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92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而水体富营养化则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主要湖泊处于因氮、磷等成分(主要以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有机氮、正磷酸盐、有机磷等形态存在)污染而导致富营养化的占统计湖泊的56%,为减小水资源的污染,现兴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人们认为,污水处理厂可以解决水体污染,但是实践表明,经过常规二级处理的低污染水体,排入江河、湖泊后又会变黑变臭,其原因是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虽然达到了排放的二级标准,但其磷、氮的含量仍然很高,是地表水IV类水质的10-20倍,这些污染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会使藻类繁殖而很快就变得富营养化,加入化学物质或用超声波来杀死藻类之后,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使藻类产生抗药性,更重要的是,藻类杀死之后,其中的磷、氮等成分又重新回到水体中,过1至3天又会再次出现藻类爆发;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抑制藻类的生长,但藻类爆发时阻挡阳光,使水生植物难以生长;在欧美等国家,盛行生物控制法,即控制浮游动物、食浮游动物的鱼类及贝类的数量来控制藻类的生长,但其见效慢,而且成本高,而且动物的排泄物又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动物的死体会在水体中进行分解,消耗氧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臭气,使水质不断恶化;由此可见,已有的污水处理厂的成本高,而且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V类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处理效果更好的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水体进入污水处理池,在污水处理池中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微型藻类在污水处理池内大量繁殖,吸收污水处理池内水体的污染物质,净化水质;b、污水处理池内的水体流动,使水体中的微型藻类富集;c、转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类;d、使水体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池,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水体净化达标。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当水体进入污水处理池后,在污水处理池中创造有利的环境(如满足合适的光照、温度等),再通过投放或自然繁殖的方法使微型藻类在污水处理池中繁殖,将水体中的磷、氮、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吸收,在水泵的作用下,水体在污水处理池中流动而使微型藻类在微藻富集区富集而形成团或块,再将富集的微型藻类转移,使污水处理池中的水体净化,采用微型藻类进行净化,其繁殖能力强,易于吸收水体中的磷、氮、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净化效果理想;污水处理池中的水体在第一次净化之后,为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可使水体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池作再次净化,直到水体达标为止;本发明对水质不稳定、水流量变化不大的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理想,尤其适用于经过污水处理厂初步净化处理的水体以及各种污染程度的自然流动水体(如江河、湖泊、水库、河涌),污染的水体经处理之后可以达到GB3838-2002标准的IV、III类水平,这样,可直接用作自来水的水源。
在所述b步骤中,为使微型藻类富集的效果更好,可在所述污水处理池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及微型藻类凝结成块,由于气浮作用,所述絮凝的微型藻类、悬浮物上浮,并通过水体流动而富集。
所述微型藻类采用适应在本地自然水体中快速疯长的、对磷、氮、金属离子的吸收能力强的本地优势种,如蓝藻、绿藻。
根据微型藻类的生长周期确定水体在各污水处理池中的处理周期,即根据不同微型藻类的爆发周期,加上微型藻类的富集时间,即为水体在污水处理池中的处理周期。
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串联相通至少两个的污水处理池,在每个污水处理池中均有适应在本地自然水体中快速疯长的本地优势种的微型藻类。由于微型藻类的繁殖能力强,对氮、磷、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的吸收能力强,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理想,流动污染水体经过其中一个水池处理之后,若未达到规定标准,则处理之后的流动污染水体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池作进一步的处理直至达标。
至少两个串联相通的所述污水处理池中,上一个所述污水处理池高于其下一个污水处理池,而使串联相通的至少两个所述污水处理池呈梯级设置。各污水处理池呈梯级设置之后,上一污水处理池的水体可直接流入下一污水处理池。
在每个所述污水处理池中,设有微藻富集区,微藻富集区的下方与多功能混合混凝器连通而形成水体净化回路,在该水体净化回路上设有水泵。在水泵作用下,水体在污水处理池的下方从微藻富集区流向多功能混合混凝器流动,水体中的悬浮物及微型藻类絮凝、上浮并从上方向微藻富集区流动,悬浮物、微型藻类在富集区富集并捞出。
在所述污水处理池的进水端设有至少两个带有闸阀的进水口。通过控制进水口的关闭与打开而控制进入各污水处理池的水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图1是本发明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图3是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中,每个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污水处理池,2、多功能混合混凝器,3、微藻富集区,4、水泵,5、进水口,6、出水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水体进入污水处理池1,在污水处理池1中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微型藻类在污水处理池1内大量繁殖,吸收污水处理池1内水体的富营养成分,净化水质;b、污水处理池1内的水体流动,使水体中的微型藻类富集;c、转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类;d、使水体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池1,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水体净化达标。
其中,微型藻类采用适应在本地自然水体中快速疯长的本地优势种,如蓝藻、绿藻;在上述b步骤中,在污水处理池1中加入絮凝剂,使微型藻类及悬浮物絮凝、上浮,并通过水体流动而富集;在水体净化过程中,根据微型藻类的生长周期确定水体在各污水处理池1中的处理周期,如微型藻类生长爆发周期加上微型藻类的富集时间,即为水体在污水处理池中的处理周期。
如图2、图3所示,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该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串联相通的三个污水处理池1,在各污水处理池中均有适应在本地自然水体中快速疯长并对氮、磷、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的吸收能力强的本地优势种的微型藻类。
其中,串联相通的三个污水处理池1中,上一个污水处理池1高于其下一个污水处理池1,而使串联相通的三个污水处理池1呈梯级设置;在每个污水处理池1中,设有微藻富集区3,微藻富集区3的下方与多功能混合混凝器2连通而形成水体净化回路,在该水体净化回路上设有水泵4,在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端设有多个带有闸阀的进水口5。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水体先进入第一个污水处理池1,在每一个污水处理池1中均有一套污水处理系统,当水体从进水口5进入之后,在水泵4的作用下,水体进入多功能混合混凝器2中,利用藻类的迅速繁殖吸收水体中的磷、氮等成分吸收,并通过其中的多功能混合器泵加入絮凝剂,经反应絮凝后的水体从出水口6流出,气浮和絮凝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微型藻类凝结成块而浮出水面,水体在污水处理池1中进行循环流动,浮出水面的悬浮物、微型藻类富集到微藻富集区3,达到污水净化的效果,污水经第一个污水处理池1净化处理之后,再梯式下流到下一个污水处理池1作进一步的净化,直至净化达标为止;经过本实施例处理之后的水体的总磷不超过0.2%,去除率为94%至99%,总氮去除率为95%至99%,悬浮物去除率为100%,大大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污水处理效果好;同时污水处理装置的成本低,基建成本仅为常规污水处理厂的50%,能耗成本仅为常规污水处理厂的35%至65%;本实施例可用于对已通过污水处理厂初步处理的水体的再次净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水体进入污水处理池(1),在污水处理池(1)中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微型藻类在污水处理池(1)内大量繁殖,吸收污水处理池(1)内水体的污染物质,净化水质;b、污水处理池(1)内的水体流动,使水体中的微型藻类富集;c、转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类;d、使水体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池(1),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水体净化达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步骤中,在所述污水处理池(1)中加入絮凝剂,使所述微型藻类及悬浮物上浮,并通过水体流动而富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藻类采用适应在本地自然水体中快速疯长的本地优势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藻类采用蓝藻或绿藻。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微型藻类的爆发周期确定水体在各污水处理池(1)中的处理周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体在各污水处理池(1)中的处理周期为微型藻类的爆发周期与微型藻类的富集时间之和。
7.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相通的至少两个污水处理池(1),在每个污水处理池(1)中均有适应在本地自然水体中快速疯长的本地优势种的微型藻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串联相通的所述污水处理池(1)中,上一个所述污水处理池(1)高于其下一个污水处理池(1),而使串联相通的至少两个所述污水处理池(1)呈梯级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污水处理池(1)中,设有微藻富集区(3),微藻富集区(3)的下方与多功能混合混凝器(2)连通而形成水体净化回路,在该水体净化回路上设有水泵(4)。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端设有至少两个带有闸阀的进水口(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水体进入污水处理池,在污水处理池中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微型藻类在污水处理池内大量繁殖,吸收污水处理池内水体的污染物质,净化水质;b、污水处理池内的水体流动,使水体中的微型藻类富集;c、转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类;d、使水体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池,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水体净化达标。该装置包括串联相通的至少两个污水处理池,在每个污水处理池中均有微型藻类。本发明所述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微型藻类的繁殖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污水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对水质不稳定、水流量变化不大的水体的净化。
文档编号C02F1/52GK101054239SQ20071002828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9日
发明者郑永旭 申请人:郑永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