18下方从上到下设置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集热器水箱17、第二集热器水箱15、第一水箱14、第二水箱13,所述的第二水箱13的尾端下部设置有冷水进入口 A 22,该第二水箱13的尾端下部还设置有与循环换热管19连通的热水循环管21,所述的循环换热管19与第一集热器水箱17的进水口连通,该第一集热器水箱17的一边设有热水出水口 A 16,所述的第一集热器水箱17、第二集热器水箱15、第一水箱14、第二水箱13外设有保温层20,
如图6,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8包括有集热器30、制冷器31、集水箱27、温度传感器28、智能控制器29、电磁阀32、室内机23、循环泵25,所述的集热器30、制冷器31均与水箱集水箱27连接,集水箱27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8,集水箱27的一端与循环泵25的一端连接,循环泵25的另一端与室内机23的一端连接,室内机23的另一端与电磁阀32连接,电磁阀32分别与集热器30、制冷器31连接,智能控制器29分别与集热器30、制冷器 31、温度传感器28、电磁阀32、循环泵25连接,所述的集水箱27的上侧设置有热水进水口 B 26,其下侧设置有出水口 B 24。
[0016]如图4所述的一级屋顶2和二级屋顶3之间设有依次线路连接有光电转换器33、变压器24以及蓄电池35,所述的光电转换器33与太阳能板12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器29与蓄电池35连接,该蓄电池35还连接有灯11和电视机10。
[0017]如图5,所述的热水出水口 A 16与厨房37、热水进水口 B 26、进水口 C 39以及浴室36连接。
[0018]本发明的该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具有供暖功能和制冷功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和热能不仅能提供屋内电器所需的电能,而且还能太阳能热水器加热的热水还能供暖和制冷,安全环保。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发明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包括移动房屋(1)、太阳能热水装置(7)以及太阳能制冷系统(8),所述的移动房屋(I)通过一级屋顶(2)、二级屋顶(3)、左墙(5)、右墙(6)以及地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7)设于一级屋顶(2)中,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8)设于二级屋顶(3)内部,所述的地板(4)内部设有供暖管(9),所述的供暖管(9) 一端设有进水口 C (39),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C (40),所述的二级屋顶(3)上设有太阳能板(12),所述的太阳能板(12)设有可以调节角度的支撑装置(3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7)包括有设于二级屋顶(3)内部真空管(18),该真空管(18)上设有循环换热管(19),所述的真空管(18)下方从上到下设置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集热器水箱(17)、第二集热器水箱(15)、第一水箱(14)、第二水箱(13),所述的第二水箱(13)的尾端下部设置有冷水进入口 A (22),该第二水箱(13)的尾端下部还设置有与循环换热管(19)连通的热水循环管(21 ),所述的循环换热管(19)与第一集热器水箱(17)的进水口连通,该第一集热器水箱(17)的一边设有热水出水口 A (16),所述的第一集热器水箱(17)、第二集热器水箱(15)、第一水箱(14)、第二水箱(13)外设有保温层(20),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8)还包括有集热器(30 )、制冷器(31)、集水箱(27 )、温度传感器(28 )、智能控制器(29 )、电磁阀(32 )、室内机(23 )、循环泵(25 ),所述的集热器(30 )、制冷器(31)均与水箱集水箱(27 )连接,集水箱(27)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8),集水箱(27)的一端与循环泵(25)的一端连接,循环泵(25)的另一端与室内机(23)的一端连接,室内机(23)的另一端与电磁阀(32)连接,电磁阀(32 )分别与集热器(30 )、制冷器(31)连接,智能控制器(29 )分别与集热器(30)、制冷器(31)、温度传感器(28)、电磁阀(32)、循环泵(25)连接,所述的集水箱(27)的上侧设置有热水进水口 B (26),其下侧设置有出水口 B (2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屋顶(2)和二级屋顶(3)之间设有依次线路连接有光电转换器(33)、变压器(24)以及蓄电池(35),所述的光电转换器(33)与太阳能板(12)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器(29)与蓄电池(35 )连接,该蓄电池(35 )还连接有灯(11)和电视机(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出水口 A (16)与厨房(37)、热水进水口 B (26)、进水口 C (39)以及浴室(36)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能源收集与应用系统,包括移动房屋、太阳能热水装置以及太阳能制冷系统,所述的移动房屋通过一级屋顶、二级屋顶、左墙、右墙以及地板组成,所述的太阳能热水装置设于一级屋顶中,所述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设于二级屋顶内部,所述的地板内部设有供暖管。本发明的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和热能不仅能提供屋内电器所需的电能,而且还能太阳能热水器加热的热水还能供暖和制冷,安全环保。
【IPC分类】E04D13/18, H02S10/30, F25B27/00
【公开号】CN104896790
【申请号】CN201510242689
【发明人】韩凯
【申请人】韩凯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