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714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和过滤技术是常用的水处理分离技术,是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微小粒子必不可少的环节。混凝-沉淀法是通过向待处理水中加入混凝剂及助凝剂,并在搅拌条件下与待处理水完全混合,随后进入混凝反应池内,药剂与待处理水内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尺寸较大的絮体颗粒,绝大多数颗粒可以在接下来的沉淀池中分离而去除。一般而言,单纯的混凝-沉淀法对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并不足以达到目标水质,需辅以过滤才能完成。常规混凝-过滤设备为固定式设备,因停留时间长导致处理设备体积过大,不适应于常规车辆的运输和承载;且车载式设备在水处理过中由于设备自重和水的重量过大,超出设备的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由于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具有分散排放的特点,且井场道路多不适于大型处理设备的通行。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减少水处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废液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适应油田井场交通条件不的运输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包括废液储存池、混凝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与所述的废液储存池、沉淀池之间通过输送泵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一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的进液口通过增压泵与所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连通,所述增压泵将所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抽取至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中进行微滤膜的过滤。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和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所述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的排液管连接,所述增压泵的抽吸口沉浸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清液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的微滤膜孔径50 μ m,所述的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的微滤膜孔径为 ο μ m。所述增压泵的抽吸口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液面下30 50cm。最优选,在所述混凝池中的输送泵出水口处设有高压喷枪,用于对所述混凝池中的水进行扰动搅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I)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处理系统,将压裂废液的混凝-沉淀处理部分在由废液储存池改造的混凝池和沉淀池中进行,大大减小了水处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处理装置能满足车载式的要求,使废液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适应油田井场交通条件不适宜大型装置运输的情况。简化了处理设备的复杂程度、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油田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的可行性。对于分散程度高、废液量偏小的油田压裂废水处理,达到了高效、节能、环保的目的。(2)压裂废液储存池的改造在储存池建设施工过程中完成,不增加额外的费用。且实现了压裂废液的原位处理,且处理工艺简单、操作方面,处理后的水可实现再利用,减少了井场压裂废液的储存量和新鲜水的使用,减少了废液储存池的体积。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裂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流程图。 图2是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_废液储存池;2_混凝池;3_沉淀池;4_输送泵;5_输送泵;6_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61_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62-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63-增压泵;7_高压喷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结合图I,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装置,混凝处理过程可以在经改造的井场废液池中完成,废液池改造为废液储存池I、混凝池2、沉淀池3三部分;在混凝池2加药后,通过开启输送泵5上的高压喷枪7进行循环水力搅拌;微滤膜过滤部分由10 μ m、50 μ m两级过滤组成,即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6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61和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62,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61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增压泵63的排液管连接,增压泵63的抽吸口沉浸于沉淀池3的上清液中;如图2所示,利用增压泵63将沉淀池3中的上清液泵入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6中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61和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62进行过滤,处理后液体经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62中排出,可用来配制新的压裂液体系。其具体的工艺过程如下所述废液经输送泵4提升从压裂废液储存池I进入混凝池2 ;根据废液水质特征在混凝池2中投加适量的pH值调节剂和絮凝剂,并采用设置于输送泵5出口处的高压喷枪7进行强力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不超过3分钟;随后均匀投加助凝剂,辅以温和的水力搅拌,时长5-10分钟;利用输送泵5将处理液体提至沉淀池3,停泵、静置1-3小时;利用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6中的增压泵63抽取沉淀池3上层清水进行处理,去除水中微小颗粒物以达到再次利用的要求,为防止抽水过程中的水力扰动使沉入池底的污染物絮体再次进入水体,整个抽水过程需在水体表面进行,将增压泵63的抽吸口放置于沉淀池3的上清液面下30 50cmo实施例I以一个4 口井丛式井场X14-36井场压裂返排液处理为例,该井场每口井返排液约200m3, 4 口井返排液共约800m3。将废液储存池I中存在的第I 口井压裂废液分批每次30m3泵入混凝池2,在混凝池2中投加O. 1%的pH调节剂,利用泵高强度水力搅拌3分钟,再加入O. 1%的絮凝剂高强度水力搅拌3分钟,待水中出现微小絮体后加入10mg/l的助凝剂,弱强度水力搅拌10分钟。用输送泵5将混凝池中的液体排入沉淀池,沉淀Ih ;利用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6中的增压泵63抽取沉淀池3上层的清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悬浮物ss ( 10mg/l,石油类< IOmg/1,平均粒径< 5 μ m,可用来再利用。该井场利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压裂返排液,将原应建设800方的废液储存池改造为300方废液储存池、300方废液混凝池和100方沉淀池,其余井场设施均未改变。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包括废液储存池、混凝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与所述的废液储存池、沉淀池之间通过输送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一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的进液口通过增压泵与所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连通,所述增压泵将所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抽取至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中进行微滤膜的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和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所述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的排液管连接,所述增压泵的抽吸口沉浸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清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级粗微滤膜装置的微滤膜孔径50 μ m,所述的第二级细微滤膜装置的微滤膜孔径为10 μ 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泵的抽吸口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液面下30 5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凝池中的输送泵出水口处设有高压喷枪,用于对所述混凝池中的水进行扰动搅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井场压裂废液处理系统,属于油田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废液储存池、混凝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与所述的废液储存池、沉淀池之间通过输送泵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一车载微滤膜处理装置,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的进液口通过增压泵与所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连通,所述增压泵将所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抽取至所述微滤膜处理装置中进行微滤膜的过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裂废液的混凝-沉淀处理部分在由废液储存池改造的混凝池和沉淀池中进行,大大减小了水处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处理装置能满足车载式的要求,使废液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适应油田井场交通条件不适宜大型装置运输的情况。
文档编号C02F103/10GK202610055SQ2012202240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冀忠伦, 周立辉, 曾亚勤, 任建科, 蒋继辉, 赵敏, 任小荣, 李岩, 张海玲, 张璇, 杨琴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