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08830阅读:来源:国知局
78]首先,启动压缩机601,电磁阀605导通制冰蒸发器70与制冷剂循环型制冷系统之间的通路。此时半导体制冷片43接通电源开始工作。由于半导体制冷片43的第一变温表面制冷时,其第二变温表面同时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这时制冰蒸发器70可瞬间将第二变温表面散发的热量循环至压缩机601。作为半导体制冷片70冷端的第一变温表面的温度可基本达到-40°C以下(由于用于为第二变温表面散热的制冰蒸发器70的温度至少可达到-35°C,从而可使第一变温表面进一步降温至_40°C以下),进而使制冰盒10表面温度瞬间降低。然后,向制冰盒10中注水,由于制冰盒10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0°C以下,与制冰盒10表面接触的水可以瞬间结冰。当冰块达到要求大小时,关停压缩机601,和/或电磁阀605断开制冰蒸发器70与制冷剂循环型制冷系统之间的通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70电流的极性开关将其热端和冷端对调,即,使第一变温表面作为热端散发热量,第二变温表面作为冷端散发冷量,从而使冰块表面瞬间融化,以实现冰块与制冰盒10迅速分离。而后由电机带动拔冰杆20转动,从而将制冰格11中的冰块移出制冰盒10。
[0079]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7所示的冰箱1中,制冷剂循环型制冷系统采用“风冷”的方式为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变温表面提供冷量以对其散热。即,将经制冷剂循环型制冷系统的蒸发器400(如冷冻蒸发器)冷却后的空气吹送至半导体制冷片43的第二变温表面、或者吹送至如图3-图6示出的制冰装置100的导热块60的下表面、或者吹送至下文提到的如图8-图12示出的制冰装置100的与半导体制冷片43的第二变温表面热接触的第二变温部42,从而对半导体制冷片43的第二变温表面进行散热。
[0080]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性透视图。制冷剂循环型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400,用于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以至少向储物间室200供应冷气。冰箱1还包括送风风路410,用于在制冰过程中将蒸发器400冷却的至少部分空气吹送至第二变温部42,从而对第二变温表面进行散热。
[0081 ] 如图7所示,可在储物间室200中设置独立的制冰室300,制冰装置100设置在制冰室300中。制冰室300的顶部形成与送风风路410相通的进风口,以供冷却气流流入。送风风路410在制冰过程中将蒸发器400冷却的至少部分空气送入制冰室300中,从而对第二变温部42进行散热。制冰室300的后壁下部形成供气流流出的回风口。冰箱I还包括回风风路420,其用于将从制冰室300回风口流出的气流输送至蒸发器400进行冷却。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冰箱I还包括风门411,设置在送风风路410中,配置成在制冰过程中导通送风风路410,以向第二变温部42吹送冷风进行散热。在制冰结束后将风门411关闭,以断开送风风路410。
[0082]具体地,当制冰装置100开始制冰时,若制冷剂循环型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处于启动状态,则打开风门411以导通送风风路410,冷气可流入制冰室300中对第二变温部42进行散热。当制冰结束后,关闭风门411以断开送风风路410。当制冰装置100开始制冰时,若压缩机处于关停状态,则启动压缩机,打开风门411。当制冰结束后,关闭风门411。若制冰结束后冷藏室和冷冻室等储物间室不需制冷,则可关停压缩机。
[0083]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不意性结构图;图9是图8所不制冰装置的变温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0是图8所示制冰装置制冰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图10所示的制冰装置100与图2-图5所示的制冰装置100相比,其制冰盒10和拨冰杆20的结构基本相同,例如制冰盒10由铝或铝基合金材料制成,其内分隔形成至少一个制冰格11,以容纳水来制作冰块;拔冰杆20上设置有与至少一个制冰格11对应的至少一个叶片,用于在制冰格11内的冰块与制冰格11相脱离后将其从制冰格11内移除。区别在于半导体制冷片43对制冰盒10中的水的冷却方式不同,在图2-图5所示的制冰装置100中,半导体制冷片43设置在制冰盒1的底部,通过制冰盒1向其中的水传递冷量;而对于图8-图1O所示的制冰装置100,半导体制冷片43设置在制冰盒10上方,通过与第一变温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变温部41伸入制冰盒1中直接对水传递冷量。
[0084]参见图8-图10,制冰装置100包括处于制冰盒10上方的变温装置40。变温装置40包括前述半导体制冷片43、前述分别与第一变温表面和第二变温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变温部41和第二变温部42。
[0085]参见图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温部41可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热板,第一导热板上表面与半导体制冷片43的第一变温表面热接触。自第一导热板的下表面向下凸出至少一个制冷棒411,其中每个制冷棒411对应于一个制冰格11。第二变温部42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下表面与半导体制冷片43的第二变温表面热接触。自第二导热板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421。通过在第二导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散热翅片421,增加了第二变温部42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0086]第一变温部41和第二变温部42的材料可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或其他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为了便于安装,可使第一导热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半导体制冷片43嵌入凹槽中。变温装置40可设置一个半导体制冷片43;也可设置多个半导体制冷片43,多个半导体制冷片43在水平方向排列,均嵌入第一导热板的凹槽中。第一导热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导热板的下表面之间可不接触设置,以防止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直接传递热量。
[0087]制冰装置100还包括与变温装置40相连的升降机构30,用于带动变温装置40升降至不同竖向位置。参见图10,升降机构30配置成在制冰过程中将变温装置40降至使其第一变温部41的下部伸入制冰盒10中的位置,从而使制冰盒10中的水从第一变温部41吸取冷量以形成冰块。也就是说,半导体制冷片43产生的冷量通过第一变温部41直接传递至制冰格11内的水中,故制冰格11中的水从内往外结冰,从而结成的冰块较为透明。在第一变温部41的第一导热板的下表面向下凸出至少一个制冷棒411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0则配置成在制冰过程中将变温装置40降至使其第一变温部41的每个制冷棒411伸入相应制冰格11中的位置。
[0088]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0可包括齿轮31,齿条32以及驱动机构。齿轮31固定设置在制冰盒10上方。齿条32与齿轮31相啮合,其在制冰盒10上方沿竖直方向设置,可通过与齿轮31之间的啮合作用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变温装置40安装在齿条32底端,从而随齿条3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齿轮31转动,从而使变温装置40随齿条32升降至不同竖向位置。驱动机构可包括驱动电机33和齿轮传动结构,驱动电机33通过齿轮传动结构驱动齿轮31转动。具体地,齿轮传动结构可包括与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嗤合的第一齿轮34、与第一齿轮34啮合的第二齿轮35,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均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其中第二齿轮35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传动轴36与齿轮31连接,从而驱动电机33可带动齿轮3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驱动电机33可固定设置在制冰盒10上方;传动轴36可通过轴套(图中未示出)固定设置在制冰盒10上方。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齿轮35套设在传动轴36的中部,两个齿轮31分别套设在传动轴36的两端,且每个齿轮31分别与一个齿条32嗤合,变温装置4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齿条32的底端。
[0089]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43还配置成在制冰结束后(即形成冰块后)使其第一变温表面为温度升高的制热表面,从而使得制冰格11内的冰块从第一变温部41吸取热量与其相脱离。即在制冰结束后,使半导体制冷片43与第一变温部41热接触的第一变温表面成为制热表面,与第二变温部42热接触的第二变温表面成为制冷表面,从而将半导体制冷片43的制热表面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变温部41的制冷棒411。升降机构30还配置成:在制冰格11内的冰块吸取热量与制冷棒411相脱离后,将变温装置40升至高于制冰盒10的预设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的高于制冰盒10的预设位置,应该至少保证在制冰装置的翻冰机构(例如前文提到的拨冰杆20)进行翻转脱冰时,变温装置40与制冰盒10互不干涉。
[0090]在一些实施例中,图8-图10所示的制冰装置100可与现有技术中的制冰机类似,也可包括用于将冰块与制冰盒10相分离的加热器(图中未示出)。加热器可配置成在制冰结束后,且制冰格11内的冰块与第一变温部41脱离后启动,以对制冰盒10加热从而使得制冰格11内的冰块与制冰格11相脱离。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