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站及利用其进行水处理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59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站及利用其进行水处理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站及利用其进行水处理的工艺。所述水处理站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净水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水源、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浊循环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以及冷却装置,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在该出水管路上的水泵,进、出水管路分别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应急来水。所述工艺用上述水处理站进行水处理。本发明的优点包括: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能够获得良好的沉降净化效果,能够对部件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能够调节水温,能够使水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
【专利说明】一种水处理站及利用其进行水处理的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具体来讲,涉及一种综合水处理系统以及一种综合水处理工艺,尤其适用于冶金用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和工艺。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冶金企业(例如,钢铁企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的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新水,但是鉴于企业水源的水质限制(例如,存在藻类、悬浮物等,特别是随季节的变换而产生的水质变化),一般需要对水质进行初步的处理,才能将水源中的水送往各用水单位进行使用。
[0003]另外,冶金企业耗费大量的新水,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例如,以钢铁企业为例,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皮等沉淀以及其他悬浮物,还含有大量的油类,同时还具有高温的特点。通常需要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补充水量,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可以避免可能的水污染事故。
[0004]另外,传统的冶金企业(例如,钢铁企业)通常对新水和废水分别处理,并且相关装置分开布置,这造成了生产协同方面的诸多不便,而且增加了厂房及相关构筑物的占地面积,也造成了管理上困难,不符合集约化的管理要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
[0006]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含有悬浮物的原水和高温、含固体杂质和油污的浊水(例如,冶金用的原水和浊水)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的水处理系统。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在线检修和清污功能和/或具有应对应急来水功能的综合
水处理站。
[0007]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综合水处理站。所述综合水处理站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其中,所述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顺序连接的水源、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所述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所述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水存储装置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连接的出水口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水泵,其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一道或两道以上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以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形成能够使水曲折行进的两条以上的水道,所述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所述出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并且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所述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上。[0008]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路包括多个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进水支路包括: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水源和斜管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与热水存储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六进水支路;并且,所述第一进水支路、第二进水支路、第三进水支路、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和第六进水支路上都设置有一个进水阀门。
[0009]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多个出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出水管路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其中,所述多个出水支路包括: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一出水支路,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应;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二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三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与化学除油装置连通的第四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对应;与热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与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与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冷却装置下游或位于冷却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六出水支路,第六出水支路与第六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和 第六出水支路上都设置有出水阀门。
[0010]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可具有沿所述水流方向向下延伸的坡度,并且所述两条以上的水道中的每条水道具有从其进水位置到出水位置向下延伸的坡度。
[0011]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墙可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上并仅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一个侧壁接触,以使水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另一个侧壁与导水墙之间的间隙流出,并且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所述一个侧壁在迎水面方向形成钝角。
[0012]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导水墙底部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中的闸阀。
[0013]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还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设置在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形成的角落处或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角落处。
[0014]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优选地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0015]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并且/或者,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0016]例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对含有悬浮物的原水和高温、含固体杂质和油污的浊水(例如,冶金用的原水和浊水)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的水处理工艺。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在线检修和清污功能和/或具有应对应急来水功能的综合水处理工艺。
[0017]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综合水处理工艺。所述综合水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来处理冶金用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能够获得良好的沉降净化效果;能够对部件(包括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冷却装置等部件)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能够调节水温,降低冷却塔的负荷;能够使对净水和生产污水的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便于集中管理,节约场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20]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本发明综合水处理站的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主要附图标记如下:
[0023]11-第一管道、12-水源取水口、13-斜管沉降装置、14-平流沉降装置、15-净水用户、16-第一吸水井;
[0024]21-第二管道、22-旋流沉降装置、23-化学除油装置、24-热水存储装置、25-冷水存储装置、26-用水生产线、27-冷却装置、28-第二吸水井;
[0025]31-事故水存储装置、31a-入水口、31b-出水口、31c-集泥池、31d-喷水装置、1、
I1、II1、IV-导水墙、32a-第一进水支路、32b-第二进水支路、32c-第三进水支路、32d-第四进水支路、32e-第五进水支路、33-出水管路、33a-第一出水支路、33b_第二出水支路、33b’ -替换管道、33c-第三出水支路以及33d-第四出水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及综合水处理工艺。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及综合水处理工艺尤其适用于对含有悬浮物的原水和高温、含固体杂质和油污的浊水(例如,冶金用的原水和浊水)同时或统一地进行有效的综合处理。
[0027]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综合水处理站的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综合水处理站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
[0029]其中,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11顺序连接的水源(例如,自然河渠)取水口12、斜管沉降装置13 (例如,斜管沉降池)、平流沉降装置14 (例如,平流沉降池)、第一吸水井16和净水用户15 (例如,使用净水的相关生产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与平流沉降装置14连通的第一吸水井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提供给各净水用户1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第一吸水井。
[0030]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21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22 (例如,旋流沉降池)、化学除油装置23 (例如,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24 (例如,热水池)、冷水存储装置25 (例如,冷水池)、第二吸水井28和用水生产线26 (例如,使用经处理后污水的相关生产线);另外,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24和冷水存储装置25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27 (例如,冷却塔)。冷却装置27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24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25连接的出水口。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与冷水存储装置25连通的第二吸水井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提供给各用水生产线2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第二吸水井。
[0031]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31(例如,事故水池)、进水管路、出水管路33和水泵。其中,事故水存储装置31具有一道或两道以上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32d,以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形成能够使水曲折行进的两条以上的水道;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出水管路33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并且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33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33上。
[0032]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支路32a、第二进水支路32b、第三进水支路32c、第四进水支路32d和第五进水支路32e中的一个支路或两个以上的支路;并且第一进水支路、第二进水支路、第三进水支路、第四进水支路和第五进水支路上都设置有一个进 水阀门。其中,第一进水支路32a与第一管道11的位于水源取水口 12和斜管沉降装置13之间的管道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进水支路32a可以将水源取水口12与事故水存储装置31连通,从而事故水存储装置31可以对即将进入斜管沉降装置13的水进行分流。第二进水支路32b与第一管道11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13和平流沉降装置14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二进水支路32b可以将从斜管沉降装置13排出并即将进入平流沉降装置14的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第三进水支路32c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22与化学除油装置23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三进水支路32c可以将从旋流沉降装置22排出并即将进入化学除油装置23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第四进水支路32d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23与热水存储装置24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四进水支路32d可以将从化学除油装置23排出并即将进入热水存储装置24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第五进水支路32e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24和冷却装置27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五进水支路32e可以将从热水存储装置24排出并即将进入冷却装置27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进水管路也可包括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进水支路。
[0033]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出水管路33包括第一出水支路33a、第二出水支路33b、第三出水支路33c和第四出水支路33d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出水管路33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并且,在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和第四出水支路上都设置一个出水阀门。
[0034]其中,第一出水支路33a与斜管沉降装置13连通,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支路32a的情况下,出水管路33包括第一出水支路33a,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斜管沉降池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 12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斜管沉降装置13进行沉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出水支路也可以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此时,第一出水支路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斜管沉降装置的非检修状态、平流沉降装置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此外,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沿与水流方向(如图1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例如,可以设置两道以上的导水墙),这样能够使事故水存储装置起到良好的沉降作用。
[0035]第二出水支路33b与平流沉降装置14连通,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支路32b的情况下,出水管路包括第二出水支路33b,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平流沉降装置14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 12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平流沉降装置14进行沉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出水支路也可以与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如图1中的替换管道33b’。此时,第二出水支路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水源取水口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沿与水流方向(如图1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31内的导水墙,这样能够使事故水存储装置起到良好的沉降作用。另外,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也可同时包括第二出水支路33b和替换管道33b’。替换管道33b’上也可设置阀门。
[0036]第三出水支路33c与化学除油装置23连通,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三进水支路32c的情况下,出水管路包括第三出水支路33c,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化学除油装置23的非检修状态或旋流器来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化学除油装置23进行除油处理。
[0037]第四出水支路33d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冷水存储装置25下游的管道连通,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出水管路包括第四出水支路33d,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冷却塔的检修状态或冷却塔降温程度不够的状态(例如,炎热季节常出现的冷却塔出水温度较高的情况)等)下再返给用水生产线。这样能够对浊循环系统中的热水进行自然降温或者能够有效利用水源中的水对浊循环系统中的热水进行中和降温,从而能够降低冷却塔的负荷,有利于浊循环系统顺行。
[0038]然而,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不限于此,例如,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连通的出水支路,或者与 冷却装置连通的支路,或者与冷却水存储装置连通的出水支路。此外,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出水支路,以调节旋流沉降装置的生产节奏。[0039]此外,本发明的进水管路也可以同时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第一进水支路32a、第二进水支路32b、第三进水支路32c、第四进水支路32d和第五进水支路32e,并且第一进水支路32a、第二进水支路32b、第三进水支路32c、第四进水支路32d和第五进水支路32e上都分别设置一个阀门(例如,可以称为进水阀门);并且出水管路也可同时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第一出水支路33a、第二出水支路33b、第三出水支路33c、第四出水支路33d和替换管道33b’,而且在第一出水支路33a、第二出水支路33b、第三出水支路33c、第四出水支路33d和替换管道33b’上都分别设置一个阀门。在使用时,根据情况调节不同出水支路上的阀门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从而通过事故水调节单元与净水系统和浊循环系统的有机配合,进而实现调节水处理节奏、部件在线检修或清污(包括斜管沉降装置13、平流沉降装置14、化学除油装置23、冷却装置27等部件的在线检修或清污)、调节水温等效果。
[0040]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事故水存储装置31的形状为沿其高度方向的截面呈梯形的棱柱。事故水存储装置31具有长底边AB(如图2中的梯形长边,也可称为入水边)、短底边⑶(如图2中的梯形短边,也可称为出水边)、入水口 31a、出水口31b、两个侧壁AD和BC、导水墙1、I1、III和IV、集泥池31c、喷水装置31d(例如,喷头)。其中,入水口 31a设置在长底边一端(如图2中的长底边的A端);出水口 31b设置在短底边的一端(如图2中的短底边的C端)。两个侧壁AD和BC位于长底边和短底边之间并且彼此相向设置。四道导水墙1、I1、III和IV沿与水流方向(B卩,图2中从左向右的方向,也就是AD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图2中的AB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从而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形成能够使水曲折行进的五条水道。集泥池31c设置在短底边处,用于收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内沉降的污泥,并且可以将污泥送往综合水处理站的污泥池进行统一处理。喷水装置31d设置在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形成的角落处或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角落处。
[0041]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具有沿水流方向(如图2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向下延伸的坡度,例如,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可具有5~10度的坡度。也就是说,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具有从入水边至出水边逐渐下降的高度。而且,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每条水道具有从其进水位置到出水位置向下延伸的坡度,例如,每条水道可具有2~5度的坡度。例如,导水墙I和II之间的水道具有`沿图2中的BA方向逐渐下降的高度;导水墙II和III之间的水道具有沿图2中的AB方向逐渐下降的高度。将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以及水道设置为具有上述坡度,有利于污泥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向集泥池流动,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开展的清淤工作。
[0042]优选地,导水墙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上并仅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一个侧壁接触,以使水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另一个侧壁与导水墙之间的间隙流出,并且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所述一个侧壁在迎水面方向形成钝角。如图2所示,导水墙I和III都仅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侧壁AD接触,并都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侧壁BC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而且导水墙I和III的都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DA方向(B卩,导水墙I和III的迎水面方向)的侧壁呈钝角,并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AD方向(B卩,导水墙I和III的背水面方向)的侧壁呈锐角。如图2所示,导水墙II和IV都仅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侧壁BC接触,并都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侧壁AD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而且导水墙I和III的都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CB方向(即,导水墙II和IV的迎水面方向)的侧壁呈钝角,并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BC方向(即,导水墙II和IV的背水面方向)的侧壁呈锐角。这样相对不易造成污泥淤积,同时在水的环流作用下更易将淤积物带走。尽管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侧壁在在迎水面方向形成锐角,但因面向去水方向,因此,不容易造成污泥淤积。
[0043]优选地,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还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喷水装置,该喷水装置设置在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形成的角落处和/或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角落处。如图2所示,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角落B处、导水墙I与侧壁AD所形成的两个角落(包括钝角角落和锐角角落)处、导水墙II与侧壁BC所形成的两个角落(包括钝角角落和锐角角落)处、导水墙III与侧壁AD所形成的两个角落(包括钝角角落和锐角角落)处和导水墙IV与侧壁BC所形成的迎水面方向的角落(即其钝角角落)处都设置一个接近事故水存储装置底部的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可以为能够喷淋高压水或常压水的喷嘴。例如,喷嘴优选设计为与水平面平行的扁平状。喷嘴喷淋方向可以优选为以下情况:钝角角落处喷嘴的喷淋方向朝向该喷嘴所面对的导水墙或入水边的中线位置,如图2所示;锐角落处喷嘴的喷淋方向朝向该喷嘴所面对的间隙(也可称为开口)的中线位置,如图2所示。这样在需要清淤的时候,排干水池中的余水,全部开启所有的高压水喷嘴,即可进行有效的清淤。同时为了不造成在水池中很快形成积水,影响清淤效果,可同时开启事故水池的排水泵,将水送往浊循环系统(例如,化学除油器)进行处理。这样连续运行直到清淤完毕。
[0044]优选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清淤效果,可从入水边到出水边方向顺序开启属于由导水墙分割而成的不同水道的喷嘴,间隔时间视各水道清理程度而定(例如,3~5分钟)。这样相当于将事故水池分开成几个水池分别进行清理,前一水道的喷嘴运行时,在完成本水道的清理工作的同时,水依次流向后续的水道,会不断的冲走部分的污泥,达到减轻后续水道的清淤压力。且一直都只有一个水道的喷嘴在工作,更易于控制,也更加节能。
[0045]喷水装置的来水管可接往另外设置的高压水泵站,也可优选的连接在用于抽出热水存储装置内热水的热水泵的出水管`方向;更加优选的,可额外设置一个从热水存储装置内抽出热水的高压水泵,以单独向喷水装置供水。这样既能够实现循环利用了浊循环系统的热水,也能够满足高压水的压力等要求,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浊循环系统总的热量,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对卓循环中的热水进行冷却的目的。
[0046]此外,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导水墙底部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中的闸阀。例如,在所有的导水墙底部都分别开有2~3个通孔,采用闸阀来控制通孔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在需要增加水的行程,加强沉淀作用的情况下,关闭所有闸阀;反之,在无需增加水的行程的情况下,则可将所有的闸阀开启,当然在能保证水流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开启闸阀。另外,在对事故水存储装置进行清淤的时候,可以开启闸阀,也会进一步改善清游的效率和效果。
[0047]另外,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例如,将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从而形成全厂的综合水处理站,这样便于管理,并且节约场地。然而,为了方便,旋流沉降装置可就设置在各用水生产线的附近。
[0048]另外,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例如,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冷却装置等的高度均修建为高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高度,以保证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向事故水存储装置,这样就不需要对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水提供额外的动力,进而达到节能和简化操作的效果。
[0049]另外,在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例如,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蓄水部分可完全设置于地下,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并在该上边缘上留有地面径流的流入口,并设置闸阀,有效控制开或闭。这样可以在雨季之时,并且在事故水池处在相对闲置的状态下,利用“水往低处流”的机理,用于收集综合水处理站周围或者全厂区域内能够收集到的自然降水,视所收集到的雨水经静滞、沉降后的水质情况,分别送往不同工序作为水量的补充,以减少在水源处的取水量。 [005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综合水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来处理水(例如,冶金用水)。
[0051 ]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综合水处理工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0052]从水源取水口 12抽取的原水先进入斜管沉降装置13,主要去除大部分的泥沙或者其他的悬浮物质;通过斜管沉降后的水流入平流沉降装置14,平流沉降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泥沙等物质,平流沉降装置14的面积相对大得多,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沉降效果。经过斜管沉降和平流沉降处理后,原水基本能达到各生产线的用水要求。
[0053]各用水车间产生的污水直接进入各生产线就近设置的旋流沉降池,初次沉降后上层污水通过水泵汇入排水管路送往综合水处理站,首先进入化学除油装置23,经过除油和沉降,上清液流入热水存储装置24,通过热水泵送往冷却装置,经冷却后进入冷水存储装置25,然后通过冷水泵送往各用水生产线。
[0054]供污水处理系统和净循环系统共用的事故水存储装置31,主要用于收集分别来自净水系统和浊循环系统中的不同工序环节的应急来水。事故水存储装置31通过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中的不同支路分别与浊循环系统的中的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浊循环水用户和第二管道等连通,以及与净水系统中的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净水用户和第一管道等连通。各支路通过阀门控制,一般根据事故水存储装置31在当时所达到的不同目标只开启一条支路的阀门,以达到不同的处理目的,包括达到调节水处理节奏、部件在线检修或清污(包括斜管沉降装置13、平流沉降装置14、化学除油装置23、冷却装置27等部件的在线检修或清污)、调节水温等目的。
[0055]例如,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工艺可实现以下目的:
[0056](I)当事故水存储装置中的水来自于经化学除油装置处理后的热水时,可以根据净水系统在不同工序的水质情况(以满足浊循环用户水质要求为准),分别选择将水源取水口的来水、斜管沉降装置处理后的出水和/或平流沉降装置的出水导往事故水存储装置与浊循环的热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以达到冷却热水的目的。
[0057](2)当水源取水口来水的水质较差时,通过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的作用均难以达到用水指标的时候,可以将经过斜管沉降装置处理的水引向事故水存储装置,再从事故水存储装置通过水泵送往平流沉降装置。通过这样利用事故水存储装置,相当于增加了一道水处理工序,水的沉降更完全,达到了更深度处理的目的。
[0058](3)当需要对平流沉降装置进行维修或者彻底清污的时候,可以选择在用水量相对较小的时候,通过将斜管沉降装置处理后的水导往事故水存储装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沉降完全,并通过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水泵将水直接送往各净水用户。这样就暂时替代了平流沉降装置的作用,待维修或清污完毕,再恢复原来的流程。
[005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综合水处理站及综合水处理工艺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能够获得良好的沉降净化效果;能够对部件(包括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冷却装置等部件)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能够调节水温,降低冷却塔的负 荷;能够使对净水和生产污水的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便于集中管理,节约场地。
[0060]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水处理站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其中, 所述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顺序连接的水源、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 所述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所述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水存储装置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连接的出水口;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水泵,其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一道或两道以上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以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形成能够使水曲折行进的两条以上的水道,所述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所述出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并且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所述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包括多个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进水支路包括: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水源和斜管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与热水存储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六进水支路;并且,所述第一进水支路、第二进水支路、第三进水支路、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和第六进水支路上都设置有一个进水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多个出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出水管路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其中,所述多个出水支路包括: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一出水支路,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应;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二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三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与化学除油装置连通的第四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对应;与热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与第五进水支 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与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冷却装置下游或位于冷却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六出水支路,第六出水支路与第六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和第六出水支路上都设置有出水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具有沿所述水流方向向下延伸的坡度,并且所述两条以上的水道中的每条水道具有从其进水位置到出水位置向下延伸的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墙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底部上并仅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一个侧壁接触,以使水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另一个侧壁与导水墙之间的间隙流出,并且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所述一个侧壁在迎水面方向形成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导水墙底部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孔中的闸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还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设置在导水墙与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形成的角落处或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角落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 度;并且/或者,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10.一种综合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水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水处理站来处理水。
【文档编号】C02F9/04GK103755062SQ20131074582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先华, 何志远, 张艳兰, 李道永 申请人: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