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881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湖道不断涌现。然而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异常增殖,产生水华或湖靛,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严重恶化,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起一定的疾病等,因此需要对水体进行治理。

在水体治理中常用的物理法有曝气、底泥疏浚和引水冲刷。曝气是通过曝气系统人为地向水体曝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增加其对有机物的降解。底泥疏浚是利用一定的机械装置直接将沉积在湖道底部的底泥清除,从而带走沉积的氮、磷等,起到增加湖道有效容积和降低营养物质的作用。引水冲刷则是将水质较好的其他水体中的水引入污染湖道中,替换或稀释受污染水体,起到缓解湖道水体污染的作用。然而对于公园内的人工水景而言,由于其大多数为封闭形式,水体水流较慢,污染物浓度较高,如果采用引水冲刷、曝气、底泥疏浚等物理手段进行净化,成本过高,且治标不治本。现有技术中,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转化等手段达到去除污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已成为治理水体的一种趋势。

然而现有的水体治理方法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污水处理设备还存在着设备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和效果不明显等缺点。且一般的水体设备为固定式,水质处理的范围有限,需要将污水从远处输送到处理设备中,处理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水体治理方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易产生二次污染、设备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包括水体净化装置和微生物填料装置,所述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漂浮式箱体,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内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依次设有连通的过滤絮凝室、灭藻室、厌氧生物滤池、兼氧生物滤池和曝气室,所述箱体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吊环,所述微生物填料装置包括微生物容器以及放置于微生物容器内的微生物填料,所述微生物容器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吊环。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絮凝室、所述灭藻室、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所述兼氧生物滤池和所述曝气室由隔板隔开而形成独立的功能室。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絮凝室的中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有絮凝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灭藻室的底部设置有超声波振子。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生物滤池中部装填有毛竹填料,所述厌氧生物滤池底部设有厌氧滤池排泥阀。

进一步地,所述兼氧生物滤池中部设置有毛竹填料,所述兼氧生物滤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和兼氧滤池排泥阀。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室内设置有曝气母管及与曝气母管连通的若干支微曝气管,其中,所述曝气母管设于曝气室顶部,微曝气管从曝气母管向曝气室下部延伸,微曝气管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容器包括容器体和盖体,所述容器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净化孔,所述盖体通过设置在盖体边缘的锁紧装置与所述容器体的上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盖体边缘的卡扣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容器体上端口边缘的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填料为覆满微生物的海绵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包括水体净化装置和微生物填料装置,既能通过水体净化装置对水体直接进行净化,同时又能够通过微生物填料装置对水体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效率和效果明显。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水体净化装置采用漂浮式箱体,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且能够在水面上移动,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且能够对多方位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微生物填料装置吊设于漂浮式箱体下方,结构简单合理,设备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隔板、14-吊环、2-过滤絮凝室、21-过滤网、22-絮凝填料、3-灭藻室、31-灭藻室进水阀、32-超声波振子、4-厌氧生物滤池、41-厌氧滤池进水阀、42-毛竹填料、43-厌氧滤池排泥阀、5-兼氧生物滤池、51-兼氧滤池进水阀、52-兼氧滤池导流腔、53-不锈钢铁丝网、54-曝气装置、55-兼氧滤池排泥阀、6-曝气室、61-曝气室进水阀、62-曝气室导流腔、63-曝气母管、64-微曝气管、7-微生物容器、71-容器体、72-盖体、8-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湖泊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包括水体净化装置和微生物填料装置,所述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漂浮式箱体1,所述箱体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箱体1内从进水口11到出水口12依次设有连通的过滤絮凝室2、灭藻室3、厌氧生物滤池4、兼氧生物滤池5和曝气室6,所述箱体1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吊环14,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所述微生物填料装置包括微生物容器7以及放置于微生物容器7内的微生物填料,所述微生物容器7通过连接绳8连接所述吊环14。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絮凝室2、所述灭藻室3、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所述兼氧生物滤池5和所述曝气室6由隔板13隔开而形成独立的功能室。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11设置于所述过滤絮凝室2的左下方,所述过滤絮凝室2的中部设有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的下方设有絮凝填料22。所述过滤絮凝室2与所述灭藻室3之间的隔板13上方设有灭藻室进水阀31,所述灭藻室3的底部设置有超声波振子32。所述灭藻室3与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之间的隔板13下方设有厌氧滤池进水阀41,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中部装填有毛竹填料42,毛竹填料42为去皮打通节的毛竹筒群,竖直并排装填,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底部设有厌氧滤池排泥阀43。所述厌氧生物滤池4与所述兼氧生物滤池5之间的隔板13上方设有兼氧滤池进水阀51,兼氧滤池进水阀51下方设有兼氧滤池导流腔52,所述兼氧生物滤池5由不锈钢铁丝网53铺成,所述兼氧生物滤池5中部设置有毛竹填料,所述兼氧生物滤池5底部设有曝气装置54和兼氧滤池排泥阀55。所述曝气室6与所述兼氧生物滤池5之间的隔板13上方设有曝气室进水阀61,所述曝气室进水阀61下方设有曝气室导流腔62,所述曝气室6内设置有曝气母管63及与曝气母管63连通的若干支微曝气管64,其中,所述曝气母管63设于曝气室6顶部,微曝气管64从曝气母管63向曝气室6下部延伸,微曝气管64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小孔。

箱体1漂浮在湖泊水域中,污水经过进水口11进入过滤絮凝室2,在过滤网21的作用下,使垃圾残留在过滤网21上,絮凝填料22中含有活性炭和沸石等吸附材料,可以吸附去除水中的部分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和氮磷污染物。水体经过灭藻室进水阀31进入灭藻室3,经超声波振子32超声后,杀灭藻类生物,水体经厌氧滤池进水阀41进入厌氧生物滤池4,污水以向上流的方式流经毛竹填料42,经生物厌氧反应后,从毛竹填料42上方流出,再经兼氧滤池进水阀51进入兼氧生物滤池5;水经兼氧滤池导流腔52导流后从下往上流经铁丝网铺成的兼氧生物菌房,底部曝气装置54微曝气,发生生物吸附、生物絮凝、生物化学反应、过滤等净化过程后,溢出从曝气室进水阀61进入曝气室6;水流经曝气室导流腔62后进入曝气区域,水体流经微曝气管64时,经曝气使水体中充满氧气,曝气后的水体从出水口12流出。

经生物吸附、絮凝、过滤、沉淀而生成的污泥经厌氧滤池排泥阀43和兼氧滤池排泥阀55排出收集,可回收利用生产沼气,变废为宝;整个箱体1配备相应的制动设备,带动整个箱体1在水中移动,以处理净化多方位的污水。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容器7的数量为3个,通过连接绳8分别连接于三个吊环14上,所述微生物容器7包括容器体71和盖体72,所述容器体7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净化孔,所述盖体72通过设置在盖体72边缘的锁紧装置与所述容器体71的上端口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盖体72边缘的卡扣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容器体71上端口边缘的卡块。所述卡扣能够扣进卡块内,将所述盖体72与所述容器体71的上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填料为覆满微生物的海绵体。该微生物填料是在适合的环境内培养好的微生物,可以直接将微生物培养在海绵体上,然后将覆满微生物的海绵体放入微生物容器7中,当微生物容器7中的微生物失效后,可更换新的微生物填料。

所述微生物容器7吊设于所述箱体1下方,并浸没在水体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来净化水质。同时,所述微生物容器7随着箱体1在水中移动,以处理净化多方位的污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