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34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危机及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各类污水/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严重威胁水体环境,水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污水的处理模式分为集中处理模式和分散处理模式,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基本采用集中处理模式,但是,结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源分散、地形复杂、管网覆盖不完善、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不适合采用传统的集中处理模式,针对这些地区,更适宜采用分散处理模式污水处理设备对分散点源污水小范围收集,进行就地处理,就地排放。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放入污水管道,通过污水管道,排入江、河、湖、海,有的将污水输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上述处理方法存在诸多缺点,未处理的污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又会有较高的成本,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现有技术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存在设计工艺缺陷,污水处理后的质量达不到排放标准和回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浓缩池6、缺氧池1、好氧池2、沉淀装置3、净化装置4和利用装置5,所述缺氧池1的上端设有格栅槽12,所述格栅槽12的上端设有污水进口;所述缺氧池1的上端与污泥浓缩池6的上端通过溢流口61连接,所述溢流口61设于格栅槽12的下方;所述缺氧池1的内腔中通过支架固定设有第一填料层11,所述好氧池2的内腔中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填料层21,所述好氧池2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2,且电动伸缩杆22的动力杆贯穿设有的隔板并延伸至好氧池2的内腔上端,所述电动伸缩杆22的动力杆顶端水平设有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通过曝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71,且曝气管道上设有电磁阀72;所述沉淀装置3由不锈钢隔离层31、及设置于所述不锈钢隔离层31内的螺旋沉淀池32、溢流管33和吸附板36组成,所述螺旋沉淀池32顶口设有清污盖34,所述清污盖34上开设有通孔35,所述好氧池2的上端出水口与所述螺旋沉淀池32相通,所述螺旋沉淀池32的底部通过气动隔膜泵8连接污泥浓缩池6的上端;所述气动隔膜泵8、鼓风机71、电磁阀72和电动伸缩杆22均电性连接控制开关9。

进一步地,在所述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上,所述净化装置4由防渗膜42和包覆于所述防渗膜42内的过滤层41和若干位于所述过滤层41底部且相互连通的拱形调蓄模块43组成,所述拱形调蓄模块43通过模块连接管道44与所述利用装置5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上,所述拱形调蓄模块43为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拱形调蓄模块4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模块连接管道44的管道连接孔431和若干与所述过滤层41连通的渗透孔432。

进一步地,在所述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上,所述溢流口61的高度为a,缺氧池1的出水口高度为b,好氧池2的出水口高度为c,沉淀装置3的出水口高度为d,净化装置4的出水口高度为e,且a>b>c>d>e。

进一步地,在所述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上,所述第一填料层11中设有厌氧填料,所述第二填料层21中内装有生物载体,且好氧池2内投加有Blang生物剂。

进一步地,在所述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上,所述污泥浓缩池6、缺氧池1、好氧池2和沉淀装置3均固定设置于方形结构的地埋箱内,所述地埋箱采用硬聚氯乙烯材质一体化成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通过缺氧池中的大量细菌作用,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和不溶性有机物的细化效率,通过设定曝气管的位置和通气量,使好氧池内产生不同结构比例的厌氧、兼氧、好氧区,提高系统抗水流冲击负荷和有机物冲击负荷的能力,并且好氧池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迅速氧化分解去除,易产生异臭的物质被特殊菌群抑制,再将污水经过沉淀装置沉淀和净化装置净化,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浓缩的污泥可作农肥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中拱形调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缺氧池,11-第一填料层,12-格栅槽,2-好氧池,21-第二填料层,22-电动伸缩杆,3-沉淀装置,31-不锈钢隔离层,32-螺旋沉淀池,33-溢流管,34-清污盖,35-通孔,36-吸附板,4-净化装置,41-过滤层,42-防渗膜,43-拱形调蓄模块,431-管道连接孔,432-渗透孔,44-模块连接管道,5-利用装置,6-污泥浓缩池、61-溢流口,7-曝气管,71-鼓风机,72-电磁阀,8-气动隔膜泵,9-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结构的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浓缩池6、缺氧池1、好氧池2、沉淀装置3、净化装置4和利用装置5,缺氧池1的上端设有格栅槽12,格栅槽12的上端设有污水进口;缺氧池1的上端与污泥浓缩池6的上端通过溢流口61连接,溢流口61设于格栅槽12的下方;缺氧池1的内腔中通过支架固定设有第一填料层11,好氧池2的内腔中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填料层21,好氧池2的内腔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2,且电动伸缩杆22的动力杆贯穿设有的隔板并延伸至好氧池2的内腔上端,电动伸缩杆22的动力杆顶端水平设有曝气管7,曝气管7通过曝气管道连接有鼓风机71,且曝气管道上设有电磁阀72;沉淀装置3由不锈钢隔离层31、及设置于不锈钢隔离层31内的螺旋沉淀池32、溢流管33和吸附板36组成,螺旋沉淀池32顶口设有清污盖34,清污盖34上开设有通孔35,好氧池2的上端出水口与螺旋沉淀池32相通,螺旋沉淀池32的底部通过气动隔膜泵8连接污泥浓缩池6的上端;气动隔膜泵8、鼓风机71、电磁阀72和电动伸缩杆22均电性连接控制开关9。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净化装置4由防渗膜42和包覆于防渗膜42内的过滤层41和若干位于过滤层41底部且相互连通的拱形调蓄模块43组成,拱形调蓄模块43通过模块连接管道44与利用装置5连接。其中,过滤层41为石英砂和活性炭混合层,用于对经沉淀装置3处理后的水进行净化,使得净化后的水可用于生活用水或农业用水等。

如图2所示,采用的拱形调蓄模块43为多个且并排设置,拱形调蓄模块4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模块连接管道44的管道连接孔431和若干与过滤层41连通的渗透孔432。

同样如图1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溢流口61的高度为a,缺氧池1的出水口高度为b,好氧池2的出水口高度为c,沉淀装置3的出水口高度为d,净化装置4的出水口高度为e,且a>b>c>d>e。在使用过程中,污水经缺氧池1作用后自流入好氧池2,再经过好氧池2作用后自流入沉淀装置3,然后再经沉淀装置3处理后流入净化装置4。这种结构布置起到了降低污水处理的动力作用,降低了能耗。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填料层11中设有厌氧填料,第二填料层21中内装有生物载体,且好氧池2内投加有Blang生物剂。污泥浓缩池6、缺氧池1、好氧池2和沉淀装置3均固定设置于方形结构的地埋箱内,地埋箱采用硬聚氯乙烯材质一体化成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