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水质净化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876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公园、湖泊、河道景观水体净化的单过硫酸氢钾高效水质净化剂。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的外源污染(生活废水,雨水,工业废水)的污染源流入城市河流湖泊,有机物质的不断沉积,水中生态系统被打破,造成城市河流,景观河道,湖泊发黑,水体发臭,目前成为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消除发黑河道的异臭,改善水质,改善观感,美化环境,是城市和小区居民的强烈诉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水质净化剂,可快速消除水体黑臭,发绿等问题,降低水中COD和氨氮含量,同时改善水底污泥,杀灭大部分有害细菌,为有益细菌微生物创造繁殖条件,水质透明,为后续水生生物恢复创造条件,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水质净化剂,包括: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氯化钠、氨基磺酸、多聚偏磷酸钠、盐酸小檗碱、缓冲剂、稳定剂、藻类抑制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优选的,所述缓冲剂为六偏磷酸钠、无水碳酸盐、小苏打和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质量比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山梨酸和二甲基乙内酰脲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质量比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藻类抑制剂为季铵盐或聚季铵盐。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含枯草芽孢杆菌15亿/g、地衣芽孢杆菌5亿/g、放线菌0.1亿/g、反硝化细菌1.5亿/g和乳酸菌10亿/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降低水中COD和氨氮含量,同时改善水底污泥,杀灭大部分有害细菌,为有益细菌微生物创造繁殖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一种实施例:

一种高效水质净化剂,包括: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氯化钠、氨基磺酸、多聚偏磷酸钠、盐酸小檗碱、六偏磷酸钠、苹果酸和柠檬酸以1:1的比例混合成的稳定剂、季铵盐构成的藻类抑制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含枯草芽孢杆菌15亿/g、地衣芽孢杆菌5亿/g、放线菌0.1亿/g、反硝化细菌1.5亿/g和乳酸菌10亿/g。

另一种实施例中,

一种高效水质净化剂,包括: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氯化钠、氨基磺酸、多聚偏磷酸钠、盐酸小檗碱、无水碳酸盐和小苏打以1:1比例组成的缓冲剂、柠檬酸和酒石酸以1:1比例组成的稳定剂、聚季铵盐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本发明在常温下,在水体里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增加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溶解后产生各种高能量、高活性的小分子自由基、活性氧等衍生物,通过链式反应系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病原体的DNA和RNA合成,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凝固,进而干扰病原体酶系统的活性、影响其代谢,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酶和营养物质流失、病原体溶解破裂,进而杀灭病原体;能将水体里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二价锰氧成二氧化锰,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硫化氢氧化成硫酸盐;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活泼的硫酸自由基氧化去除藻毒素等水体里的含毒有机物;分解因使用含氯产品产生的结合氯胺等致癌物,使氯活化;降解因使用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及其他氯制剂而产生的其他副作用;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净化水质,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含:

1、可高效杀灭水体中多种病毒、细菌(特别是弧菌)、病源微生物和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高温季节定期使用,可有效防止出血病及其它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

2、产品稳定,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完全无害。

3、对因死藻、残饵、粪便等过多,引起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超标现象,有显著降解作用。

4、氧化去除水体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除草剂、杀虫剂和染料等物质;降解藻类死亡产生的肝毒素等各类藻毒。

5、在水体中释放出活性氧,增加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可明显改善和修复水体因“倒藻”、“水脏”、“水浑”、“富营养化”等因素,导致的底部发黑、发热、发臭等现象。

6、对底泥乌黑、发臭或由水草腐烂导致的水色变黑、发红等现象效果极佳,避免水草根部腐烂,保护和促进水草生长。

7、通过离子交换、络合、吸附等多重作用,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

8、操作简单,无需设备,比传统工艺成本节约。传统工艺需动用大型设备,运输淤泥卡车,设备噪声扰民,等缺点。使用本产品则只需人工抛洒入河道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