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动物和植物花卉组合型水上绿化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611发布日期:2018-11-28 00:1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栖动物和植物花卉组合型水上绿化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栖动物和植物花卉组合型水上绿化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园及其他一些休闲场所通常会加设人工湖或景观水池,由于人工湖和景观水池内的水并非流动水,加之经常会有游人向水中投撒垃圾,导致人工湖或景观水池内的水质变坏,尤其是夏季,容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发臭缺氧,与设立其的初衷相悖。有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既不破坏美感又可以起到净水作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底栖动物和植物花卉组合型水上绿化生态浮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栖动物和植物花卉组合型水上绿化生态浮床,其包括矩形渔网、心形浮床框架、第一矩形浮床框架、第二矩形浮床框架和竹外框,所述心形浮床框架、第一矩形浮床框架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安装在所述矩形渔网上开设的孔洞内,所述矩形渔网的四周与竹外框固定连接,所述心形浮床框架、第一矩形浮床框架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由多个浮床模块组成,所述浮床模块上设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内种植有植物,所述心形浮床框架、第一矩形浮床框架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下分别悬挂有动物养殖笼和纱绢袋,所述动物养殖笼内养殖有动物,所述矩形渔网上放置有狐尾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竹外框外壁设置有多个挂环,所述矩形渔网通过绳线与所述挂环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浮床模块为中部开设有安装篮口的正多边形板,所述浮床模块的角部设置有挂线件,相邻两个浮床模块通过缠绕在挂线件上的绳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心形浮床框架上分设有心形红框构成区、绿植种植区和国字图案构成区,所述心形红框构成区内种植有千屈菜,所述绿植种植区内种植有旱伞草、吊兰和降糖草,所述国字图案构成区内种植有菖蒲;

所述第一矩形浮床框架上分设有第一绿植种植区和十字图案构成区,所述第一绿植种植区内种植有旱伞草和降糖草,所述十字图案构成区内种植有菖蒲;

所述第二矩形浮床框架上分设有第二绿植种植区和一字图案构成区,所述第二绿植种植区内种植有旱伞草和吊兰,所述一字图案构成区内种植有菖蒲。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物养殖笼内养殖有中华圆田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竹外框通过钢化玻璃绳和地锚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绿化生态浮床由底栖动物、不同植物花卉、自然水体微生物和狐尾草形成,本植物花卉搭配合理,有效降低公园富营养化水体中磷、氮等营养盐含量和COD、BOD含量,利用动物减少水中藻类的生长量,利用狐尾藻去除氮、磷的净水功能,协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图案设计以爱国为主题,由“心”形内有“国”字、“十”字和“一”字构成,寓意为 “十月一日,国在心中”。图案通过水上浮床种植花卉的开花季节和颜色互相搭配形成,其中“心”形由开红花的千屈菜构成,内面“国”字由开黄花的菖蒲构成,“十”字和“一”字均由开黄花的菖蒲构成,其它剩余的位置由绿色花卉旱伞草、降糖草、吊兰填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固性高,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尤其适用于公园使用,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竹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矩形渔网、2心形浮床框架、21心形红框构成区、22绿植种植区、23国字图案构成区、3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1第一绿植种植区、32十字图案构成区、4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1第二绿植种植区、42一字图案构成区、5竹外框、6种植篮、7动物养殖笼、8纱绢袋、101浮床模块、102安装篮口、103挂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附图1、2、3和4所示的一种底栖动物和植物花卉组合型水上绿化生态浮床,其包括矩形渔网1、心形浮床框架2、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和竹外框5,所述心形浮床框架2、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安装在所述矩形渔网1上开设的孔洞内,所述竹外框5外壁设置有多个挂环501,所述矩形渔网1通过绳线与所述挂环501固定。

如附图2所示的心形浮床框架2、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由多个浮床模块101组成,所述浮床模块101为中部开设有安装篮口102的正多边形板,所述浮床模块101的角部设置有挂线件103,相邻两个浮床模块101通过缠绕在挂线件103上的绳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模块101上的安装篮口102内装设有种植篮6,所述种植篮6内放置有石子、陶粒和蛭石,并种植有不同的植物,以形成不同的分区。心形浮床框架2上分设有心形红框构成区21、绿植种植区22和国字图案构成区23,所述心形红框构成区21内种植有千屈菜,所述绿植种植区22内种植有旱伞草、吊兰和降糖草,所述国字图案构成区23内种植有菖蒲;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上分设有第一绿植种植区31和十字图案构成区32,所述第一绿植种植区31内种植有旱伞草和降糖草,所述十字图案构成区32内种植有菖蒲;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上分设有第二绿植种植区41和一字图案构成区42,所述第二绿植种植区41内种植有旱伞草和吊兰,所述一字图案构成区42内种植有菖蒲。心形浮床框架2位于矩形渔网的中部,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分别位于心形浮床框架2的下部两侧。

本实用新型心形浮床框架2、第一矩形浮床框架3和第二矩形浮床框架4下悬挂有动物养殖笼7和纱绢袋8,所述动物养殖笼7内养殖有动物,所述动物养殖笼7和所述纱绢袋8一端与浮床框架2、3或4固定,另一端下垂游离在水体中。所述动物养殖笼由渔网、防水电线和钢化玻璃绳自制而成,内放置有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以滤食水体中的藻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纱绢袋由纱绢裁剪缝制而成,用于附着自然水体微生物。

本实用新型的竹外框5上系有钢化玻璃绳,钢化玻璃绳的另一端系在钢筋上固定于淤泥中,以固定整个浮床保持设计的图案及处于水体中理想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植物为水生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及及水培花卉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降糖草(Gynura divaricata DC,浮于水面上,吸收富营养化水体N、P,同时起到对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生态浮床图案寓意深刻,水上植物花卉搭配合理,动物养殖方便,形成水上立体结构,成本较低。既能美化水上景观使人驻足欣赏、激发爱国情怀,还能通过植物花卉有效降低公园富营养化水体中磷、氮等营养盐含量和COD、BOD含量,利用动物减少水中藻类的生长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将排入公园入口处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由劣VI类水质提升为符合景观水体标准的水质,没有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现象。本生态浮床可广泛应用于公园富营养化水体上。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