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73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油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隔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餐饮企业应运而生,宾馆、酒店、饭店、食堂和集中式餐饮综合体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日益增多,随之产生的餐饮废水越来越多,其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而隔油器可较好的对餐饮废水进行处理,以降低其污染率。由于餐饮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渣,需要经过过滤后再进行油水分离,现有的隔油器一般采用格栅或滤网进行残渣过滤,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油水具有较大的粘性,易导致格栅或滤网上的滤孔孔径逐渐减小,而且残渣也一定程度的堵塞滤孔,使得隔油器的过滤效率逐渐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隔油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隔油器易堵塞、过滤效率易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隔油器,包括:

除渣机构,其包括除渣罐、倾斜设置于所述除渣罐内并将所述除渣罐内的除渣腔体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过滤网、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除渣进水口和排渣口;

沉淀机构,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沉淀池、与所述沉淀池上端连通的溢流管及设于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切割泵;

分离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沉淀池下方并与所述溢流管连接的分离池、位于所述分离池一侧的油槽、内置于所述分离池上端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油槽的刮油机、设于所述分离池底部的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分离池底部连通的储水池及用于排出所述储水池内污水的排水泵;

反冲洗机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内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多个反冲洗喷嘴,一端与所述分离池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反冲洗喷嘴连接的反冲洗管道及驱动污水由分离池进入第二腔体的反冲洗泵。

优选的,所述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储水池的液位传感器及根据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液位控制排水泵排水的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位产生的电信号的液位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当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时驱动所述排水泵工作的排水泵驱动模块。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当电信号小于第二阈值时驱动所述排水泵停止工作的排水泵停止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上侧面面向所述反冲洗喷嘴的喷水端。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反冲洗机构,其可定期将分离池内已分离油的污水抽出对除渣罐内的过滤网进行冲洗,从而避免了过滤网在过滤后滤孔堵塞、孔径变小、过滤效率降低,其有利于延长隔油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油器,包括:

除渣机构1,其包括除渣罐11、倾斜设置于所述除渣罐11内并将所述除渣罐11内的除渣腔体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过滤网13、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除渣进水口14和排渣口15;

沉淀机构2,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沉淀池21、与所述沉淀池21上端连通的溢流管22及设于所述沉淀池21底部的污泥切割泵23;

分离机构3,其包括设于所述沉淀池21下方并与所述溢流管22连接的分离池31、位于所述分离池31一侧的油槽32、内置于所述分离池31上端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油槽32的刮油机33、设于所述分离池31底部的气泡发生器34、与所述分离池31底部连通的储水池35及用于排出所述储水池35内污水的排水泵36;

反冲洗机构4,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内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多个反冲洗喷嘴41,一端与所述分离池3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反冲洗喷嘴41连接的反冲洗管道42及驱动污水由分离池31进入第二腔体的反冲洗泵43。

本实施例隔油器工作时,餐饮废水由除渣进水口14进入除渣罐11的第一腔体,废水中的油水及小颗粒残渣则穿过过滤网13上的滤孔进入第二腔体,而餐饮废水中大颗粒残渣则留在第一腔体,具体可将过滤网13的孔径设置4mm,从而使得粒径大于4mm的残渣遗留于第一腔体内,第一腔体内的残渣可通过其底部的排渣口15排出,为了便于将第一腔体内的残渣排出,本实施例在排渣口15设置有除渣泵12,当需要排渣时,开启除渣泵12即可将第一腔体内的残渣排出;而进入第二腔体内的污水和小颗粒残渣则进入沉淀池21内,为了保证沉淀效果,沉淀池21内的水流速度不大于5mm/s,小颗粒残渣在沉淀池21内可沉淀至沉淀池21的底部,沉淀于沉淀池21底部的小颗粒残渣可定期通过污泥切割泵23将其排出,而位于沉淀池21上层的澄清污水则通过溢流管22溢流至分离池31内,在分离池31底部的气泡发生器34的作用下,分离池31底部形成较多微小气泡,由于油水比重不同,在微小气泡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油随其上浮至液面表层,而位于液面表层的油在刮油机33的作用下输送至油槽32内,位于下层的污水则虹吸至储水池35内,并通过排水泵36排出;本实施例的隔油器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餐饮废水中的油污一定程度的粘连于过滤网13的滤孔上,而且部分残渣在过程时易堵塞于过滤网13的滤孔,进而影响过滤效率,故本实施例定期通过反冲洗机构4进行冲洗,而且本实施例将分离池31内已分离油污的污水进行反冲洗,其避免了反冲洗过程中产生的二次粘连,提高了反冲洗效率,且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其中,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所述过滤网13的上侧面面向所述反冲洗喷嘴41的喷水端,从而使得反冲洗喷嘴41在反冲洗时,堵塞于过滤网13的滤孔上的残渣和粘连物可落至第一腔体底部,其有利于提高反冲洗效率,避免形成二次粘接。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过滤网13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一般设置为70°,其可在反冲洗时较好的避免位于过滤网13上端的残渣或粘连物沿过滤网13流至另一过滤孔内,从而保证反冲洗效果。

本实施例主要通过一虹吸管37将分离池31底部的污水虹吸至储水池35内,为了保证分离池31内的污水能够虹吸至储水池35内,需要控制储水池35的水位,而且为了保证油水较好分层以及刮油机33的正常排油,分离池31内的污水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即分离池31内污水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为了便于控制储水池35和分离池31内的水位,故本实施例所述分离机构3还包括设于所述储水池35的液位传感器38及根据液位传感器38检测的液位控制排水泵36排水的控制器39,即当储水池35的水位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39控制排水泵36将储水池35内的污水适当的排出一部分,以保证储水池35的水位在设定范围内,而分离池31与储水池35采用虹吸管37连接,其不仅能够降低分离池31内波动,保证油水较好的分层,同时可通过控制储水池35内的水位以控制分离池31内的水位,保证分离池31内的水位在设定范围内,以利于油水分层及刮油机33的排油。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控制器39包括用于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38检测液位产生的电信号的液位信号采集模块391、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比较模块392、用于当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时驱动所述排水泵36工作的排水泵驱动模块393,当储水池35的水位高于设定值时,液位传感器38检测液位产生的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排水泵驱动模块393控制排水泵36工作以进行排水。

而且,本实施例所述控制器39还包括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比较模块394、用于当电信号小于第二阈值时驱动所述排水泵36停止工作的排水泵停止模块395;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当排水泵36排水时,储水池35内水位降低,对应的分离池31内水位也降低,当储水池35内水位降低至低于设定水位时,液位传感器38检测液位产生的电信号小于第二阈值,排水泵停止模块395控制排水泵36停止排水,分离池31和储水池35的污水处于大致稳定状态,以便与分离池31内油水分离及排油,当沉淀池21内溢流至分离池31内的污水较多时,分离池31内水位上升,储水池35内水位对应上升,当储水池35内水位再次上升设定高度时,控制器39再次控制排水,其实现了通过控制储水池35内水位控制分离池31内水位的目的,保证了在分离池31内水性稳定的基础上控制其水位。

其中,本实施例液位信号采集模块391为一采集电路,第一比较模块392、第二比较模块394采用比较电路,排水泵驱动模块393、排水泵停止模块395则为常规的驱动电路和断开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反冲洗机构4,其可定期将分离池31内已分离油的污水抽出对除渣罐11内的过滤网13进行冲洗,从而避免了过滤网13在过滤后滤孔堵塞、孔径变小、过滤效率降低,其有利于延长隔油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