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969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产生量成倍增加,污泥处理问题日益突出。活性污泥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以高效低耗的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然而,随着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其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有效处置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3、曝气风机4、污泥栗5、进水管网6、曝气管网7、进水管8和挡板9,进水管网6与水解酸化池I的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与接触氧化池2的底部连通,沉淀池3内设有进水管8,接触氧化池2的上部与进水管8的上端连通,进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挡板9,沉淀池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11,出水口 11的内侧设置有溢水堰1,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呈锥形,接触氧化池2内部具有供好氧微生物附着的填料12,曝气风机4的出风口与接触氧化池2底部设置的曝气管网7连通,沉淀池3的下部通过设置在沉淀池3内的污泥进管13与污泥栗5的进口相连通,污泥栗5的出口通过设置在污泥栗5上的污泥出管14与进水管网6连通。
[0006]所述的接触氧化池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氧化池2并排设置。
[0007]所述的沉淀池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沉淀池3并排设置。
[0008]所述的进水管网6包括主管A15和支管A16,位于水解酸化池I底部的主管A15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支管Al 6。
[0009]所述的曝气管网7包括主管B17和位于接触氧化池2底部的支管B18,主管B17与支管B18相连通。
[0010]所述的支管B18为环状支管B18。
[0011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通过固定在接触氧化池2上的污水管A19与接触氧化池2的底部连通,接触氧化池2的上部通过固定在沉淀池3上的污水管B20与进水管8的上端连通,出水口 11上安装有污水管C21。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水管网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的上部与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连通,沉淀池内设有进水管,接触氧化池的上部与进水管的上端连通,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内侧设置有溢水堰,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呈锥形,污泥沉淀效果好;接触氧化池内部具有填料,曝气风机的出风口与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网连通,进行曝气;沉淀池的下部通过设置在沉淀池内的污泥进管与污泥栗的进口相连通,污泥栗的出口通过设置在污泥栗上的污泥出管与进水管网连通,产泥量少。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产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2、进行污水处理时能有效的去除B0D、C0D以及氮磷,可以后接消毒池,对出水进行处理,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和回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6]其中,1-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沉淀池,4-曝气风机,5-污泥栗,6_进水管网,7-曝气管网,8-进水管,9-挡板,10-溢水堰,11-出水口,12-填料,13-污泥进管,14-污泥出管,15-主管A,16-支管A,17-主管B,18-支管B,19-污水管A,20-污水管B,21-污水管C。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3、曝气风机4、污泥栗5、进水管网6、曝气管网7、进水管8和挡板9,进水管网6与水解酸化池I的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与接触氧化池2的底部连通,沉淀池3内设有进水管8,接触氧化池2的上部与进水管8的上端连通,进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挡板9,沉淀池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11,出水口 11的内侧设置有溢水堰10,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呈锥形,接触氧化池2内部具有供好氧微生物附着的填料12,曝气风机4的出风口与接触氧化池2底部设置的曝气管网7连通,沉淀池3的下部通过设置在沉淀池3内的污泥进管13与污泥栗5的进口相连通,污泥栗5的出口通过设置在污泥栗5上的污泥出管14与进水管网6连通。
[0019]所述的接触氧化池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氧化池2并排设置。
[0020]所述的沉淀池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沉淀池3并排设置。
[0021]所述的进水管网6包括主管A15和支管A16,位于水解酸化池I底部的主管A15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支管Al 6。
[0022]所述的曝气管网7包括主管B17和位于接触氧化池2底部的支管B18,主管B17与支管B18相连通。
[0023]所述的支管B18为环状支管B18。
[0024]所述的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通过固定在接触氧化池2上的污水管A19与接触氧化池2的底部连通,接触氧化池2的上部通过固定在沉淀池3上的污水管B20与进水管8的上端连通,出水口 11上安装有污水管C21。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进水管网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的上部与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连通,沉淀池内设有进水管,接触氧化池的上部与进水管的上端连通,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内侧设置有溢水堰,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呈锥形,污泥沉淀效果好;接触氧化池内部具有填料,曝气风机的出风口与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网连通,进行曝气;沉淀池的下部通过设置在沉淀池内的污泥进管与污泥栗的进口相连通,污泥栗的出口通过设置在污泥栗上的污泥出管与进水管网连通,产泥量少。
[002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产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2、进行污水处理时能有效的去除B0D、C0D以及氮磷,可以后接消毒池,对出水进行处理,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和回用要求。
[00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解酸化池(I)、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3)、曝气风机(4)、污泥栗(5)、进水管网(6)、曝气管网(7)、进水管(8)和挡板(9),进水管网(6)与水解酸化池(I)的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I)的上部与接触氧化池(2 )的底部连通,沉淀池(3 )内设有进水管(8 ),接触氧化池(2 )的上部与进水管(8 )的上端连通,进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挡板(9),沉淀池(3)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的内侧设置有溢水堰(10),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呈锥形,接触氧化池(2)内部具有填料(12),曝气风机(4)的出风口与接触氧化池(2)底部设置的曝气管网(7)连通,沉淀池(3)的下部通过设置在沉淀池(3)内的污泥进管(13)与污泥栗(5)的进口相连通,污泥栗(5)的出口通过设置在污泥栗(5)上的污泥出管(14)与进水管网(6)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氧化池(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氧化池(2)并排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沉淀池(3)并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网(6)包括主管A(15)和支管A(16),位于水解酸化池(I)底部的主管A(15)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支管A( 16)。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管网(7)包括主管B(17)和位于接触氧化池(2)底部的支管B(IS),主管B(17)与支管B(18)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污泥排放量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进水管网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连通,水解酸化池的上部与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连通,沉淀池内设有进水管,接触氧化池的上部与进水管的上端连通,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内侧设置有溢水堰,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呈锥形,接触氧化池内部具有填料,曝气风机的出风口与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管网连通,沉淀池的下部通过设置在沉淀池内的污泥进管与污泥泵的进口相连通,污泥泵的出口通过设置在污泥泵上的污泥出管与进水管网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产泥量少、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205387528
【申请号】CN201620091070
【发明人】颜波, 王洪波, 李正超
【申请人】山东沃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