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63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兰炭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兰炭污水组成复杂,除含有大量酚类有机污染物外,还含有氰化物和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COD和色度均较难除去。兰炭废水与常规炼焦产生的废水在水质上有明显区别,COD和氨氮含量更高,可生化性更差。

在传统的兰炭污水处理工艺中,以A/O法为代表的活性污泥法占有相当的应用领域,多年运行中成果丰硕。但是,在多年的运行中也发现了该种工艺存在的重要问题:传统工艺对兰炭污水的处理效率低,不能完全达到设计指标,达不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通过各构件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且兼有脱氮除碳功能,同时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难降解有机物处理,该处理装置能够耐受50000mg/L的Cl-浓度及40000mg/L的SO42-浓度,特别适合于兰炭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该生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组件以及污泥处理组件;

所述污水处理组件包括沿预处理后兰炭污水的流动方向依序连接地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反应池、二沉池、絮凝沉淀池以及砂滤罐;

所述污泥处理组件包括沿污泥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地污泥池和第一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池与所述二沉池连接;

其中,所述反应池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地一号好氧池、缺氧池和二号好氧池,从所述水解酸化池流出的兰炭污水依次经一号好氧池、缺氧池和二号好氧池进入二沉池。

兰炭污水经过前期预处理之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储存,调节池内的兰炭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再进入反应池,反应池一共是三级串联,二号好氧池出水依次进入二沉池、絮凝沉淀池以及砂滤罐得到排水,且二沉池产生的沉淀进入污泥池和第一污泥脱水装置,经第一污泥脱水装置脱水后产生的泥饼外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所述水解酸化池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入液口与所述调节池连接;

所述一号好氧池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一号好氧池的入液口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液口连接;

所述缺氧池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缺氧池的入液口与所述一号好氧池的出液口连接;

所述二号好氧池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二号好氧池的入液口与所述缺氧池的出液口连接;

且所述二沉池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排泥口,所述二沉池的入液口与所述二号好氧池的出液口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出液口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二沉池的排泥口分别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回流口、一号好氧池的污泥回流口、缺氧池的污泥回流口、二号好氧池的污泥回流口和所述污泥池连接,以使得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一号好氧池、缺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剩余部分流入污泥池。

二沉池产生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一号好氧池、缺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剩余污泥流入污泥池,从而实现了污泥的合理处理,使得污泥的产量减少,污泥的产量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10左右,且基本无二次污染,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臭味气体产生。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所述一号好氧池、缺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好氧池的连接方式以及结合弹性填料和曝气构件能够对兰炭污水进行很好的处理,可达到污水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将所述调节池内的兰炭污水提升至所述水解酸化池。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废水处理组件,其包括与所述调节池连接的溶气气浮池、与所述溶气气浮池连接的浮渣收集池以及与所述浮渣收集池连接的第二污泥脱水装置,兰炭污水预处理后产生的废水经溶气气浮池的处理后得到浮液和浮渣,所述浮液进入所述调节池,所述浮渣进入所述浮渣收集池。兰炭污水预处理后产生的废水经过溶气气浮池的处理,实现了废水中有效成分的再次利用,同时也对废水进行了处理,即将在第二污泥脱水装置中产生的泥饼外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所述污水处理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池连接的收集池以及分别与所述收集池和所述调节池连接的事故池。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通过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能够实现兰炭污水的有效处理,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节省了动力消耗,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内,缩小了处理构筑物,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同时避免了不可生化降解物质在废水处理系统内的累积,确保系统稳定达标运行。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实现了兰炭污水的简捷、合理处理,针对性和安全性强,可从根本上保证出水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能够耐受50000mg/L的Cl-浓度及40000mg/L的SO42-浓度,特别适合于兰炭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污泥产量少,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10左右,且基本无二次污染,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臭味气体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图1中的A表示兰炭污水处理后的排出水,B表示污泥的外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该生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组件以及污泥处理组件;

所述污水处理组件包括沿预处理后兰炭污水的流动方向依序连接地调节池1、水解酸化池2、反应池、二沉池6、絮凝沉淀池7以及砂滤罐8;

所述污泥处理组件包括沿污泥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地污泥池9和第一污泥脱水装置10,所述污泥池9分别与所述二沉池6和所述絮凝沉淀池7连接;

其中,所述好氧池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地一号好氧池3、缺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5,从所述水解酸化池2流出的兰炭污水依次经一号好氧池3、缺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5进入二沉池6;所述一号好氧池3、缺氧池4和所述二号好氧池5内均设置有弹性填料以及曝气构件。例如将曝气构件置于好氧池的底部。

所述水解酸化池2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水解酸化池2的入液口与所述调节池1连接;

所述一号好氧池3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一号好氧池3的入液口与所述水解酸化池2的出液口连接;

所述缺氧池4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缺氧池4的入液口与所述一号好氧池3的出液口连接;

所述二号好氧池5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二号好氧池5的入液口与所述缺氧池4的出液口连接;

且所述二沉池6包括入液口、出液口和排泥口,所述二沉池6的入液口与所述二号好氧池5的出液口连接,所述二沉池6的出液口与所述絮凝沉淀池7连接,所述二沉池6的排泥口分别与所述水解酸化池2的污泥回流口、一号好氧池3的污泥回流口、缺氧池4的污泥回流口、二号好氧池5的污泥回流口和所述污泥池9连接,以使得所述二沉池6内的污泥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一号好氧池3、缺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5,剩余部分流入污泥池9。

兰炭污水经过前期预处理之后进入调节池1进行储存,所述调节池1内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将所述调节池1内的兰炭污水提升至所述水解酸化池2,再进入反应池,反应池一共是三级串联,二号好氧池5出水依次进入二沉池6、絮凝沉淀池7、砂滤罐8得到出水,且二沉池6产生的沉淀进入污泥池9和第一污泥脱水装置10,经第一污泥脱水装置10脱水后产生的泥饼外运。

二沉池6产生的沉淀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反应池,剩余部分流入污泥池9,从而实现了污泥的合理处理,使得污泥的产量减少,污泥的产量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10左右,且基本无二次污染,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臭味气体产生。

例如,为了增加该实施例所述的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脱碳除氮功能,在好氧池内添加大量载体填料,将微生物寄生在生物膜载体填料上,微生物与兰炭污水中的污染物和充足的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污水净化效率,同时使被处理的污水受到厌氧—缺氧——好氧三种环境区域的轮流作用,有利于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和脱氮除磷,无需外加碳源,节省药剂耗量,避免药剂的二次污染,通过脱氮菌种强化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提高了脱氮率。

同时在使用载体填料的基础上,又可使用了生物强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通过添加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优势菌”来强化传统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并对系统微生物生存条件进行持续优化的一项系统性的技术,其所使用的微生物可引进以色列、台湾等地生物公司的高效功能性菌株,结合大量污水生物处理工程经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筛选、开发出的由40几个种属,近100多种微生物,其中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有机物具有针对性的降解性能,针对兰炭污水处理需求,经过不同配伍方案复配优选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群,与传统采用单一工程菌强化的技术有本质区别。该生物强化技术在难降解污水中直接投加特定的复合微生物菌群,促生其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去除有毒有害、难降解化学物的能力。污水生化系统中的特殊载体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与污水中原有微生物间的竞争形成优势菌群,同时在不断的竞争中又提高了生物群抗毒抗冲击的能力,因而使污水中能够快速建立有效降解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有着很高的繁殖率,它们通过水解、活化、氧化、还原、合成等不同的反应,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最终产物为H2O和CO2。选择投加相应的专性复合微生物菌群,并通过生物间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的生物降解,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能,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难降解有机物处理工况,有机物降解更为彻底;微生物种类多,生物活性大于1010-15cfu/g(常规为108-10cfu/g),容易形成优势菌群,比一般投加单一专性菌种处理效果更有效,可提高系统处理效率,通过不同的流程设计,有机物、氨氮、TN、TP等降解更加彻底,从而提高了出水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高效复合型兰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

废水处理组件,其包括与所述调节池1连接的溶气气浮池11、与所述溶气气浮池11连接的浮渣收集池12以及与所述浮渣收集池12连接的第二污泥脱水装置13,兰炭污水预处理后产生的废水经溶气气浮池11的处理后得到浮液和浮渣,所述浮液进入所述调节池1,所述浮渣进入所述浮渣收集池12。兰炭污水预处理后产生的废水经过溶气气浮池11的处理,实现了废水中有效成分的再次利用,同时也对废水进行了处理,即将在第二污泥脱水装置13中产生的泥饼外运。图2中a为预处理后的兰炭污水,b为排水,c为污泥的外运过程,d为兰炭污水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e为曝气过程,f为污泥回流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污水处理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池1连接的收集池14以及分别与所述收集池14和所述调节池1连接的事故池15。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