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848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要求也随之增长,1990年后,我国污水处理迅速发展,污水处理量增长率为全球的2.3倍,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得以快速增长,乡镇污水处理效率也不断提高。

中国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和管理水平低下,严重的抑制了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成为我国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混杂物严重泛滥以及现有污水处理流程的简单和技术的落后,造成在实际运行处理过程中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严重不足,处理后的污水依然存在严重的有毒有害及凝聚物(尤其是厨房和洗衣污水);此外,现有技术中对农村污水的处理设备投资较大,运行成本太高,不适宜推广使用。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够综合性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实现对民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处理效果好,能够彻底的将民用生活污水中的有毒有害及凝聚物处理掉,进而提高了民用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效率,节约了水资源,且降低了经济投资成本,适宜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壳体后依次经过折流调节区、多层过滤系统、第一沉淀罐、细滤罐、厌氧沉淀区、热量交换区、第二沉淀罐、出水池,最后从出水口流出,所述多层过滤系统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包括固体颗粒过滤层、有机物过滤层、卵石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折流调节区内设置有引流板和隔板,所述引流板倾斜设置在进水口下方,所述隔板之间间隔错开设置,所述折流调节区靠近多层过滤系统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从折流调节区伸入至多层过滤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多层过滤系统靠近第一沉淀罐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从多层过滤系统伸入至第一沉淀罐,所述第一沉淀罐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所述第一沉淀罐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所述第一沉淀罐靠近细滤罐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三导流管,且所述第三导流管伸入至细滤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细滤罐底部上层铺设有分子筛,所述细滤罐底部下层铺设有细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细滤罐靠近厌氧沉淀区一侧底端设置有第四导流管,所述第四导流管伸入至厌氧沉淀区,所述厌氧沉淀区内悬挂有厌氧区填料,所述厌氧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微动力曝气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厌氧沉淀区靠近热量交换区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五导流管,所述第五导流管伸入至热量交换区,所述热量交换区内设置有热量交换盘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热量交换区靠近第二沉淀罐一侧中部设置有第六导流管,所述第六导流管伸入至第二沉淀罐,所述第二沉淀罐顶端设置有灭菌器,所述第二沉淀罐底部设置有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二沉淀罐靠近出水池一侧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出水池相连通的溢流堰。

本发明所述微动力曝气系统、所述灭菌器以及所述排污管道输出动力均由电能或太阳能提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实现对民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处理效果好,能够彻底的将民用生活污水中的有毒有害及凝聚物处理掉,进而提高了民用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效率,节约了水资源,且降低了经济投资成本,适宜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述一体化民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两侧设置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污水从进水口110进入壳体100后依次经过折流调节区10、多层过滤系统20、第一沉淀罐30、细滤罐40、厌氧沉淀区50、热量交换区60、第二沉淀罐70、出水池80,最后从出水口120流出,所述多层过滤系统20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包括固体颗粒过滤层21、有机物过滤层22及卵石层23。本发明有效实现对民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处理效果好,能够彻底的将民用生活污水中的有毒有害及凝聚物处理掉,进而提高了民用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效率,节约了水资源,且降低了经济投资成本,适宜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折流调节区10内设置有引流板11和隔板12,引流板11是倾斜设置在进水口110下方,相邻隔板12之间是间隔错开设置,折流调节区10靠近多层过滤系统20一侧上端设有第一导流管1,第一导流管1从折流调节区10伸入至多层过滤系统20。引流板11的作用是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隔板12的作用是延长污水的行程,使污水在在该区域行程多重折流,从而延迟进水时间,并且达到均匀污水的作用。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多层过滤系统20靠近第一沉淀罐30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流管2,第二导流管2从多层过滤系统20伸入至第一沉淀罐30,第一沉淀罐30底部设有排污管道32,第一沉淀罐30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31,且第一沉淀罐30靠近细滤罐40一侧上端设有第三导流管3,第三导流管3伸入至细滤罐40。经过一二级的净化处理,在第一沉淀罐30底部会沉淀有部分污泥及细小颗粒物,经过排污管道32进行排处及进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细滤罐40底部上层铺设有分子筛42,细滤罐40底部下层铺设有细沙41。对经过一二三级处理的污水进行分子筛选,最大程度上过滤掉剩余的细小物,为后续净化作用提供保障。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细滤罐40靠近厌氧沉淀区50一侧底端设有第四导流管4,第四导流管4伸入至厌氧沉淀区50,厌氧沉淀区50内悬挂有厌氧区填料51,厌氧沉淀区50底部设置有微动力曝气系统52。通过厌氧区填料51实现对污水进行兼性厌氧处理。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厌氧沉淀区50靠近热量交换区60一侧上端设有第五导流管5,第五导流管5伸入至热量交换区60,热量交换区60内设置有热量交换盘管61。热量交换盘管61具有热能传递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热传递,实现了对水资源及水资源能量的双重利用。

具体地,热量交换区60靠近第二沉淀罐70一侧中部设有第六导流管6,第六导流管6伸入至第二沉淀罐70,第二沉淀罐70顶端设有灭菌器71,第二沉淀罐70底部设有活性炭颗粒层72,第二沉淀罐70靠近出水池80一侧上端设有与出水池80相连通的溢流堰7。

附注1:本发明所述微动力曝气系统、所述灭菌器以及所述排污管道输出动力均由电能或太阳能提供。

附注2: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厨房及洗衣产生的污水处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