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6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是将其淡化处理,使得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降到环保排放标准,然而这种净化处理方法耗费成本较高,且依然无法有效的清除其中的杂质,净化的不够彻底。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所述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沉淀装置、位于所述沉淀装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下方的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右侧的第三管道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三管道装置右侧的冷却装置,所述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框、收容于所述沉淀框内的第一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弯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左右两侧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之间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拉线、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左右两侧的玻璃罩及收容于所述玻璃罩内的紫外线灯,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左右两侧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散热框之间的滚轮及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凸块,所述第三管道装置包括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阀门、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第一斜杆,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三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右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右侧的水管、位于所述水管下方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排出管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四阀门。

所述沉淀框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沉淀框水平放置,所述沉淀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横截面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沉淀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沉淀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诉第二过滤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水平放置,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框体轴转连接,所述拉线的下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玻璃罩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玻璃罩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玻璃罩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第四通孔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设有两个,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散热框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框体轴转连接,所述凸块设有若干个,所述凸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管道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右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通孔的上方,所述排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工业废水进行彻底的净化过滤,首先对废水进行沉淀,然后对其进行不断的过滤消毒,然后对其进行高温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充分过滤,并且对过滤后的废水进行冷却,从而使得过滤的够彻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沉淀装置1、位于所述沉淀装置1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下方的第一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4下方的加热装置5、位于所述加热装置5右侧的第三管道装置6及位于所述第三管道装置6右侧的冷却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所述沉淀装置1包括沉淀框11、收容于所述沉淀框11内的第一过滤网12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下方的第一弹簧13。所述沉淀框11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沉淀框11水平放置,所述沉淀框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沉淀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横截面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沉淀框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簧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下端与所述沉淀框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12稳固的顶靠在所述沉淀框11的内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包括第一管道2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1上的第一阀门2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23。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沉淀框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沉淀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2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2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支架23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沉淀框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23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框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下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框体3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第一弯曲板32、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32左右两侧的第二过滤网33、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32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34、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34之间的转轴35、设置于所述转轴35上的拉线36、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左右两侧的玻璃罩37及收容于所述玻璃罩37内的紫外线灯38。所述第一框体3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3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3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3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12,所述第二通孔311及第三通孔3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32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3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1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3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33呈弯曲状,所述第二过滤网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3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诉第二过滤网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弯曲板32及第二过滤网3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3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过滤网3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转轴35呈圆柱体,所述转轴35水平放置,所述转轴35与所述第一框体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转轴35可以在所述第一框体31内旋转,所述转轴35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转轴35旋转。所述拉线36的下端与所述转轴35固定连接,所述拉线3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32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玻璃罩3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玻璃罩37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玻璃罩37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罩37采用玻璃材质制成。所述紫外线灯38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其可以发出紫外线。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装置4包括第二管道4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42上的第二阀门43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42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43。所述第二管道4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4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4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42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竖杆4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杆43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第二框体5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1内左右两侧的散热框53、收容于所述散热框53内的加热棒54、位于所述散热框53之间的滚轮55及设置于所述滚轮55上的凸块56。所述第二框体51呈空心的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框体51上设有第四通孔511及第五通孔512,所述第四通孔511及第五通孔512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4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5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4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竖杆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53设有两个,所述散热框53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散热框53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53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加热棒54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得所述加热棒54可以产生热量。所述滚轮55呈圆柱体,所述滚轮55与所述第二框体5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55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51内旋转,所述滚轮55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滚轮55旋转。所述凸块56设有若干个,所述凸块56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55上且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管道装置6包括第三管道61、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61上的第三阀门62、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右侧的第二支架63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架63右侧的第一斜杆64。所述第三管道61呈L型,所述第三管道6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5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6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62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61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二支架6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6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3的右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斜杆6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6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6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装置7包括第三框体7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71内的第三过滤网72、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2右侧的第一固定块7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73下方的第二固定块7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73右侧的水管75、位于所述水管75下方的第四过滤网76、位于所述第三框体71下方的排出管77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77上的第四阀门78。所述第三框体7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7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7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六通孔7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七通孔712,所述第六通孔711及第七通孔7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6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7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6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6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6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7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72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7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块7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7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74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固定块7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74对所述第三过滤网72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水管75贯穿所述第三框体71的前后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水管75内放置有冷却水,所述水管75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四过滤网76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四过滤网7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76位于所述第七通孔712的上方。所述排出管77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77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7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77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阀门78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77内水的流量。

如 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工业废水倒入到所述沉淀框11内,沉淀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质颗粒则会沉积在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上。然后打开第一阀门22,使得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1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31内。由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沉淀框11的内表面上,且配合第一弹簧13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将所述第一过滤网12取出沉淀框11进行清洗,此时第一弹簧13被拉伸。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污水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网33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然后打开紫外线灯38,使其发出紫外线,从而可以污水起到杀菌的目的,同时启动与转轴3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转轴35旋转,然后拉线36被拉紧,使得所述第一弯曲板32及第二过滤网33向下移动,直至其浸没在污水中,然后关闭与转轴3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弯曲板32及第二过滤网33在所述第一弹簧3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恢复至初始的位置,从而不仅可以对污水起到搅动的作用,并且可以部分污水向上移动,同时经过第二过滤网33的过滤向下掉落,使其与紫外线充分接触,并且可以对污水进行多次过滤。待过滤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二阀门43,使得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污水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4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51内,然后启动与滚轮55连接的电机,同时启动加热棒54,使其开始加热,所述滚轮55的旋转带动凸块56的旋转,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框体51内水流的流动,促进其加热的更加均匀,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挥发掉一些有害气体。然后打开第三阀门62,使得所述第二框体51内的污水经过第三管道61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71内,然后经过第三过滤网72的过滤后与水管75接触,水管75内的冷却水吸收污水的热量,使得污水温度下降开始冷却,然后经过第四过滤网76的过滤后进入大所述排出管77内,打开第四阀门78使其排出。至此,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