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39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属于印刷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性油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油墨废水。油墨废水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Cr)、高色度、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油墨废水的CODCr大于20000mg/L,色度极高可达到100000倍以上,一旦进入水体,会对水体生态环境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目前油墨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混凝预处理+生化处理的传统工艺。由于油墨废水中大部分污染物水溶性较强,要达到较好混凝沉淀效果所需混凝剂投加量较大,且产生大量含水率高的物化污泥。油墨废水可生化性差(BOD5/CODCr低),常规生物处理对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因此生化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仍然较高(CODCr高达数百mg/L),同时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也较高,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3-2010中的直接排放限值要求(CODCr≤150mg/L、氨氮≤15mg/L、总氮≤50mg/L、总磷≤1.0mg/L)。因此必须寻求更加经济高效工艺对油墨废水进行处理,以满足对油墨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回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以上所述问题的油墨废水处理装置,效率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油墨废水处理到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油墨废水池,所述油墨废水池上方与废水输送管道相连,下方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废水输送管道和油墨废水池之间设置有一滤网,所述废水输送管道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通过卡扣与油墨废水池相连,所述密封盖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通过管道与用于盛放表面活性剂的储料桶,所述储料桶下方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储料桶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油墨废水池一侧边设置有驱动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废水输送管道末端呈倒斗形,所述滤网和废水输送管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油墨废水池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与温度传感器相感应。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结构与设置在油墨废水池内部的搅拌棒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油墨废水池和密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通过表面活性剂改变油墨废水的分子结构,进而达到排放标准,操作简单,全自动控制,运行维护方便;出水水质四季稳定,不受低温影响,达标且可回用;设备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油墨废水池;2、废水输送管道;3、排水口;4、滤网;5、密封盖;6、储料桶;7、温度传感器;8、温度显示器;9、驱动结构;1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一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油墨废水池1,所述油墨废水池1上方与废水输送管道2相连,下方开设有排水口3,所述排水口3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废水输送管道2和油墨废水池1之间设置有一滤网4,所述废水输送管道2顶部设置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通过卡扣与油墨废水池1相连,所述密封盖5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通过管道与用于盛放表面活性剂的储料桶6,所述储料桶6下方连接有加热装置10,所述储料桶6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所述油墨废水池1一侧边设置有驱动结构9。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输送管道2末端呈倒斗形,所述滤网4和废水输送管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以随时更新滤网4,所述油墨废水池1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8,所述温度显示器8与温度传感器7相感应,将表面活性剂的温度实时反馈,所述驱动结构9与设置在油墨废水池1内部的搅拌棒相连,所述油墨废水池1和密封盖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所示:油墨废水通过废水输送管道2经过滤网4将颗粒状废渣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油墨废水进入油墨废水池1,加热装置10对储料桶6中的表面活化剂进行加热,待加热到合适温度,通过管道流入油墨废水池1,与油墨废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启动驱动结构9,搅拌轴运转,加快反应效率,达到排放标准后,打开阀门,油墨废水从排水口3排入到下水道。

这种油墨废水处理装置通过表面活性剂改变油墨废水的分子结构,进而达到排放标准,操作简单,全自动控制,运行维护方便;出水水质四季稳定,不受低温影响,达标且可回用;设备占地面积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