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484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特别是一种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属于污水治理领域。
城市每天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由于没有及时治理,这些污废水污染着城市的河道及环境,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严重污染地区甚至危害动植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活条件,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我国靠近城市的较大湖泊,如昆明滇池、合肥巢湖等,输入湖泊的氮、磷总负荷中,约有50%来自城市污水,50%来自流域非点源地表径流和湖区降水,在离城市较远或者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影响较小的湖泊、水库,如高州水库、淀山湖、南四湖等,营养负荷主要来自湖泊流域的面源污染,其氮、磷负荷约占入湖总负荷的60—70%。因此污水治理中治理湖泊河道富营养化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风能直接为人类服务已有很长的历史,大多是利用风力发电,也有利用风力驱动机械,如磨坊、储水等,还有利用风力在小池溏、养鱼塘作为换气晒水的设备,经过文献查新检索,至今尚无有关利用风能来治理河道、湖泊污水的文献报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主要包括出水钢管、出水喷嘴、微孔,出水钢管为若干带有喷嘴的不锈钢管组成,钢管均与混流装置的出水口相连,并且每支钢管之间的夹角均分,每支钢管的另一端有许多与钢管呈垂直方向的带有微孔的出水喷嘴。出水喷嘴和微孔的作用是增大水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经混流增氧装置后的富氧水能够更充分地与未充氧的水体混合,进而提高充氧效率。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风力而设计的河道污水治理深层曝气装置的一个主要机构,连接在混流增氧装置出水处,根据曝气装置的设计要求,在曝气的同时不断向前转动,根据需要调节喷嘴的深度,使曝气更加均匀。
水体经过混流装置后变成富氧水由出水口进入出水装置,出水分若干路进入出水管,在出水管的末端时,富氧水经喷嘴从微孔中排出,经小孔后的富氧水被微孔切割成小的水泡,加入了未经曝气的水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曝气均匀。在混流装置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空气曝气使水体流动,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出水从出水管的喷嘴排出时,由于受到水体反作用力的推动使出水管也在喷水的同时向前移动。这样,使得混流曝气能够均匀地充入水体中,出水装置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上下调节,使充氧曝气不仅在水表面区域范围内达到均匀布氧,而且在水体深度上也实现了均匀充氧。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河流、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的水质净化,以及各类点源污染的治理。本实用新型气水混流后的气泡的平均直径约1.8μm以下,超过美国环保组织制定的2.2μm的标准,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使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出水喷嘴示意图如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出水钢管1、出水喷嘴2、微孔3,出水钢管1为若干带有喷嘴的不锈钢管组成,钢管均与混流装置的出水口相连,并且每支钢管1之间的夹角均分,每支钢管1的另一端有许多与钢管1呈垂直方向的带有微孔3的出水喷嘴2。出水喷嘴2和微孔3的作用是增大水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经混流增氧装置后的富氧水能够更充分地与未充氧的水体混合,进而提高充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主要包括出水钢管(1)、出水喷嘴(2)、微孔(3),其特征在于出水钢管(1)为若干带有喷嘴的不锈钢管组成,钢管均与混流装置的出水口相连,钢管(1)的另一端有许多与钢管(1)呈垂直方向的带有微孔(3)的出水喷嘴(2)。
专利摘要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主要包括:出水钢管、出水喷嘴、微孔,出水钢管为若干带有喷嘴的不锈钢管组成,钢管均与混流装置的出水口相连,钢管的另一端有许多与钢管呈垂直方向的带有微孔的出水喷嘴。
文档编号C02F7/00GK2466147SQ01210820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章永泰, 肖伟良 申请人:章永泰, 肖伟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