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0594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连接突缘2352以及用以与前壁321的后表面连接的第二连接突缘2351。
[0052]第一连接突缘2352和第二连接突缘2351相连且相互垂直。第一连接突缘2352和第二连接突缘2351分别包括三个连接条,这些连接条沿着第一开口 331和第二开口 223的相应边缘分布。
[0053]壳元件23具有位于第二连接突缘2351内侧的连接槽236。金属薄板21具有沿着第一边缘开口 213设置的翻边215。翻边215插入连接槽236内以在门主体20的发泡程序之前定位壳兀件23和金属薄板21。
[0054]如图7所示,门边框22包括从侧壁221向内突起的突起部225,突起部225位于第一连接突缘2352的后方,第一连接突缘2352的末端向后抵在突起部225上。从而第一连接突缘2352和侧壁221的连接缝可被突起部225挡住,这有利于防止用以形成隔热层27的发泡剂从第一连接突缘2352和侧壁221之间泄露,甚至有可能在此处不必在这里采用其他的发漏泡措施。另外,壳元件23的后侧可以被定位,这有利于第二连接突缘2351和前壁321紧密连接、翻边215和连接槽236的插接到位。
[0055]突起部225向内突出于第一连接突缘2352,从而完全避免了发泡剂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进入第一连接突缘2352和侧壁221之间。
[0056]在这个实施例中,突起部225在侧壁22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因此,第一连接突缘2352的末端沿着其整个长度与突起部225抵接。
[0057]突起部225可以由位于侧壁221内侧的加强筋形成,可以挤出成型在门边框22。
[0058]壳元件23具有用以容纳用户界面电器模组25的容纳腔231。容纳腔231朝着第一开口 331开放,从而用户界面电器模组25可以与位于容纳腔231前方的前面板24连接,以接收用户经由触摸前面板24而输入的指令。
[0059]壳元件23包括用以形成把手槽232和凹陷部233、并与容纳腔231并排分布的腔室237。把手槽232和凹陷部233在腔室237内左右并排分布,二者分别是腔室237的一部分。
[0060]容纳腔231、把手槽232以及凹陷部233都位于在壳元件23内。凹陷部233与把手槽232以及容纳腔231在沿着把手槽232的深度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
[0061]容纳腔231具有朝向腔室237开放的开口。该开口由拆卸地连接于门主体20的盖29封闭。当盖29从门2拆卸时,容纳腔231朝向门2的一侧开放而可接收用户界面模组25或从中取出用户界面模组25。具体地,用户界面电器模组可以通过把手槽232插入容纳腔231或从容纳腔231取出。当盖29固定于门2时,容纳腔231的侧开口被封闭,从而用户的手不可伸入容纳腔231内。
[0062]壳元件23还可以具有用以穿线缆(未图示)的过线孔230。
[0063]盖29包括用以封闭容纳腔231的开放侧的盖部292以及位于把手槽232前方的抓手部291。当用户的手伸入把手槽232时,用户伸入把手槽232内的手指可抓住抓手部291,以打开门2。通常情况下,用户的一些手指压在抓手部291的后表面,另一个手指(例如大拇指)压在位于抓手部291前方的前面板24上,以此施力打开门2。
[006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抓手部291的前表面紧邻前面板24但与前面板24的后表面保持微小的间隙,例如抓手部291与前面板24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隙小于1毫米地紧邻前面板24。
[0065]盖29可以包括金属制加强件293,尤其用以加强抓手部291的强度。加强件293可以在抓手部291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从而,有利于防止抓手部291在开门过程中发生横向形变而施力于前面板24、进而造成用户界面模组25和前面板24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
[0066]如图6和图7所示,门2还可以包括密封件40,密封件40包括围绕着盖部292的四个侧面设置的环状密封部401,从而可降低水汽、灰尘等进入容纳腔231内的可能性。
[0067]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8所示,用于冰箱的门1包括门内衬16、与门内衬16相隔一定距离并位于门内衬16前方的前壁11、侦彳壁12、以及与前壁11和侧壁12连接的把手壳13。前壁11、侧壁12、把手壳13以及门内衬16通过隔热层17不可分离地固定在一起。门1还可以包括位于前壁11前面的装饰用的前面板(未图示)。
[0068]在这个实施例中,前壁11和侧壁12由独立的部件形成,再组装在一起。例如前壁11由钣金件形成,而侧壁12为挤出件。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前壁11和侧壁12由一个一体的部件形成也是有可能的。
[0069]把手壳13具有用以接收用户手指的把手槽132。在这个实施例中,把手壳13在门1的部分高度上延伸,因此前壁11和侧壁12在设有把手壳13之外的区域连接。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把手壳13在门1的整个高度上延伸也是有可能的。
[0070]把手壳13包括用以与侧壁12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一连接突缘135。第一连接突缘135与侧壁13至少大致平行地向后延伸。
[0071]把手壳13包括用以和前壁11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二连接突缘136。第二连接突缘136与前壁11至少大致平行地延伸。
[0072]侧壁12包括从其内表面向内突起的突起部125。第一连接突缘135的后端抵在突起部125上。突起部125具有至少大致平行于前壁11的前表面。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突缘135的末端具有与第一突起部125大致平行的弯折部1351,弯折部1351的后表面抵在突起部125的前表面上。从突起部125的突起方向上看,突起部125和弯折部1351的末端面基本平齐。
[0073]突起部125可以是与侧壁12—起挤出成型,并在侧壁12的整个高度上延伸,这也有利于增强侧壁12的强度。
[0074]结合图1至图8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优势。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实施例,通常情况下也可使用所示手段外的其他手段,只要这些手段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即可。
【主权项】
1.一种冰箱(100),包括门(1,2),所述门(1,2)包括:门内衬(16,26)、位于所述门内衬(16,26)前面的前壁(11,321)、侧壁(12,221)以及壳元件(13,23),所述壳元件(13,23)连接于所述前壁(11,321)和所述侧壁(12,221),所述门内衬(16,26)、所述前壁(11,321)、所述侧壁(12,221)以及所述壳元件(13,23)与隔热层(17,27)固定在一起,所述壳元件(13,23)包括与所述侧壁(12,221)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一连接突缘(135,235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221)包括从所述侧壁(12,221)的内表面突起的突起部(125,225),所述第一连接突缘(135,2352)的末端抵于所述突起部(125,2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5,22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突缘(135,2352)的后方,所述第一连接突缘(135,2352)向后抵在所述突起部(125,225)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突起部(125,225)的突起方向上看,所述突起部(125,225)向内突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突缘(2352)或与所述第一连接突缘(135)平齐。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突缘(135)的末端具有向内弯折的弯折部(1351),所述弯折部(1351)的后表面与所述突起部(125)的前表面对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突缘(135,2352)沿其整个长度与所述突起部(125,225)抵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5,225)在所述侧壁(12,22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5,225)挤出成型在所述侧壁(12,221)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5,225)形成所述侧壁(12,221)的加强筋。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壳元件(13,23)内的把手槽(132,232)和/或用户界面电器模组(25)。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元件(13,23)具有与所述前壁(11,321)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二连接突缘(2351),所述第二连接突缘(2351)围绕着位于所述前壁(11,321)上的第一边缘开口(331)设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221)具有第二边缘开口(223),所述第一边缘开口(331)和所述第二边缘开口(223)相连,所述壳元件(13,23)具有朝着所述第一边缘开口(331)和所述第二边缘(223)开口开放的槽(231,237,132)。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元件(23)具有朝前开放的插槽(236),所述前壁(11,321)具有向后延伸的翻边(215),所述翻边(215)插入所述插槽(236)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冰箱。冰箱包括门(1),门(1)包括门内衬(16)、位于门内衬(16)前面的前壁(11)、侧壁(12)以及壳元件(13),壳元件(13)连接于前壁(11)和侧壁(12),门内衬(16)、前壁(11)、侧壁(12)以及壳元件(13)与隔热层(17)固定在一起,壳元件(13)包括与侧壁(12)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一连接突缘(13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侧壁(12)包括从侧壁(12)的内表面突起的突起部(125),第一连接突缘(135)的末端抵于突起部(125)。这有利于门防止在隔热层的发泡过程中发泡材料从门内泄露。
【IPC分类】F25D11/00, F25D23/02
【公开号】CN105466098
【申请号】CN201410346460
【发明人】赵长亮, 刘雁林, 宋继聪, 丁渊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8日
【公告号】EP297534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