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05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SF6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密封组合电器设备具有设备密集,占地小等优点,近年来SF6(六氟化硫)设备激增,但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SF6设备量较大,SF6设备充气的工作越来越多。但是充气瓶与设备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且充气瓶的质量较重,导致充气瓶在设备密集的区域不方便搬运,充气瓶在上下楼的搬运中也有较大的困难而且危险性较大,给检修人员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充气管都是未封闭的,会造成SF6气体少量排入大气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实现充气瓶和设备之间距离越来越远且搬运不便的问题,以及SF6气体少量排入大气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瓶、长压力管和封闭阀组,所述封闭阀组包括第一封闭阀和第二封闭阀,所述充气瓶上设置有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的端部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一端与所述充气接头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长压力管通过所述第一封闭阀相连接,所述第二封闭阀设置于长压力管远离所述压力表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卷管机构,所述长压力管的中间段缠绕于所述卷管机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卷管机构包括壳体、用于缠绕所述长压力管的卷管盘和设于所述卷管盘内部并带动所述卷管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卷管盘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长压力管穿过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由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的太阳轮、设于所述卷管盘内部的内齿轮以及同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内齿轮相啮合的行星轮。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瓶的底部设置有搬运装置,所述充气瓶固定于所述搬运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充气瓶的托架、与所述托架一体连接的推杆和设于所述托架下方的驱动轮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组包括第二驱动件、传动带、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的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一转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的第二转轮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的第三转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通过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通过第一伸缩杆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托架通过第三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托架通过第一气缸相连接,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托架通过二气缸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带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采用长压力管将充气瓶和需要进行充气的SF6设备相连接,能够有效的避免频繁的移动充气瓶所带来的不便。在长压力管的两端均设置封闭阀组,能够避免长压力管的长度过长容易导致SF6气体发生泄漏,从而减少SF6气体的浪费,保证长压力管的内部始终有正压的SF6气体。有效的减少了气瓶的搬运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充气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且在充气过程中几乎不存在SF6气体的浪费,节约了SF6气体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卷管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壳体未示;

图4为图3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卷管机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其中壳体未示;

图5为图3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卷管机构的俯视图,其中壳体未示;

图6为图1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卷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封闭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卡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搬运装置上楼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搬运装置下楼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瓶1、长压力管2和封闭阀组3,封闭阀组3包括第一封闭阀31和第二封闭阀32,充气瓶1上设置有充气接头11,充气接头11的端部设有压力表4,并且,压力表4的一端与充气接头11相连通,另一端与长压力管2通过第一封闭阀31相连接,第二封闭阀32设置于长压力管2远离压力表4的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六氟化硫设备充气装置,采用长压力管2将充气瓶1和需要进行充气的SF6设备(图未示)相连接,能够有效的避免频繁的将充气瓶1移动所带来的不便。在长压力管2的两端均设置封闭阀组3,能够避免长压力管2的长度过长容易导致SF6气体发生泄漏,从而减少SF6气体的浪费,保证长压力管2的内部始终有正压的SF6气体。有效的减少了充气瓶1的搬运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充气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且在充气过程中几乎不存在SF6气体的浪费,节约了SF6气体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体的,现有技术中连接充气瓶1和SF6设备的充气管都是采用普通胶皮管,长度较短,每次充气都要来回搬运充气瓶1。使用延长的长压力管2可以大大减少充气瓶1的搬运。现有技术充气时,在进行充气前用干净SF6气体对充气管的内部进行充气清洗,将充气管内部多余的气体排出,在充气完成后将充气管内剩余的SF6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在长压力管2的两端均设置有封闭阀组3,实现两头双逆止密封,保证长压力管2的内部始终有正压的SF6气体,去掉了冲洗的环节,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并且能够防止长压力管2缠绕。

进一步的,充气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卷管机构5,长压力管2的中间段缠绕于卷管机构5上。具体的,长压力管2的长度较长,长度一般为10m至100m,因此长压力管2的收卷极为麻烦,若长压力管2的收卷不当,极易导致长压力管2缠绕。采用卷管机构5能够有效的将长压力管2收卷,避免长压力管2缠绕导致长压力管2的损坏,以及解决了占用面积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6所示,卷管机构5包括壳体51、用于缠绕长压力管2的卷管盘52和设于卷管盘52内部并带动卷管盘52转动的驱动机构53,卷管盘52设于壳体51的内部,壳体51上开设有供长压力管2穿过的开口511。具体的,长压力管2的中间段缠绕于卷管盘52上,长压力管2的第一端部21连接至充气瓶1,第二端部22连接至SF6设备。驱动机构53的转动带动卷管盘52的转动,将长压力管2穿过开口511并均匀的缠绕于卷管盘52上。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壳体51的形状为一圆形腔体512,腔体512的底部连接有固定部513,固定部513与充气瓶1通过紧固件6114固定连接,壳体51上开设有两个开口511,开口511分别位于壳体51的上端和下端,长压力管2的第一端部21穿过下端的开口511连接至充气瓶1,第二端部22经过上端的开口511连接至SF6设备。上端的开口511的内部设置有卡合装置514,卡合装置514包括开合臂5141和弹性件5142,开合臂5141为至少两个圆弧形固定板612,开合臂5141的内侧壁与长压力管2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开合臂5141的外侧壁与开口511的内壁通过弹性件5142弹性连接。通过卡合装置514能够有较的将长压力管2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长压力管2的回缩,保证壳体51内部的长压力管2始终保持绷直的状态,避免在收卷时发生长压力管2堆叠的现象,影响长压力管2的使用寿命。封闭阀组3的底部设置有弹性软垫33,该弹性软垫33能够避免因为卷管盘52缠绕速度过快从而与开口511发生碰撞,导致封闭阀组3损坏的现象。

如图3至图6所示,卷管盘52的形状为“工”形,其包括上挡板521、下挡板522和缠绕筒523,上挡板521和下挡板522分别设置于缠绕筒523的两端。缠绕筒523上均匀的设置有绕合槽5231,长压力管2卡合在绕合槽5231的内部,能够避免长压力管2在缠绕的过程中会出现堆积的现象。此时,第二端部22的长压力管2穿过的开口511位于壳体51的顶部,靠近第一端部21的长压力管2部分与卷管盘52固定连接。此时第二端部22的长压力管2随着驱动装置的转动而收卷或伸长,第一端部21的长压力管2始终与充气瓶1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且不会影响整个收卷机构的收卷。其中,上挡板521的长度小于下挡板522的长度,能够有效的保证长压力管2能够随着卷管盘52的转动而伸出。

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驱动机构53包括第一驱动件531、由第一驱动件531驱动转动的太阳轮532、设于卷管盘52内部的内齿轮534以及同时与太阳轮532和内齿轮534相啮合的行星轮533。具体的,卷管盘52的中间开设有通孔524,驱动机构53设置在通孔524的内部,通孔524内设置内齿轮534。第一驱动件531设置于卷管盘52的底部用于带动太阳轮532的转动,即第一驱动件531为电机、马达或者其他转动驱动件,太阳轮532设置于第一驱动件531的轴端且位于通孔524的中心位置。若干行星轮533环绕太阳轮532设置,在太阳轮532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内齿轮534的转动,即带动卷管盘52的转动。通过太阳轮532和行星轮533实现对第一驱动件531的减速,从而避免转速过快造成的长压力管2的损坏。驱动机构53设置在卷管盘52的内部也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可以为手动的,即卷管盘52的顶端设置摇柄,卷管盘52随着摇柄的转动而转动,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充气瓶1的底部设置有搬运装置6,充气瓶1固定于搬运装置6上。具体的,由于SF6设备量较大且SF6设备充气的工作越来越多,因此在充气时经常需要来回的搬运充气瓶1,但是由于充气瓶1较重约为每瓶100公斤,因此极为不方便搬运,且在楼上的设备,上下楼搬运时很困难而且危险性较大,因此设置搬运装置6,能够方便对充气瓶1进行搬运,能够使得上下楼的搬运更加便利。

进一步的,搬运装置6包括用于固定充气瓶1的托架61、与托架61一体连接的推杆62和设于托架61下方的驱动轮组63。具体的,托架61用于固定充气瓶1,驱动轮组63带动整个装置的转动,推杆62由人为控制带动整个搬运装置6的移动。其中托架6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装置611,充气瓶1通过该固定装置611固定于托架61上。托架6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控制器64,该控制器64分别与搬运装置6的驱动轮组63和卷管机构5的驱动机构53相连接。

优选的,如图11所示,固定装置611包括托架固定架6111和充气瓶固定架6112,该托架固定架6111为平面固定架,通过紧固件6114固定于托架61的上表面,充气瓶固定架6112与托架固定架6111为一体连接的,其中充气瓶固定架6112为圆弧形的结构,该圆弧形的结构的顶端开设有开口(图未示),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盘6113,固定盘6113上开设有螺孔,固定盘6113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从而能够稳固的将其固定于托架61的上表面,且不会发生滚动的现象。

优选的,托架61的两端折弯形成固定板612,托架6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固定板612相对设置的滑板613,滑板613的一侧与固定板612之间通过弹性件614相连接,另一侧与充气瓶1相抵接。具体的,固定板612和滑板613相对设置,且均设置在托架61的两端,固定板612和托架61为相对固定的,滑板613可以在托架61上表面相对滑动。在固定板612和滑板613之间通过弹性件614相连接,其中弹性件614可以采用弹簧等弹性件614。采用该结构能够对充气瓶1的两端进行固定,在上下楼梯发生碰撞时不会在托架61上相对滑动,且采用弹性件614进行缓冲,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充气瓶1的损害。

优选的,在托架6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615,缓冲装置615为倾斜于托架61设置的。缓冲装置615包括支撑杆6151、滑杆6152和连接板6153,其中滑杆6152包括第一连杆635和第二连杆636,第一连杆635套设在第二连杆636的外侧且滑动连接,第二连杆636和第一连杆63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图未示)实现缓冲。支撑杆6151和滑杆6152的一端均与托架6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6151和滑杆6152之间有一定的夹角,连接板6153设在支撑杆6151远离托架61的一端,且与支撑杆6151相铰接,滑杆6152的底部也与连接板6153相连接。当托架61远离推杆62的一端过低时,连接板6153与地面相接触,此时滑杆6152由于外界的力导致弹性件收缩,从而避免过大的冲力,导致充气瓶1的晃动,也能够避免托架61直接与地面接触。

进一步的,驱动轮组63包括第二驱动件(图未示)、传动带631、由第二驱动件驱动转动的第一转轮632、与第一转轮632通过传动带631相连接的第二转轮633以及与第一转轮632和第二转轮633通过传动带631相连接的第三转轮634。具体的,第二驱动件设置在第一转轮632的一侧,用于带动第一转轮632的转动,第二驱动件可以为电机、马达或其它可以实现转动的驱动件。第一转轮632、第二转轮633和第三转轮634之间通过传动带631相连接,并通过传动带631传递动能。

进一步的,第一转轮632与第二转轮633通过第一连杆635相连接,第二转轮633与第三转轮634通过第二连杆636相连接,第一转轮632与第三转轮634通过第一伸缩杆637相连接。具体的,第一转轮632、第二转轮633和第三转轮634之间通过第一连杆635和第二连杆636相连接,其中第一转轮632和第三转轮634之间通过可以增大或减小距离的第一伸缩杆637相连接。且第一连杆635、第二连杆636和第一伸缩杆637的连接不影响第一转轮632、第二转轮633和第三转轮634的相互转动。通过对第三转轮634相对第一转轮632和第二转轮633的位置控制整个搬运装置6的上下楼梯。

进一步的,第一转轮632与托架61通过第三连杆638相连接,并且,第二转轮633与托架61通过第一气缸639相连接,第三转轮634与托架61通过第二气缸6310相连接。第一转轮632与托架6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635相铰接;第二转轮633和托架61之间通过第一气缸639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气缸639固定于托架61的下表面,气缸推杆62固定于第二转轮633的中心处;第三转轮634和托架61之间通过第二气缸6310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气缸6310均固定于托架61的下表面,气缸推杆62固定于第三转轮634的中心。

进一步的,传动带631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齿6321。具体的,第一转轮632、第二转轮633和第三转轮634之间通过传动带631相连接,并通过传动带631传递动能。在传动带631的外侧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齿6321能够有效的增加传动带631的抓地性。

在上下当该搬运装置6在平地上移动时,如图9所示,此时第一转轮632和第二转轮633与地面相接触,第三转轮634位于地面的上方,第二连杆636为倾斜设置的,此时传动带631的状态为绷紧,第二转轮633和第三转轮634在第一转轮632的转动下转动,从而带动该搬运装置6在平地上移动。

当该搬运装置6在上楼梯时,如图9中所示,首先第一转轮632和第二转轮633与地面相接触,第三转轮634位于地面的上方,且传动带631的状态为绷紧,第二连杆636的倾斜角度与楼梯的倾斜角度相对应。在靠近第三转轮634处的固定齿6321与上一级的楼梯相接触并随着第三转轮634的转动带动第三转轮634置于上一级的台阶上,随之带动装个搬运装置6向上移动。

当该搬运装置6在下楼梯时,如图10中所示,首先第一转轮632和第三转轮634与地面相接触,第二转轮633位于地面的上方,且传动带631的状态为放松的,第二连杆636的倾斜角度与楼梯的倾斜角度相对应。此时靠近第三转轮634处的固定齿6321与下一级的楼梯相接触并随着第三转轮634的转动带动第三转轮634置于下一级的台阶上,随之带动装个搬运装置6向上移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