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填料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39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填料层。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的最大特点是在其处理设施/设备内安装生物填料。当前市面上销售的生物填料按安装形式大致可分为固定式填料、悬浮填料和悬挂式填料,其中悬挂式填料在生化工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广泛应用于各类厌氧池、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悬挂式填料均由纤维束、塑料片、套管和中心绳等部件组成,安装时需在池体内壁所设计的标高处安装填料主支架,然后再在安装好的主支架上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安装填料支架,填料主支架和填料支架均为上下两层,两层间的距离为填料的有效长度,填料两个末端的中心绳分别系于上下两层支架上。

当前所用的填料主支架为钢材,填料支架为圆钢或罗纹钢。 填料支架的安装密度取决于设计的填料安装间距,而一般生化系统的填料安装间距为10~ 15cm,对于大系统来说,填料支架的用量非常大,安装的工程量也非常大。填料支架为圆钢或螺纹钢,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用到电焊手段,电焊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的焊渣,而大部分生化池池底安装有膜片式曝气盘,高温的焊渣容易对曝气盘上的膜片产生灼蚀破坏,为了防止焊渣掉落灼蚀曝气盘,在安装填料支架时往往会向生化池内注水,这个举措虽然保护了曝气盘,但增加了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填料支架安装完成后,在安装填料之前还需要对填料支架做防锈防腐处理、即刷涂防锈漆和防腐漆,经防锈防腐处理后的填料支架才能保证其使用寿命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填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微生物填料层,包括若干钢构件、若干PVC管和若干纤维填料圈,若干钢构件与池体内壁固定连接,若干PVC管的两端分别与钢构件相连接,若干钢构件与若干PVC管构成微生物填料层的层架结构,若干纤维填料圈经尼龙绳悬挂在PVC管上,以便微生物细菌的吸附和繁殖。

优选的,所述若干钢构件竖直设置且均布在池体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若干PVC管水平设置且上下两层之间的间距相等。每根PVC管上等间距地悬挂着纤维填料圈。

优选的,上下相邻的两层PVC管之间的间距为1m。上下相邻的两层PVC管上的纤维填料圈悬挂位置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层架结构总共有三层。

优选的,所述PVC管为DN25的PVC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微生物填料层的应用,将上述的微生物填料层安装在微生物处理池中,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安装在距离微生物处理池池底0.5m以上的位置,所述微生物填料层的顶部与微生物处理池的水面间距大于等于1m。废水呈S形曲线流向微生物填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填料层采用PVC管替代部分的钢构件,降低了造成成本,减轻了填料层架的重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在PVC管上挂满纤维填料圈,形成蜂窝状结构,在相应的停留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面,使微生物细菌能更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提高废水处理的达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微生物填料层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1-钢构件 2-PVC管 3-纤维填料圈 4-池体 5-尼龙绳 6-池底 7-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填料层包括若干钢构件1、若干PVC管2和若干纤维填料圈3。若干钢构件1与池体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若干钢构件1竖直设置且均布在池体4内壁上。若干PVC管2的两端分别与钢构件1相连接,所述PVC管为DN25的PVC管。若干钢构件1与若干PVC管2构成微生物填料层的层架结构,所述层架结构总共有三层。

所述若干PVC管水平设置且上下两层之间的间距相等。上下相邻的两层PVC管之间的间距为1m,三层总层高共3m。每根PVC管上等间距地悬挂着纤维填料圈。上下相邻的两层PVC管上的纤维填料圈悬挂位置相互对应。若干纤维填料圈经尼龙绳5悬挂在PVC管2上,以便微生物细菌的吸附和繁殖。

将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填料层应用微生物处理池中,例如将其应用到水解酸化池或多级好氧曝气池中。

使用时,将上述的微生物填料层安装在微生物处理池中,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安装在距离微生物处理池池底0.5m以上的位置,所述微生物填料层的顶部与微生物处理池的水面间距大于等于1m。废水呈S形曲线流向微生物填料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