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46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废汽车拆解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报废汽车拆解领域,一般在发送机拆解工位将报废汽车的发动机拆下后,其通过发动机拆解调整装置再次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分别进行拆解。由于发动机的结构较为复杂,其组成部件较多,拆解过程中需要不间断的调整发动机的拆解角度。目前,一般通过人工翻动发动机以便于其各个部位朝向拆解人员或拆解机械手,人工翻动费时费力、拆解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翻动发动机以进行各个部位拆解导致拆解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及设于所述进料输送线和出料输送线之间的拆解调整装置,所述拆解调整装置包括底架、与底架可转动连接的固定机构及驱动所述固定机构转动的步进电机;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两个转盘,两个所述转盘沿所述进料输送线输送方向依次并列设置,且每个转盘上均设置有矩形孔;

上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转盘的矩形孔的内壁,且上固定架连接于矩形孔上端;

下固定架,所述下固定架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矩形孔并分别与进料输送线和出料输送线相配合;

多个辊轴,多个所述辊轴沿所述下固定架长度方向依次并列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架;

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端固定于所述转盘、活塞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架并能够驱动所述下固定架作竖直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矩形杆及由矩形杆外缘向下延伸的夹持部;两个矩形杆分别内置于矩形孔的两个角。

优选的,所述下固定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板及分别连接两个固定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板,所述辊轴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气缸的活塞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优选的,每个所述辊轴均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辊轴和右辊轴,所述左辊轴和右辊轴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连接两个转盘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拆解调整装置包括与所述底架可转动连接的支撑轴,所述转盘的外周面分别抵接于所述支撑轴的外周面并能够相对底架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外周面同轴设置有一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底部设置有齿纹,所述拆解调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步进电机驱动连接的驱动轴及设于所述驱动轴两端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槽底部的齿纹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下固定架的辊轴与进料输送线和出料输送线配合,便于发送机过渡进出拆解调整装置,且可通过下固定架的升降将发送机夹持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之间,并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发送机随转盘转动,其有利于发送机各个部位的拆解,进而提高拆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解调整装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拆解调整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1、出料输送线2及设于所述进料输送线1和出料输送线2之间的拆解调整装置3,所述拆解调整装置3包括底架31、与底架31可转动连接的固定机构32及驱动所述固定机构32转动的步进电机33;其中,所述固定机构32包括:

两个转盘321,两个所述转盘321沿所述进料输送线1输送方向依次并列设置,且每个转盘321上均设置有矩形孔321a;

上固定架322,所述上固定架322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转盘321的矩形孔321a的内壁,且上固定架322连接于矩形孔321a上端;

下固定架323,所述下固定架323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矩形孔321a并分别与进料输送线1和出料输送线2相配合;

多个辊轴324,多个所述辊轴324沿所述下固定架323长度方向依次并列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架323;

气缸325,所述气缸325的缸体端固定于所述转盘321、活塞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架323并能够驱动所述下固定架323作竖直上下运动。

具体拆解时,报废汽车拆解后的发动机由进料输送线1进入拆解调整装置3,具体为控制气缸325驱动下固定架323运动使辊轴324与输送线平齐,以便于进料输送线1上的发动机运动至辊轴324上,气缸325可驱动下固定架323向上运动,将位于辊轴324上的发送机向上运动,进而夹持固定于上固定架322和下固定架323之间,固定之后可对发送机进行拆解,,当需要拆解不同部位时,可通过步进电机33驱动转盘321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以便于发动机不同部位面向拆解人员或拆解机械手,其有利于提高拆解效率;当拆解完成后,驱动步进电机33控制下固定架323至水平状态,然后通过气缸325驱动下固定架323向下运动使辊轴324与出料输送线2平齐,以便于拆解后的发动机主体机构可由出料输送线2输送至下一拆解工序。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上固定架32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矩形杆322a及由矩形杆322a外缘向下延伸的夹持部322b;两个矩形杆322a分别内置于矩形孔321a的两个角,矩形杆322a设置为矩形,其有利于与矩形孔321a的配合固定,夹持部322b则由矩形杆322a抵接矩形孔321a内壁的一侧向下延伸而成,其可配合夹持住发动机,避免发动机在转盘321转动过程中掉落。

本实施例所述下固定架323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板323a及分别连接两个固定板323a两端的两个支撑板323b,两个固定板323a靠近矩形孔321a的另外两个角设置,所述辊轴324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板323a之间以便于过渡支撑发动机,所述气缸325的活塞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23b,支撑板323b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323a的一端连接,且支撑板323b两端分别延伸突出于固定板323a并与气缸325的活塞端连接,气缸325可设置为四个,每个气缸325均一端连接于转盘321的一侧端面上、另一端与支撑自由端连接,从而便于四个气缸325同步驱动两个支撑板323b上下运动。

为了便于对发动机的底部的部件进行拆解,本实施例每个所述辊轴324均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辊轴324a和右辊轴324b,所述左辊轴324a和右辊轴324b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板323a上,从而使得左辊轴324a和右辊轴324b之间形成由拆解空间。。

而为了提高固定机构32整体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固定机构32还包括连接两个转盘321的连接杆326,所述连接杆326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转盘321的周向布置,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四个。

为了便于发动机的各个部位的拆解,需要驱动固定机构32转动,本实施例所述拆解调整装置3包括与所述底架31可转动连接的支撑轴34,所述转盘321的外周面分别抵接于所述支撑轴34的外周面并能够相对底架31转动,具体可设置四个支撑轴34,每个转盘321与两个支撑轴34配合,即转盘321的靠近下端的外周面分别抵接两个支撑轴34,从而便于转盘321相对底架31自由转动,且不会影响拆解空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转盘321的外周面同轴设置有一驱动槽321b,所述驱动槽321b底部设置有齿纹321c,所述拆解调整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步进电机33驱动连接的驱动轴35及设于所述驱动轴35两端的驱动齿轮36,所述驱动齿轮36与所述驱动槽321b底部的齿纹321c相啮合,具体可将驱动轴35和驱动齿轮36设置于转盘321下方,以避免占有拆解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下固定架323的辊轴324与进料输送线1和出料输送线2配合,便于发送机过渡进出拆解调整装置3,且可通过下固定架323的升降将发送机夹持上固定架322和下固定架323之间,并可通过步进电机33驱动发送机随转盘321转动,其有利于发送机各个部位的拆解,进而提高拆解效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