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51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环保、化工等行业,经常要用固液分离的装置进行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现有的用以固液分离的装置,包括有真空过滤机、加压过滤机、离心脱水机、带式压滤机、板框式压滤机等。这些装置都采用了滤网结构,污泥容易在滤网的网孔中滞留而堵塞滤网,进而降低了固液分离效率,而且使用周期短,给装置的维护工作也带来许多麻烦。其中离心脱水机转速高达 5000rpm 以上,机械要求高、投资成本和能耗大;板框式压滤机则存在滤布易破损等问题。带式压滤机虽具有处理能力大的优点,但占地面积较大、能耗高、冲洗水量多、脱出的污泥含水率高,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均高于前面两种技术。

申请号 201110331816.9,申请公布号 CN 102432150 A,名称为“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机”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专利申请:“包括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所述上平台板上分别固定有若干上油缸,上油缸的油缸压杆底端连接有压盘,压盘的底部设有滤筒,滤筒的底端设有滤筒底板,滤筒底板的两侧通过轨道固定在立柱上,滤筒底板下方的下平台板上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滤筒底板的后端连接下油缸,下油缸的油缸压杆的末端连接在所述滤筒底板的底部,下油缸通过固定架固定在下平台板上,下油缸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在液压泵的两端,液压泵的两端还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在上油缸上。”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滤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的内壁上设有滤布,内筒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孔,外筒的外壁上靠近底端处设有出水口。”该发明申请试图采用的液压方式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期待设备运行稳定、操作方便、故障率低、使用维护方便,该发明以适用于各中小污水处理厂为运用目标。存在的问题是:所述滤布易破损,又是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因此存在使用维护困难,使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和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机。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机,包括机架,加压油缸,滤筒,进泥口,滤芯,压力板;滤筒固定在机架上,进泥口设于滤筒的上端;滤芯的根数大于一根,滤芯竖直地固定在滤筒内,滤芯为金属制件,滤芯上设有污泥过滤孔隙;压力板设有和滤芯适配的滤芯通孔,滤芯通孔的个数和滤芯的根数相同;压力板设于滤筒内,进泥口的上缘距离滤筒上端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压力板的厚度;各滤芯穿过压力板相应的滤芯通孔;加压油缸固定在机架上,加压油缸的活塞杆密封穿过滤筒的顶板后和压力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单单利用金属滤芯上所设有污泥过滤孔隙来过滤污泥,省略了现有污泥脱水机普遍采用的利用易于破损的滤布等结构来过滤污泥的方法,既降低了污泥深度脱水机使用维护频率和成本,又大大提高率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若干滤筒油缸,滤筒油缸缸体的上端和机架相连,滤筒油缸的活塞的下端顶压在滤筒的上端,从而把滤筒固定在机架上。进一步地,机架的下端设有和滤筒下端适配的定位凹坑,使用时滤筒下端放置在定位凹坑内。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安装、维护容易。

作为优选,进泥口的上缘距离滤筒上端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压力板的厚度加上五毫米。本优选方案,使用效果佳。

作为优选,滤芯为梯形丝绕制的有超细间隙的金属圆管结构。本优选方案,滤芯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效果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和运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加压油缸2,滤筒油缸3,滤筒4,进泥口5,滤芯6,压力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加压油缸2,滤筒油缸3,滤筒4,进泥口5,滤芯6,压力板7,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出水口和泥饼排出口;滤筒4固定在机架1上,进泥口5设于滤筒4的上端;滤芯6的根数大于一根,滤芯6竖直地固定在滤筒4内,滤芯6为金属制件,滤芯6上设有污泥过滤孔隙;压力板7设有和滤芯6适配的滤芯通孔,滤芯通孔的个数和滤芯6的根数相同;压力板7设于滤筒4内,进泥口5的上缘距离滤筒4上端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压力板7的厚度;各滤芯6穿过压力板7相应的滤芯通孔;加压油缸2固定在机架1上,加压油缸2的活塞杆密封穿过滤筒4的顶板后和压力板7相连。本实施例,滤芯6为梯形丝绕制的有超细间隙的金属圆管结构,滤芯6的根数为六根,六根滤芯6均布在滤筒4内的一个圆周上;滤筒油缸3的个数为三个,滤筒油缸3和机架1相连,下端压在滤筒4的上筒壁上。此外,本实施例,进泥口5的上缘距离滤筒4上端下表面的距离大于压力板7的厚度加上五毫米,机架1的下端设有和滤筒4下端适配的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定位凹坑,滤筒4下端放置在定位凹坑内。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