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51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而环境治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水源而言,水源是生命之源,使人们耐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财富,水源受到污染,如果不加以治理,便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乃至于死亡。对于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而言,一般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以及三者的组合的原理来处理污水,对于物理方法而言,通常只是去除了污水中的颗粒物,而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很难去除,而化学方法虽然能去除重金属、有机物等,但是往往又带来了二次污染,而生物处理同样也会带来二次污染;而光催化的处理方法作为一种低能耗、操作简单的处理方法而言,不具备二次污染,而且处理效果高,但是目前现有的光催化的方法一般是将污水通入处理箱中,然后在处理箱中加入光催化剂,再放置入光源,但是这类做法很容易使得处理效果不均匀,从而导致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在处理箱中设置多个引流板,引流板使处理箱内形成纵向S型水流通道,纵向S型水流通道的设置延长了污水在处理箱内的流经时间,使得光催化剂反应发生得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气液混合箱、输水管、处理箱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光催化添加器,所述输水管上连接有压力泵;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引流板,相邻两个引流板是以前一个引流板的出水口为下一个引流板的进水口,处理箱内部沿进箱口至出箱口形成纵向S型水流通道;所述处理箱的侧壁上设有光源。

作为优选,第一个引流板的上端设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位于处理箱的入箱口的下方;最后一个引流板的下端设有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位于处理箱的出箱口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层中填充的填料为活性炭、石英砂、天然沸石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过滤层中填充有多孔悬浮球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向处理箱的入箱口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面的最高点到处理箱的箱顶的高度小于入箱口的底面到处理箱的箱顶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过滤层的顶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向处理箱的出箱口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包括管体、支柱和螺旋片,所述支柱沿轴向设置在管体的轴心处,所述螺旋片以支柱为旋转轴从输水管入口延伸至输水管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混合箱中设有搅拌器。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门,输水管上设有输水阀门,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装置在处理箱中设置多个引流板,引流板使处理箱内形成纵向S型水流通道,纵向S型水流通道的设置延长了污水在处理箱内的流经时间,使得光催化剂反应发生得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箱中的第一过滤层能够将污水中的颗粒物去除,第二过滤层能够将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输水管中的螺旋片的设置延长了污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路径,能够使得污水与光催化剂更好地混合,从而在处理箱中能够处理均匀、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管;11、进水阀门;2、气液混合箱;21、搅拌器;3、输水管;31、管体;32、支柱;33、螺旋片;34、输水阀门;4、处理箱;41、引流板;42、第一过滤层;43、第二过滤层;44、第一斜面;45、第二斜面;5、出水管;51、出水阀门;6、压力泵;7、光源;8、光催化添加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1、气液混合箱2、输水管3、处理箱4和出水管5;进水管1上连接有光催化添加器8,光催化添加器8是向污水中添加光催化剂,输水管3上连接有压力泵6。

参照图2,处理箱4的内部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引流板41,相邻两个引流板41是以前一个引流板41的出水口为下一个引流板41的进水口,处理箱4内部沿进箱口至出箱口形成纵向S型水流通道,处理箱4的侧壁上设有光源7,纵向S型水流通道的设置延长了污水在处理箱4内的流经时间,使得光催化剂在光源7的照射下反应发生得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第一个引流板41的上端设有第一过滤层42,第一过滤层42位于处理箱4的入箱口的下方;最后一个引流板41的下端设有第二过滤层43,第二过滤层43位于处理箱4的出箱口的上方。第一过滤层42中填充的填料为活性炭、石英砂、天然沸石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为石英砂,第一过滤层42能够将污水中的颗粒物去除。第二过滤层43中填充有多孔悬浮球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为好氧生物载体,悬浮球为中空结构,悬浮球悬浮在水中,悬浮球内部生长厌氧菌,产生反硝化作用可以脱氮,外部生长好氧菌,去除有机物,整个处理过程中同时存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悬浮球可以采用乙丙共聚材料,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不会降解,也不会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而且悬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普通微生物比表面积为90-180,空心填料的比表面积可达600,双比面积高达860以上,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则单位容积内生物量就高,可以达到水力停留时间短的目的,另外,微生物具有高活性,脱氮除磷、分解有机物能力强,达到去除氨氮目的。因此,第一过滤层42、第二过滤层43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第一过滤层42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44,第一斜面44向处理箱4的入箱口倾斜,这样设置是为了将从入箱口输入的污水导流到第一块引流板41的前端,以延长污水处理的时间。所述第一斜面44的最高点到处理箱4的箱顶的高度小于入箱口的底面到处理箱4的箱顶的高度,这样设置是为了避免污水积压过多而从入箱口倒灌到输水管3中。

第二过滤层43的顶面设有第二斜面45,第二斜面45向处理箱4的出箱口倾斜,这样设置为了将从最后一块引流板41流出的处理后的污水引流至出箱口处。

参照图3,气液混合箱2中设有搅拌器21,搅拌器21的设置可以将光催化剂与污水混合均匀。

参照图4,输水管3包括管体31、支柱32和螺旋片33,支柱32沿轴向设置在管体31的轴心处,螺旋片33以支柱32为旋转轴从输水管3入口延伸至输水管3出口,螺旋片33的设置延长了污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路径,能够进一步使得污水与光催化剂更好地混合,从而在处理箱4中能够处理均匀、充分。

进水管1上设有进水阀门11,输水管3上设有输水阀门34,出水管5上设有出水阀门51,上述阀门的设置均可以调节污水的流量。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