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24805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第一管线301连接于压缩机31至第一四方阀33,且水侧热交换器32接设于第一管线301,第二管线302自第一四方阀33连接至室外热交换器35,室外热交换器35以第三管线303连接第一膨胀装置34,且第一膨胀装置34以第四管线304连接室内热交换器37,室内热交换器37以第五管线305连接回压缩机31,而第六管线306的一端通过第二四方阀38,且通过第二膨胀装置36而连接至第三管线303,第六管线306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五管线305。
[0054]其次,水侧热交换器32与第一四方阀33间的第一管线301可增设一第二四方阀38,且第五管线305是连通第二四方阀38 (如图3、图4)。再者,第二四方阀38亦可设置于水侧热交换器32与压缩机31之间的第一管线301,且第五管线305亦连通第二四方阀38(如图5、图6)。
[0055]承上,其实施模式如下:
[0056](a)热水及冷气模式:包含图1、图3、图5,此时由控制单元I控制而使第二膨胀装置36呈关闭off状态,其余构件依控制单元I设定条件运转,水侧热交换器32将由第一管线301来自压缩机31的高压气态冷媒开始进行冷凝(意即冷媒由高压气态并未完全冷凝成高压液态),且提供热量予储水桶21,冷媒续流经第一四方阀33及经第二管线302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5,此时由控制单元I控制压缩机31、栗浦22、第一风扇351的转速,使依据复数温度感测元件Tl、T2...T8等预设的温度条件,以及依据热水及冷气需求而调节运转,而使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35完全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接着由第三管线303经第一膨胀装置34调节流量与压降而成低温低压液气共存冷媒,再由第四管线304经室内热交换器37蒸发成低压气态而由第五管线305回到压缩机31。其中,若是图3则是冷媒经水侧热交换器32之后,由第二管线302依序经过第二四方阀38、第一四方阀33再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5 ;若是图5,则是高压气态冷媒由压缩机31先经第二四方阀38后再进入水侧热交换器32 ;而图3、5的运作模式则是冷媒由第五管线305回到压缩机31时先通过第二四方阀38。由上运作即可构成提供热水+冷气的运作模式。
[0057](b)冷气模式:包含图2、4、6,此时由控制单元I控制而使栗浦22及第二膨胀装置36呈关闭off状态,其余构件依控制单元I设定条件运转,由第一管线301来自压缩机31的高压气态冷媒流经水侧热交换器32,且此时储水桶21的水温已达设定值或最高值,故使栗浦22关闭,冷媒流经第一四方阀33及经第二管线302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5,而使冷媒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接着由第三管线303经第一膨胀装置34调节流量与压降而成低温低压液气共存冷媒,再由第四管线304经室内热交换器37蒸发成低压气态而由第五管线305回到压缩机31。其中,若是图4则是冷媒经水侧热交换器32之后,由第二管线302依序经过第二四方阀38、第一四方阀33再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5 ;若是图6,则是高压气态冷媒由压缩机31先经第二四方阀38后再进入水侧热交换器32 ;而图4、6的运作模式则是冷媒由第五管线305回到压缩机31时是先通过第二四方阀38。由上运作即可构成仅提供冷气的运作模式。
[0058]再者,请参阅图7、8、9的另一具体结构实施例,其结构组成与上述者大致相同,但不同处是指:冷媒流向经由水侧热交换器32、第一四方阀33之后,是先经由第二膨胀装置36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5,再回到压缩机31。
[0059]其结构组成不同处为:其冷媒管路30'包含一第七管线307、一第八管线308、一第九管线309及一第十管线3010 (如图7、8、9),压缩机31以第七管线307依序通过水侧热交换器32及第一四方阀33而连接至第二膨胀装置36,第二膨胀装置36以第八管线308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5,室外热交换器35以第九管线309通过第一四方阀33而连接回到压缩机31。又,第十管线3010的一端通过第一膨胀装置34而连接至第八管线308,且第十管线3010的另一端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7而连接至第九管线309。
[0060]其次,水侧热交换器32与第一四方阀33间的第一管线301可增设一第二四方阀38(如图8),且第十管线3010是连通第二四方阀38后再连至第九管线309。再者,第二四方阀38亦可设置于水侧热交换器32与压缩机31之间的第七管线307(如图9),且第十管线3010亦连通第二四方阀38后再连至第九管线309。
[0061]承上,其实施模式如下:
[0062](c)热水模式:包含图7、8、9,控制单元I控制而使第一膨胀装置34及室内热交换器37关闭而运作时,水侧热交换器32将由第七管线307来自压缩机31的高压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且提供热量予储水桶21 (另如图9,压缩机31输出的高压气态冷媒先经过第二四方阀38,再至水侧热交换器32),冷媒流经第一四方阀33而至第二膨胀装置36调节流量与压降而成低温低压液气共存冷媒(另如图8,冷媒先流经第二四方阀38后,再至第一四方阀33),再由第八管线308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5蒸发成低压气态,再经第九管线309通过第一四方阀33回到压缩机31,而形成仅能提供热水的运作模式。
[0063]据上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组成及实施说明,可知本发明在管路及构件配置合理化之夕卜,经由控制单元I设定冷媒的流向而使其合理化,以适用于多种冷热需求的运作模式,且重要的是不会有过度压降、膨胀的问题,而可排除影响系统性能效益的缺失,而达到实质具多功能热栗空调模式的操作优异性。
[0064]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已改善现有多功能热栗空调系统的缺点,使得热水及冷气、冷气、热水的能源效率均能达到实质高性能的效益,故已确实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发明专利的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热栗空调系统,包含: 一控制单元; 一热水单水,具有一储水桶、一栗浦、一进液管及一出液管,该储水桶以该出液管连通而出,且以该进液管连通而进,该栗浦接设于该出液管,且该栗浦电性连接至该控制单元;以及 一热交换组,其至少包含均电性连接至该控制单元的一压缩机、一水侧热交换器、一第一四方阀、一第一膨胀装置、一室外热交换器、一第二膨胀装置及一室内热交换器,且以一冷媒管路连接而构成冷媒循环回路,并该出液管及进液管连接至该水侧热交换器,又该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的侧边分别设置的一第一风扇、一第二风扇,且该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亦电性连接至该控制单元; 而其特征在于:该冷媒管路至少包含一第一管线、一第二管线、一第三管线、一第四管线、一第五管线及一第六管线,该压缩机以该第一管线连接至该第一四方阀,且该水侧热交换器接设于该第一管线,该第一四方阀以该第二管线连接该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以该第三管线连接该第一膨胀装置,且该第一膨胀装置以该第四管线连接该室内热交换器,并该室内热交换器以该第五管线连接该压缩机,又由该第六管线的一端通过该第一四方阀,且通过该第二膨胀装置而连接至该第三管线,并该第六管线的另一端连接至该第五管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栗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该控制单元控制而使该第二膨胀装置关闭而运作时,该水侧热交换器将由该第一管线来自该压缩机的高压气态冷媒开始冷凝且提供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