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冷设备和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8398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制冷设备和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换热器、制冷设备和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形成有第一换热槽,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贴合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入口和供流体流出的出口。本发明中,当冷媒经过第一换热流道时,冷媒将热能传递给第一换热流道的侧壁,第一换热流道的侧壁将热能传递至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使得本申请中的换热器的换热速度远远大于传统换热器的换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高应用该换热器的整机的能效率。
【专利说明】
换热器、制冷设备和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换热器、制冷设备和换热器的制造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冰箱冷凝器包括冷凝剂管和侣锥胶带,冷凝剂管通过侣锥胶带粘贴于冰箱 侧板上,高溫高压的制冷剂蒸汽流经冷凝管通过传导方式与侧板进行热交换。上述换热过 程中,因冷凝管与侧板贴合面小,直接进行的热交换量小,换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旨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二 换热板上形成有第一换热槽,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贴合固定,W使所述第一 换热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供流体进 入的入口和供流体流出的出口。
[0005]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板对应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板面为平面。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具有第二换热槽,所述第二换热槽与所述第一换热板 围合形成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槽对应所述第一换热槽设置,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所 述第二换热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热流道。
[000引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呈蛇形弯曲设置。
[0009]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所述第一转接管与所述入 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管与所述出口连通。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半楠圆形或多边形设置。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板或第二换热板为制冷设备的侧板。
[0012]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 二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形成有第一换热槽,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贴合 固定,W使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 热流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入口和供流体流出的出口。
[001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14] 在第二换热板上压制形成第一换热槽;
[0015] 将第二换热板固定设置于第一换热板上,W使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第一换热板围 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
[0016] 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形成有第一 换热槽,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贴合固定,W使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所述 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入口和供流体流 出的出口。
[0017]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18] 在第二换热板上印刷形成形状为第一换热槽的图案的流道层;
[0019] 将第二换热板设置有印刷层的板面朝向第一换热板的板面设置,并固定设置于第 一换热板上;
[0020] 向流道层的位置充入高压流体,W使第一换热板和/或第二换热板向远离流道层 的方向膨胀,W形成第一换热流道;
[0021] 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形成有第一 换热槽,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贴合固定,W使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所述 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入口和供流体流 出的出口。
[0022] 本发明中,当冷媒经过第一换热流道时,冷媒将热能传递给第一换热流道的侧壁, 第一换热流道的侧壁将热能传递至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其中,热能从冷媒传递至第 一换热流道的侧壁、再传递至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速度比热能通过空气传递的速度 快,同时,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于现有冷媒管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换热速度远远大于传统换热器的换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 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高应用该换热器的整机的能效率。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W 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发明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换热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连接后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换热器另一实施例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换热器又一实施例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号说明:
[0031]
[003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 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5] 另外,在本发明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 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 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 围之内。
[0036] 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制冷设备中,作为制冷设备的换热部分。 该制冷设备是指,如冰箱、冰柜、酒柜W及空调器等可W制冷的设备。制冷设备一般包括换 热器、压缩机和与该换热器和压缩机连通的冷媒管路,冷媒在冷媒管路内循环,通过吸热和 放热将热量从一个位置搬运至另一个位置。换热器作为制冷设备的一个核屯、部分,其换热 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制冷设备的热能利用率。当然,作为工业产品,其生产成本和加工工 艺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0037] W下将主要描述换热器的具体结构。
[0038] 参照图1至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 200,所述第二换热板200上形成有第一换热槽210,所述第一换热板100和所述第二换热板 200贴合固定,W使所述第一换热槽210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换热板100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 道220。所述第一换热流道220具有供流体进入的入口和供流体流出的出口。
[0039]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的材质W常用的金属材质, 如钢板、不诱钢板或铜板等,金属材质导热性能好,便于第一换热流道220内的冷媒500与金 属材质的流道壁换热,同时也有利于流道壁将热能散发到周边的空气当中。第一换热板100 和第二换热板200的形状可W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为了便于描述,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 换热板200均W矩形板为例。第一换热槽210由第二换热板200的板面凹陷形成,当然,也可 W对整个第二换热板200进行冲压变形而形成。第一换热槽210的槽口朝向第一换热板100, 第一换热槽210的槽壁与第一换热板100的板面围成第一换热流道220。当冷媒500经过第一 换热流道220时,冷媒500与第一换热流道220的侧壁接触换热,由于与第一换热流道220的 侧壁连接的为第一换热板100或第二换热板200,热能将沿着第一换热流道220的侧壁传递 到第一换热板100或第二换热板200上,使得热能从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的板面 散发出去。
[0040] 当冷媒500经过第一换热流道220时,冷媒500将热能传递给第一换热流道220的侧 壁,第一换热流道220的侧壁将热能传递至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其中,热能从 冷媒500传递至第一换热流道220的侧壁、再传递至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的速度 比热能通过空气传递的速度快,同时,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大于现有冷媒管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换热速度远远大于传统换 热器的换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提高应用该换热器的整机的能效 率。
[0041]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换热板200上具有第二换热槽110,所述第二换热槽110 与所述第一换热板100围合形成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220 连通。
[004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上均形成有换热槽,第二换热槽 110与第一换热槽210可W相对设置,也可W交错设置,下面具体的介绍第一换热槽210和第 二换热槽110的相对位置关系。
[0043] 当第一换热槽210和第二换热槽110完全交错设置时,第一换热流道220和第二换 热流道连通的位置可W有多个,如第一换热流道220和第二换热流道首尾连通,当然也可W 在第一换热流道220和第二换热流道的公共侧壁上开设通孔。
[0044] 当第一换热槽210和第二换热槽110部分交错时,第一换热槽210和第二换热槽110 的槽口连通,使得第一换热流道220和第二换热流道连通。
[0045] 当第一换热槽210和第二换热槽110完全对应时,所述第一换热槽210的槽壁与所 述第二换热槽110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此时第一换热流道220和第二换热流 道合并成一个换热流道,此时的换热流道的截面形状由第一换热槽210的截面形状和第二 换热槽110的截面形状拼接而成。
[0046] 为了增加第一换热流道220的换热效率,所述第一换热流道220呈蛇形弯曲设置。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流道也可W呈蛇形设置。当然,为了增加换热面积,第一换 热流道220和第二换热流道,不仅仅能设置成蛇形,还可W设置呈螺旋状设置的环形。通过 将第一换热流道220设置成弯曲的蛇形,增加了第一换热流道220与第一换热板100的换热 面积,从而提高了热能从第一换热流道220传递至第一换热板100的传导效率。
[0047] 为了便于换热器与外部的冷媒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转接管300和第 二转接管400,所述第一转接管300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220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管 400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220的出口连通。在第一换热流道220的入口和出口处均开设有扩 口,便于第一转接管300和第二转接管400的接入。第一换热流道220的入口和出口设置在第 一换热板100或第二换热部的同一端,便于入口和出口同时与压缩机连通。第一转接管300 和第二转接管400的形状可W更加实际情况来设置,可W均为直管,也可W均为弯管,当然 也可W-个为弯管一个直管。
[0048] 为了增加第一换热流道220中的冷媒500与第一换热流道220侧壁的接触面积,所 述第一换热流道220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半楠圆形或多边形设置。通过将第一换热流道220 的形状设置为规则的多边形或者圆形,使得冷媒500在第一换热流道220中更加顺杨,从而 提高冷媒500与第一换热流道220侧壁的换热效率。当然,第一换热流道220的横截面还可W 呈使冷媒500与第一换热流道220侧壁的接触面积增大的其它形状设置。
[0049] 为了提高第一换热流道220和第二换热流道内冷媒500的散热速度,所述第一换热 板100或第二换热板200为冰箱、冰柜或酒柜的侧板。在本实施例中,W冰箱为例,第一换热 板100或第二换热板200为冰箱的侧板。即冷媒500直接与冰箱的侦幢抵接,可w将热能传递 至冰箱的侧板上,冰箱的侧板可W将热能直接传递出来,从而提高热能散失的效率。有利于 换热器更好的换热,W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5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换热器,该换热器的具体 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 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寶述。其中,制冷设备为 冰箱、冰柜、酒柜等。
[0051] 为了提高制冷设备的换热效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箱胆700,所述箱胆700内具有 收容物品的容腔,所述箱胆70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换热器。本实施例中,制冷设备 W冰箱为例,冰箱箱胆700的两侧(避开箱胆700开口)均设置有换热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 中,冰箱的=侧均可W设置换热器。换热器的朝向箱胆700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溫层600, W保 持箱胆700内的溫度。当冷媒500经过换热器时,冷媒500的能量在两个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增加了冰箱的散热效率。
[0052]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53] 在第二换热板200上压制形成第一换热槽210;
[005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槽210的成型方式有很多,可W通过模具压制,也可 W在第二换热板200上车出或切出第一换热槽210。第一换热槽210的形状呈弯曲的蛇形设 置,当然,也可W呈其它形状设置。
[0055] 将第二换热板200黏结或烙接在第一换热板100上,W使第一换热槽210的槽壁与 第一换热板100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220。
[0056] 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通过压敏型或热固型胶水黏结,或通过在接近于 金属板烙点的溫度时施加机械压力,使第一换热板100与第二换热板200热贴合。贴合后将 第一转接管300和第二转接管400分别插入入口和出口。并胶粘剂粘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固 定于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的夹层中,第一转接管300和第二转接管400裸露部分 是可W弯曲的,与冰箱制冷系统中其它管路进行联接形成闭环。
[0057]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5引在第二换热板200上印刷形成形状为第一换热槽210的图案的流道层;
[0059] 在对第二换热板200进行去脂、憐化等预处理后,在第二换热板200的板面上印刷 流道层,流道层的形状与第一换热槽210的延伸形状相同。当然,流道层的设置不仅仅可W 通过由机械设备印刷而成,也可W由人手工涂刷。
[0060] 将第二换热板200设置有印刷层的板面朝向第一换热板100的板面设置,并黏结或 烙接在第一换热板100上;
[0061] 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通过压敏型或热固型胶水黏结,或通过在接近于 金属板烙点的溫度时施加机械压力,使第一换热板100与第二换热板200热贴合。当然,在一 些实施中可W通过精密焊接将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连接在一起。由于流道层的 设置,在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连接后,对应流道层的位置具有间隙。
[0062] 向流道层内充入高压流体,W使第一换热板100和/或第二换热板200向远离流道 层的方向膨胀,W形成第一换热流道220。
[0063] 第一换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连接后,对应流道层的位置形成有流道层的入口 和出口,向流道层的位置充入高压流体,流体可w为气体、液体等,通过高压流体使第一换 热板100和第二换热板200都向远离流道层的方向膨胀,膨胀后,入口和出口连通,对应流道 层的位置形成第一换热流道220。当然,第一换热板100膨胀还是第二换热板200膨胀,可W 通过模具的设定来限定。如在第一换热板100的背离第二换热板200的一侧设置支撑件,使 得第一换热板100在受到流道挤压时不易变形,从而使得第一换热板100不变形的同时第二 换热板200发生膨胀变形。
[0064]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形成有 第一换热槽,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贴合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 所述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一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入口和供流 体流出的出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对应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板 面为平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上具有第二换热槽,所述 第二换热槽与所述第一换热板围合形成第二换热流道。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槽对应所述第一换热槽设 置,所述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二换热槽的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热流道。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呈蛇形设置。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 管,所述第一转接管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管与所述出口连通。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半 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或第二换 热板为制冷设备的侧板。9. 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 -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换热板上压制形成第一换热槽; 将第二换热板固定设置于第一换热板上,以使第一换热槽的槽壁与第一换热板围合形 成第一换热流道。11. 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换热板上印刷形成形状为第一换热槽的图案的流道层; 将第二换热板设置有印刷层的板面朝向第一换热板的板面设置,并固定设置于第一换 热板上; 向流道层的位置充入高压流体,以使第一换热板和/或第二换热板向远离流道层的方 向膨胀,以形成第一换热流道。
【文档编号】F25B39/04GK106052206SQ201610372943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王胜杰, 沈剑, 凤仪, 李启刚, 戈田田, 李文
【申请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