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170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同时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固液分离型膜生物反应器是在水处理领域中研究得最为广泛深入的一类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膜分离过程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的水处理技术。在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多采用活性泥吸附沉淀、过滤池处理,泥水分离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离效率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离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状况,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须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这限制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由于二沉池固液分离的要求,曝气池的污泥不能维持较高浓度,一般在1.5g/L至3.5g/L左右,从而限制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龄相互依赖,提高容积负荷与降低污泥负荷往往形成矛盾,在运行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 25% ~40%,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出水中含有悬浮固体,出水水质恶化,投资成本高,处理效果慢,效率低,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为克服上述的不足,将MBR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水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设备设有好氧区、厌氧区及兼氧区,以活性污泥为载体,污泥在三个区域及沉淀池区之间内循环,三个区域的设置可以兼顾到各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污水经内循环区域的微生物处理过后,通过MBR膜过滤处理后,经设备排水口排出;省去了混合液循环系统,并且靠抽吸出水,能耗相对较低,占地较分置式更为紧凑,水处理效率更高,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包括污水进水口、第一隔板、第一检修口、第二隔板、好氧区、导流板、沉淀池隔板、溢流堰、沉淀池、沉淀出水口、第二检修口、设备间检修口、设备间、水泵、水泵出水管道、水泵进水管道、MBR膜、第一曝气管、MBR膜处理区、出泥管、回流管、兼氧区、回泥管进水管、回泥水泵、第二曝气管、回泥管出水管、厌氧区、流化床;其中:流化床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检修口、第二检修口、设备间检修口,流化床一侧外壁顶端固定设有污水进水口,流化床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厌氧区、好氧区、兼氧区、沉淀池、MBR膜处理区及设备间,厌氧区内第一隔板顶部与流化床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隔板底部与流化床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好氧区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曝气管,好氧区与兼氧区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板,兼氧区底部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与回泥管进水管一端连接,回泥管进水管另一端与回泥水泵一端连接,回泥水泵另一端与回泥管出水管一端连接,回泥管出水管另一端与厌氧区连通,沉淀池隔板组成沉淀池沉淀区域,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出泥管,沉淀池顶部固定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一侧固定设有沉淀出水口,MBR膜处理区底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MBR膜处理区内部设置有MBR膜,水泵进水管道一端与MBR膜处理区连通,水泵进水管道另一端与水泵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与水泵出水管道连接。

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其中:厌氧区、好氧区、兼氧区底部均设置有载体活性污泥。

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其中:出泥管内部设置有出泥管套管。

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其中:出泥管套管上设置有活性泥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MBR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水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设备设有好氧区、厌氧区及兼氧区,以活性污泥为载体,污泥在三个区域及沉淀池区之间内循环,三个区域的设置可以兼顾到各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污水经内循环区域的微生物处理过后,通过MBR膜过滤处理后,经设备排水口排出;省去了混合液循环系统,并且靠抽吸出水,能耗相对较低,占地较分置式更为紧凑,水处理效率更高,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泥管局部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污水进水口1、第一隔板2、第一检修口3、第二隔板4、好氧区5、导流板6、沉淀池隔板7、溢流堰8、沉淀池9、沉淀出水口10、第二检修口11、设备间检修口12、设备间13、水泵14、水泵出水管道15、水泵进水管道16、MBR膜17、第一曝气管18、MBR膜处理区19、出泥管20、回流管21、兼氧区22、回泥管进水管23、回泥水泵24、第二曝气管25、回泥管出水管26、厌氧区27、流化床28、出泥管套管29、活性泥孔3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包括污水进水口1、第一隔板2、第一检修口3、第二隔板4、好氧区5、导流板6、沉淀池隔板7、溢流堰8、沉淀池9、沉淀出水口10、第二检修口11、设备间检修口12、设备间13、水泵14、水泵出水管道15、水泵进水管道16、MBR膜17、第一曝气管18、MBR膜处理区19、出泥管20、回流管21、兼氧区22、回泥管进水管23、回泥水泵24、第二曝气管25、回泥管出水管26、厌氧区27、流化床28;其中:流化床28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检修口3、第二检修口11、设备间检修口12,流化床28一侧外壁顶端固定设有污水进水口1,流化床28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厌氧区27、好氧区5、兼氧区22、沉淀池9、MBR膜处理区19及设备间13,厌氧区27内第一隔板2顶部与流化床28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隔板4底部与流化床28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好氧区5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曝气管25,好氧区5与兼氧区22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板6,兼氧区22底部设置有回流管21,回流管21与回泥管进水管23一端连接,回泥管进水管23另一端与回泥水泵24一端连接,回泥水泵24另一端与回泥管出水管26一端连接,回泥管出水管26另一端与厌氧区27连通,沉淀池隔板7组成沉淀池9沉淀区域,沉淀池9底部设置有出泥管20,沉淀池9顶部固定设置有溢流堰8,溢流堰8一侧固定设有沉淀出水口10,MBR膜处理区19底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18,MBR膜处理区19内部设置有MBR膜17,水泵进水管道16一端与MBR膜处理区19连通,水泵进水管道16另一端与水泵14一端连接,水泵14另一端与水泵出水管道15连接。

实施例2、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其中:厌氧区27、好氧区5、兼氧区22底部均设置有载体活性污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其中:出泥管20内部设置有出泥管套管29。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其中:出泥管套管29上设置有活性泥孔30。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首先,厌氧区27、好氧区5、兼氧区22底部均设置有载体活性污泥;污水从污水进水口1进入到厌氧区27,厌氧区27内通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4隔开,污水在厌氧区27内进行初步沉淀和活性污泥的吸附,通过第二隔板4顶部缺口进入到好氧区5中,此时第二曝气管25开始曝气作业,曝气的作用是提高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同时产生向上的气流,由于好氧区5与兼氧区22之间设置安装有导流板6,所以可以在好氧区5、兼氧区22形成活性污泥的内循环,提高污水吸附处理能力,由于兼氧区22没有设置曝气管,所以污泥会在兼氧区22底部沉淀,开启回泥水泵24,将兼氧区22内沉淀的活性污泥通过回流管21、回泥管进水管23、回泥管出水管26重新通入到厌氧区27底部进行二次沉淀吸附,处理后水经过出泥管20进入到沉淀池9,出泥管20内设置有出泥管套管29、活性泥孔30,提高活性污泥的出泥效率,污水在沉淀池9内进行沉淀作业,污泥沉淀在下方,处理就的水经过溢流堰8,通过沉淀出水口10进入到MBR膜处理区19,第一曝气管18开始工作,同时MBR膜17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处理,水泵14将最终处理后的水经过水泵出水管道15、水泵进水管道16输出。

设备设有好氧区5、厌氧区27及兼氧区22,以活性污泥为载体,污泥在三个区域及沉淀池9区之间内循环,三个区域的设置可以兼顾到各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污水经内循环区域的微生物处理过后,通过MBR膜17过滤处理后,经水泵出水管道15排出;膜组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部,进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其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被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去除,再在外压作用下由MBR膜17过滤出水,省去了混合液循环系统,并且靠抽吸出水,能耗相对较低,占地较分置式更为紧凑,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产量少,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易于从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