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77196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学除油沉淀器,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其特点是该沉淀器的反应絮凝区由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组成,第一反应器底部设进水管,污水由底部流进,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之间设有隔板,污水经隔板流入第二反应器中;所述沉淀区由沉淀器本体、集水槽装置和排泥装置构成,置于钢结构的支架上,斜管组安装在沉淀器本体内,沉淀器本体上部设集水槽装置,下部设排泥装置,通过焊接形成一体。优点是:该装置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对轧钢污水进行添加化学试剂、搅拌、絮凝,斜管沉淀与定期沉淀排污,保证快速、高效、连续性污水处理,达到合格水质标准,保证高质用水量,满足轧钢系统生产设备冷却用水的要求。
【专利说明】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用于轧钢系统含油污水处理的化学除油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冶金行业轧钢系统生产设备的大型高效化,设备冷却用水量与水质必须满足轧钢工艺设备连续运行的要求,设备冷却产生大量含油污水,需进行处理循环使用。通常采用的平流自然沉淀池沉淀,虽施工容易,造价较低,缺点是沉淀池占地要求大,水质效果欠佳,配水不易均匀,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要单独设计排泥管各自排泥,操作量大,因而导致污水处理速度较慢,不能很好满足轧钢系统用水量、水质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除油斜
[0004]管沉淀器,提高污水处理速度,保证处理后的水质,满足轧钢系统生产设备冷却用水的要求。
[0005]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包括除油、除垢反应絮凝区和沉淀区,反应絮凝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斜隔板,反应絮凝区的出水端高于沉淀区,污水经斜隔板上翻流入沉淀区,其特点是该沉淀器的反应絮凝区由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组成,第一反应器底部设进水管,污水由底部流进,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之间设有隔板,污水经隔板流入第二反应器中;所述沉淀区由沉淀器本体、集水槽装置和排泥装置构成,置于钢结构的支架上,斜管组安装在沉淀器本体内,沉淀器本体上部设集水槽装置,下部设排泥装置,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污水经斜管沉淀作用,污泥下滑至排泥装置中,清水在斜管上部,流向集水槽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应器呈上方下圆结构,上部为长方体,中部为锥形体,与下部为圆柱筒体相连接,进水管设阀门,沿圆柱筒体切线方向连接,流量由阀门控制;在第一反应器距筒体底部1/3高度位置设加药管,除油、絮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第二反应器呈方桶状结构,在第二反应器上部设有机架,用于安装电机搅拌机构,污水由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间的隔板上口流入第二反应器内,经电机搅拌机构再次充分搅拌,初步产生絮凝。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泥装置包括泥斗和排泥管,泥斗为锥体,泥斗的底板上配接排泥管,排泥管上设置手动-电机阀门,污泥由斜管下滑至泥斗中收集,打开阀门,排出污泥。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槽装置安装于沉淀区出水端,包括出水槽、出水管和排污组件,出水槽一端连接出水管,排污组件两侧与沉淀区两侧立板焊接,在排污组件的一侧开有排污孔,漂浮物经侧面管道排出;清水通过集水槽装置,出水槽收集清水,由出水管流出。
[0009]该沉淀器通过第一反应器底部进水管进水,水流方向与圆柱筒体相切,故随水位上升的同时产生旋流,沿第一反应器距筒体底部1/3高度位置,接入加药管,使得除油、絮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由第一反应器流入第二反应器内,经电机搅拌机构搅拌后,产生絮凝;当第二反应器内水位上升,水流经斜隔板上翻流入沉淀区,斜管中的污泥逐渐下滑泥斗底部,定期外排,输出至下一道工序收集处理;清水在斜管上部,流向出水端,清水通过集水槽装置,水面漂浮物被排污组件收集,经侧面管道排出,出水槽收集清水,出水管连接管道输送至站所吸水井,经泵提升上塔冷却后送用户。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该装置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对轧钢污水进行添加化学试剂、搅拌、絮凝,斜管沉淀与定期沉淀排污,保证快速、高效、连续性污水处理,达到合格水质标准,保证高质用水量,满足轧钢系统生产设备冷却用水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13]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0014]图4是沿图1的C-C线的剖视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集水排污组件的结构放大图。
[0016]图中:1_第一反应器,1.1-进水管,1.2-排污管,1.3-隔板,2-第二反应器,
2.1-机架,2.2-电机搅拌机构,3-沉淀器本体,3.1-斜管,4-排泥装置,4.1泥斗,4.2-排泥管,5-集水槽装置,5.1-出水槽,5.2-出水管,5.3-排污组件,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实施例由图1、2、3可以看出,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包括除油、除垢反应絮凝区和沉淀区,反应絮凝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斜隔板,反应絮凝区的出水端高于沉淀区,污水经斜隔板上翻流入沉淀区,该沉淀器的反应絮凝区由第一反应器I和第二反应器2组成,第一反应器底部设进水管1.1,污水由底部流进,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之间设有隔板1.3,污水经隔板流入第二反应器中;沉淀区由沉淀器本体3、集水槽装置5和排泥装置4构成,置于钢结构的支架6上,斜管3.1组安装在沉淀器本体内,沉淀器本体上部设集水槽装置,下部设排泥装置,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污水经斜管作用,污泥下滑至排泥装置中,清水在斜管上部,流向集水槽装置。
[0019]由图2、3、4可以看出,第一反应器I呈上方下圆结构,上部为长方体,与下部为圆柱筒体相连接,进水管1.1设阀门,沿圆柱筒体切线方向连接,流量由阀门控制;在第一反应器距筒体底部1/3高度位置设加药管,除油、絮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第二反应器2呈方桶状结构,在第二反应器上部设有机架2.1,用于安装电机搅拌机构2.2,污水由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间的隔板1.3上口流入第二反应器内,经电机搅拌机构再次充分搅拌,初步产生絮凝。
[0020]由图2、3可以看出,排泥装置4包括泥斗4.1和排泥管4.2,泥斗为锥体,泥斗的底板上配接排泥管,排泥管上设置手动-电机阀门,污泥由斜管下滑至泥斗中收集,打开阀门,排出污泥。[0021]由图2、5可以看出,集水槽装置5安装于沉淀区出水端,包括出水槽5.1、出水管
5.2和排污组件5.3,出水槽一端连接出水管,排污组件两侧与沉淀区的两侧立板焊接,在排污组件的一侧开有排污孔,漂浮物经侧面排污管1.2排出;清水通过集水槽装置,出水槽收集清水,由出水管流出。
[0022]该沉淀器通过第一反应器底部进水管进水,水流方向与圆柱筒体相切,故随水位上升的同时产生旋流,沿第一反应器距筒体底部1/3高度位置,接入加药管,使得除油、絮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由第一反应器流入第二反应器内,经电机搅拌机构搅拌后,产生絮凝;当第二反应器内水位上升,水流经斜隔板上翻流入沉淀区,斜管中的污泥逐渐下滑泥斗底部,定期外排,输出至下一道工序收集处理,清水在斜管上部,流向出水端,清水通过集水槽装置,水面漂浮物被排污组件收集,经侧面管道排出,出水槽收集清水,出水管连接管道输送至站所吸水井,经泵提升上塔冷却后送用户。
【权利要求】
1.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包括除油、除垢反应絮凝区和沉淀区,反应絮凝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斜隔板,反应絮凝区的出水端高于沉淀区,污水经斜隔板上翻流入沉淀区,其特征在于:该沉淀器的反应絮凝区由第一反应器(I)和第二反应器(2)组成,第一反应器(I)底部设进水管(1.1),污水由底部流进,第一反应器(I)与第二反应器(2)之间设有隔板(1.3),污水经隔板(1.3)流入第二反应器(2)中;沉淀区由沉淀器本体(3)、集水槽装置(5)和排泥装置(4)构成,置于钢结构的支架(6)上,斜管(3.1)组安装在沉淀器本体(3)内,沉淀器本体(3 )上部设集水槽装置(5 ),下部设排泥装置(4 ),通过焊接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I)呈上方下圆结构,上部为长方体,中部为锥形体,与下部为圆柱筒体相连接,进水管(1.1)设阀门,沿圆柱筒体切线方向连接,流量由阀门控制;在第一反应器(I)距筒体底部1/3高度位置设加药管,除油、絮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第二反应器(2)呈方桶状结构,在第二反应器(2)上部设有机架(2.1),用于安装电机搅拌机构(2.2),污水由第一反应器(I)与第二反应器(2)间的隔板(1.3)上口流入第二反应器(2)内,经电机搅拌机构(2.2)再次充分搅拌,初步产生絮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4)包括泥斗(4.1)和排泥管(4.2),泥斗(4.1)为锥体,泥斗(4.1)的底板上配接排泥管(4.2),排泥管(4.2)上设置手动-电机阀门,污泥由斜管(3.1)下滑至泥斗(4.1)中收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装置(5)安装于沉淀区出水端,包括出水槽(5.1)、出水管(5.2)和排污组件(5.3),出水槽(5.1) 一端连接出水管(5.2),排污组件(5.3)两侧与沉淀区的两侧立板焊接,在排污组件(5.3)的一侧开有排污孔,漂浮物经侧面排污管(1.2)排出。
【文档编号】C02F103/16GK203513389SQ20132053019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谈世龙, 高宗林, 张郁 申请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