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型螺旋管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34377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风冷型螺旋管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室外电气制冷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工业空调在各行业种应用广泛,较为常见的工业空调往往与设备机柜配合,满足行业的应用需求,主要原理是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气体冷媒,然后把它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排向冷凝器,进入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在风扇的作用下送风对其冷却,逐渐转变为中温高压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经过(膨胀)节流阀节流减压喷射流向蒸发器进行吸热蒸发气化制冷,然后气化后的冷媒又被压缩机吸入,周而复始,完成制冷。
[0003]当安装环境宽松时,设备机柜空间也相对宽裕,对满足制冷性能的工业空调结构尺寸要求不高。但有些行业设备由于受装配空间的限制和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市场上一般的制冷空调很难直接满足他的实际需求,例如户外媒体LED\LCD广告机,高铁电控箱及军工行业电气柜等。而且简单将现有的空调产品直接应用于这些设备往往存在致命缺陷,主要表现在与使用环境不适应造成的高耗能现象、热交换部件受环境干扰,制冷效率出现快速降低现象。
[0004]根据苛刻的使用环境,对现有缺陷的解决思路可以考虑进行以下的结构改进:
[0005]改变制冷系统结构,提高制冷效率,改善适应范围;
[0006]改变蒸发器的热交换结构,提高或维持热交换效率;
[0007]改变冷凝器的热交换结构,提高或维持热交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型螺旋管冷凝器,解决现有工业空调冷凝器结构中不能有效适应苛刻安装环境,热交换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型螺旋管冷凝器,包括的盘管与散热器贴合,所述散热器为一个竖立的圆柱体散热器,冷凝器的盘管沿圆柱体散热器轴线方向自上而下,在圆柱体散热器侧壁上螺旋式缠绕,冷媒流入端在圆柱体散热器的上侧,冷媒流出端在圆柱体散热器的下侧。
[0010]所述圆柱体散热器为一个圆柱体,与圆柱体的轴线平行,贯穿圆柱体上、下端面,沿径向方向自内向外,均布散热通孔,沿周向方向均布散热通槽。
[0011]所述散热通孔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矩形,距轴线相同距离的散热通孔围成同心圆形状,散热通槽由槽口部向槽底部的深度,沿圆柱体周向周期性变化。
[0012]所述圆柱体的中心包括一个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开设与轴线平行的V形通槽。
[0013]所述散热通槽的开口处槽壁,相对突出,形成自上而下的接触端面,接触端面为沿圆柱体周向的弧面。
[0014]若干所述盘管的缠距相同,自上而下沿圆柱体散热器轴线方向,在圆柱体散热器侧壁上螺旋式缠绕,盘管间平行。
[0015]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型螺旋管冷凝器的盘管特有走向和螺旋冷却方式,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和节省了装配空间,使制冷系数得到了提高。充分保证了蒸发器的长期有效使用,提高了冷媒的制冷效率。具有较高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较低的能耗。冷凝器热交换效率高,正常制冷效率维持周期较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的蒸发器的热交换结构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的冷凝器的热交换结构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的蒸发器的另一种热交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的冷凝器的另一种热交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包括两个主备设置的信号处理器09,还包括第一压缩机11、第一冷凝器12、第一节流阀13和第一蒸发器14形成的第一制冷单循环,还包括第二压缩机21、第二冷凝器22、第二节流阀23和第二蒸发器24形成的第二制冷单循环,其中:
[0024]信号处理器09,用于提供接收和发送信号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根据接收的状态信号变化趋势,生成各制冷单循环的起停控制信号,制冷功率控制信号;
[0025]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2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器09的相应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建立控制信号链路;第一节流阀13和第二节流阀2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器09的相应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建立控制信号链路;
[0026]在第一制冷单循环中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5,用于采集第一制冷单循环中冷凝器、蒸发器、出风口、进风口以及环境温度的温度状态变化;在第二制冷单循环中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25,用于采集第二制冷单循环中冷凝器、蒸发器、出风口、进风口以及环境温度的温度状态变化;
[0027]第一温度传感器1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器09的相应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建立状态信号链路,第二温度传感器2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器09的相应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建立状态信号链路;
[0028]在第一制冷单循环中,第一压缩机11的控制信号链路中串联第一可控硅16,用于控制第一压缩机11的启停和/或制冷功率;第一节流阀13的控制信号链路中串联第二可控硅17,用于控制第一节流阀13的开关和/或流量;
[0029]在第二制冷单循环中,第二压缩机21的控制信号链路中串联第三可控硅26,用于控制第二压缩机21的启停和/或制冷功率;第二节流阀23的控制信号链路中串联第四可控硅27,用于控制第二节流阀23的开关和/或流量;
[0030]第一温度传感器1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5中还可以附加湿度传感器和有害气体如CO、CO2、硫离子传感器。
[0031]本实施例的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进行制冷的控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32]工业电气柜智能空调加电,信号处理器09优先选择例如第一制冷单循环,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15的米集信号;
[0033]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5采集的环境温度,与内置参数阈值对比,完成第一压缩机11的启动,在第一压缩机11运行过程中,打开第一节流阀13 ;
[0034]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5采集的第一制冷单循环部件(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出风口、进风口 )的温度变化趋势,调节第一压缩机11、第一节流阀13的运行状态;
[0035]将第一压缩机11、第一节流阀13的运行状态,与内置参数阈值对比,完成第二压缩机21的启动,在第二压缩机21运行过程中,打开第二节流阀23 ;
[0036]根据第一制冷单循环部件的温度变化趋势,并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5采集的第二制冷单循环部件(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出风口、进风口)的温度变化趋势,调节第二压缩机21、第二节流阀23的运行状态。
[0037]以上运行控制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高能耗。
[0038]进行制冷的控制过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9]当第一制冷单循环运行时,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5采集的第一制冷单循环部件(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出风口、进风口)的温度变化趋势,与内置参数阈值对比,启动第二制冷单循环,停止第一制冷单循环;
[0040]当第二制冷单循环运行时,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5采集的第二制冷单循环部件(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出风口、进风口)的温度变化趋势,与内置参数阈值对比,启动第一制冷单循环,停止第二制冷单循环。
[0041]以上运行控制方式,可以有效延长单一制冷单循环的使用寿命。
[0042]—种优化的内置参数阈值,第一制冷单循环与第二制冷单循环的内置温度参数阈值保持5度温差。使得信号处理器09可以根据环境选择初始单循环,运行中使两个制冷单循环的制冷调节范围和制冷功率曲线更平缓,避免制冷功率曲线最大功率叠加为尖峰形状。
[0043]进行制冷的控制过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4]调节第一压缩机11的运行状态通过调节第一可控硅16控制端(极)的控制电压,第一节流阀13的运行状态通过调节第二可控硅17控制端(极)的控制电压;
[0045]调节第二压缩机21的运行状态通过调节第三可控硅26控制端(极)的控制电压,第二节流阀23的运行状态通过调节第四可控硅27控制端(极)的控制电压。
[0046]以上运行控制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开关、启停冲击电流,高效节能。
[0047]进行制冷的控制过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8]采集第一温度传感器15或第二温度传感器25中的附加湿度传感器和/或有害气体传感器信号,与内置参数阈值对比,强制相应制冷单循环停止运行,并向上位机发出告警信号。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较为苛刻的工况环境。
[0049]以上运行控制方式,可以形成底层告警信号,优先采取隔离措施,降低主设备的潜在风险。
[0050]与现有技术中产品的高、低压前后结构布局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