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4865020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培育苗池的清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由于其体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原因,海参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海参产业迅猛发展。而海参的人工育苗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工厂化人工育苗是海参苗种生产主要方式,占据苗种生产的80%以上。而保苗是整个海参人工繁育中的主要环节,海参幼体经过约一周的浮游生活后,变态为底栖生活,粘附于附着基,这时开始保苗生产过程。海参底栖幼体保苗生产从每年的6、7月开始,直至翌年的5月,将近一年时间。因此,保苗池水质量,决定着保苗生产的成败。特别在冬季,需要通过升温海水,为海参提供良好生长环境,这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生产成本。为了节约成本,冬季越冬期海参保苗池大多换水不及时,保苗池水体交换不畅。特别是近年来海参育苗、保苗培育的密度越来越高,又需要大量投喂饵料,且无法·及时换水,逐渐造成了保苗池底残饵、粪便大量累积,氨氮、硫化氢浓度大量升高,由此导致保苗池内水质下降,进而造成苗种抵抗力下降,病害频发,苗种出现大量死亡。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利用沙蚕对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净化和清理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铺设底质,底质为直径为0.lmm-1.0mm的细砂,铺设厚度为 10_20cm,
b、向底质中投放规格为l_3cm/尾的沙蚕苗种,
c、向培育池中接种复合微生物,所用的复合微生物为海水EM菌,菌体浓度为每毫升含有有益总菌数> 10亿,接种密度为5pmm,
d、每隔1-3周对培育池内的水体进行氨氮浓度的测定,如氨氮浓度大于0.lmg/L,则向培育池中采用水S全池均匀泼洒的方式进行复合微生物接种,接种密度为3-10ppm,
e、每月对培育池内池底细砂内间隙水氨氮浓度进行测定,当间隙水的氨氮浓度大于lmg/L时,倒池干露,干露底质5-7天,
f、采用人工挖捕的方法收获沙蚕。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沙蚕(Aferei1S succinea),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沙蚕属,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栖息于潮间带中区到潮下带的沙泥中,幼虫食浮游生物,成虫以腐殖质等固体颗粒物为食。它不仅是重要水产养殖生物(鱼、虾)的优质饵料,同时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在海参保苗池中引入沙蚕,利用沙蚕的摄食和生物转化,降低池水内固体废弃物的过度累积,防止池水富营养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发明正是利用沙蚕以腐殖质为食的这种特性,将其与海参进行混养,它能够清除海参在培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残饵和粪便,防止培育池内氨氮、硫化氢浓度的提升,从而保证保苗池内水质平衡,避免造成苗种抵抗力下降、病害频发或苗种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培育池规格为4X4X 1.5m。培育前,在传统的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铺设细砂底质,细砂直径为0.5mm-l.0mm,铺设厚度为15cm。底质铺设好后,注满池水,在底质内投放双齿围沙蚕苗种,苗种为市售沙蚕苗种,规格为3cm/尾,进行沙蚕的养殖。投放沙蚕苗种后,初始接种复合微生物,这里的复合微生物为市售的海水EM菌,菌体浓度为10亿,接种密度为5ppm,接种方法为水S全池均匀泼洒。在接种微生物后,即采用传统的海参工厂化培育池苗种培育技术,包括投放波纹板附着基,投放海参苗种培育(小白点),人工投饵,每日换水一次、微充气培养等;投喂的饵料为海藻磨碎液或者市售配合饲料。每周定期进行育池内水体内氨氮浓度的测定,当接种水体内氨氮浓度>0.1 mg/L时,进行复合微生物海水EM菌的接种,接种方法为水S全池均匀泼洒,接种密度为5ppm。每间隔30天,测定一次池底细砂内间隙水内氨氮浓度,当浓度>lmg/L时,立即采用传统海参培育池倒苗和换附着基,并排干池水,干露底质7天,以使底 质内氨氮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双齿围沙蚕培育达6个月后,采用人工挖捕的方法挖捕养成的沙蚕。实施例二
培育池规格为3X5X 1.Sm。培育前,在传统的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铺设细砂底质,细砂直径为0.5mm-l.0mm,铺设厚度为18cm。底质铺设好后,注满池水,在底质内投放旗须沙蚕苗种,苗种为人工培育和中间育成的沙蚕苗种,规格为Icm/尾,进行沙蚕养殖。投放沙蚕苗种后,初始接种复合微生物,该复合微生物为市售的海水EM菌,菌体浓度为15亿,接种密度为5ppm,接种方法为水S全池均匀泼洒。接种微生物后,即采用传统的海参工厂化培育池苗种培育技术,包括投放波纹板附着基,投放海参苗种培育(小白点),人工投饵,每日换水一次、微充气培养等;投喂的饵料为海藻磨碎液或者市售配合饲料。每周定期进行育池内水体内氨氮浓度的测定,当接种水体内氨氮浓度>0.lmg/L时,进行复合微生物海水M菌的接种,接种方法为水S全池均匀泼洒,接种密度为8ppm。每间隔20天,测定一次池底细砂内间隙水内氨氮浓度,当浓度>lmg/L时,立即采用传统海参培育池倒苗和换附着基,并排干池水,干露底质5天,以使底质内氨氮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旗须沙蚕培育达3个月后,采用人工挖捕的方法挖捕养成的沙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首次提出利用沙蚕的摄食活动来消除海参保苗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有机物,降低了其长期沉积于保苗池底,腐败变质后恶化保苗水体水质的几率,为这一行业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合理的解决思路。它创新性的将海参育苗和多毛类动物的养殖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协同发挥其对海参保苗废水、废物的生物修复效率。可以说这种方法以生态学原理和海洋生物间食物链关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型、绿色、节水的循环型工厂化海参苗种生产新模式 。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铺设底质,底质为直径为0.lmm-1.0mm的细砂,铺设厚度为 10_20cm, b、向底质中投放规格为l_3cm/尾的沙蚕苗种, C、向培育池中接种复合微生物,所用的复合微生物为海水EM菌,菌体浓度为每毫升含有有益总菌数≥10亿,接种密度为5ppm, d、每隔1-3周对培育池内的水体进行氨氮浓度的测定,如氨氮浓度大于0.lmg/L,则向培育池中采用水S全池均匀泼洒的方式进行复合微生物接种,接种密度为3-10ppm, e、每月对培育池内池底细砂内间隙水氨氮浓度进行测定,当间隙水的氨氮浓度大于lmg/L时,倒池干露,干露底质5-7天, f、采用人工挖捕的方法收获沙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铺设底质,底质为直径为0.1mm-1.0mm的细砂,铺设厚度为10-20cm;向底质中投放规格为1-3cm/尾的沙蚕苗种;向培育池中接种复合微生物,所用的复合微生物为海水EM菌,菌体浓度为每毫升含有有益总菌数≥10亿,接种密度为5pmm;每隔1-3周对培育池内的水体进行氨氮浓度的测定,如氨氮浓度大于0.1mg/L,则向培育池中采用水舀全池均匀泼洒的方式进行复合微生物接种,接种密度为3-10ppm;每月对培育池内池底细砂内间隙水氨氮浓度进行测定,当间隙水的氨氮浓度大于1mg/L时,倒池干露,干露底质5-7天;采用人工挖捕的方法收获沙蚕。这是一种利用沙蚕对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净化和清理的方法。
文档编号C02F3/32GK103098764SQ20131004645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杨大佐, 周一兵, 刘海映, 张丽霞, 张旭峰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