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0281发布日期:2018-10-19 21:2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监测以及水质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采矿场、造纸厂等单位的大型沉淀池、回用水池普遍受到各种藻类以及微生物繁殖问题的困扰。

目前普遍采用可见光作为液面下光源,例如白炽灯泡、LED灯珠等等。其具有寿命长、工作稳定、穿透力强、能耗低等优点;但同时由于增加了水中的光强,使得液面下装置表面藻类以及微生物的附着加剧。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此类型单位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光发射装置,既能够为液面下提供稳定光源,又能够抑止藻类以及微生物的生长。

一种光发射装置,包括:光源、光源供电部件和光源固定板;

所述光源和光源供电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所述光源供电部件与光源连接,为其供电;

所述光源采用可见光发光器、紫外光发光器、红外光发光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紫外光发光器。

优选地,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红外光发光器。

优选地,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紫外光发光器和至少一个可见光发光器,或者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紫外光发光器和至少一个红外光发光器,或者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可见光发光器和至少一个红外光发光器,或者在所述光源固定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紫外光发光器、至少一个可见光发光器和至少一个红外光发光器间隔设置。

所述紫外光发光器的紫外光的波长为200nm~300nm。

所述红外光发光器的红外光的波长为750nm~1mm。

所述光源供电部件采用电线、电池和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一种。

所述可见光发光器、紫外光发光器、红外光发光器均采用灯泡、灯珠、灯带或者灯管。

当所述光发射装置用于液面下时,其进一步包括防水管,所述防水管为中空管,其位于液面下的一端为密封端,位于液面上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光源固定板通过所述防水管的开口端置入所述防水管的内腔中,在开口端盖有盖子。

所述防水管采用玻璃中空管、塑料中空管或者树脂中空管。

当所述光发射装置用于液面上时,其进一步包括光源密封罩和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液面旁边的固定物上,另一端伸出到液面上方;

所述光源密封罩安装在固定支架伸出到液面上方的那一端上;

所述光源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光源密封罩的内腔中;

所述光源密封罩朝向液面的一侧是透明的,其余部位是不透明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同等条件下经过连续300小时的测试,采用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与采用紫外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对比发现,后者光发射管与光探测管表面附着的藻类相比于前者减少了90%以上,光强降低了30%左右。

在同等条件下经过连续300小时的测试,采用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与采用红外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对比发现,后者光发射管与光探测管表面附着的藻类相比于前者减少了70%以上,光强降低了50%左右。

在同等条件下经过连续300小时的测试,采用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与采用紫外光加红外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对比发现,后者光发射管与光探测管表面附着的藻类相比于前者减少了90%以上,光强降低了20%左右。

在同等条件下经过连续300小时的测试,采用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与采用紫外光与和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对比发现,后者光发射管与光探测管表面附着的藻类相比于前者减少了80%以上,光强两者一致。

在同等条件下经过连续300小时的测试,对比以下两套系统:1.采用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2.液面下采用为紫外光与和可见光发光器的液面下液体浑浊度监测系统,液面上采用紫外和红外光发光器的照射系统。对比结果为后者光发射管与光探测管表面附着的藻类相比于前者减少了95%以上,光强两者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液面下纯紫外光源或纯红外光源的光发射装置

图2为液面下在纯紫外光发光器或纯红外光发光器中插入可见光发光器,或在纯紫外光发光器中插入红外光发光器的光发射装置

图3为液面上纯紫外光发射装置或紫外加红外光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液面下光发射装置,包括:光源、光源供电部件、光源固定板和防水管1;在防水管里面置入光源固定板,将光源固定其上,将光源供电部件固定其上;所述光源包括:可见光发光器,紫外光发光器,红外光发光器。液面上光发射装置,包括:光源、光源供电部件、光源固定板、光源密封罩和固定支架;所述光源包括:紫外光发光器,红外光发光器。液面上以及液面下所述发光器包括:灯泡,灯珠,灯带,灯管;所述紫外光包括:波长为200nm~300nm,用于杀灭藻类以及微生物;所述红外光包括:波长为750nm~1mm,用于抑止藻类以及微生物附着;所述光源供电部件包括:有线供电,电池供电,无线供电;所述防水管可以采用:玻璃中空管,塑料中空管,树脂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中空,下面严实密闭,上面开口,可以将光源固定装置置入。

在液面下,所述防水管位于液面下的一端为密封端,露出水面的一端开口,装入光源固定板后,加盖盖子,所述光发射装置可以与光探测管配套使用,所述光探测管是在防水管里面置入光探测固定装置,将光探测电路在不同深度或高度固定其上,将光探测供电系统固定其上,将数据传输系统固定其上。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根或多根所述光发射管,相应地,配套设置一根或多根所述光探测管,以调节深度识别系统的可靠性精度。

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纯紫外光源或纯红外光源,如图1所示,图1中的2表示所有光源都是紫外光发光器或所有光源都是红外光发光器。当光强不能达到系统工作要求时,可在相邻两个紫外或红外光发光器之间加入可见光发光器,如图2所示。可见光发光器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没有严格限制。当藻类以及微生物抑止效果不能达到系统工作要求时,可在相邻两个紫外光发光器之间加入红外光发光器,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的3表示在纯紫外光发光器或纯红外光发光器中插入的可见光发光器,或纯紫外光发光器中插入的红外光发光器,红外光发光器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没有严格限制。发光器在固定板上可以均布也可以不均布。

在液面上,所述光发射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池边。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纯紫外光源或紫外加红外光源,安装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中的304为液面;303为池边地面;302为支架,光发射装置301安装在支架302的一端,其主要目的是将发光器固定在液面上方,以增加光照强度与面积,材质与形状视现场情况而定,没有严格限制;光发射装置301包含光源、光源供电部件、光源固定板、光源密封罩,内部发光器选择以及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没有严格限制。所述固定支架需要安装在水池边,不局限于材质与形状,主要为了将光源固定在液面上方,增大照射面积以及照射强度,所述光源密封罩不局限于材质与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大直径的环形光源密封罩,位于整个水池的边缘处,或者根据水池的形状设计与水池对应的形状,相应地,固定支架也可以布置在整个水池的边缘处。),主要为光源防潮、防尘,其朝向液面的一侧是透明的,其余部位是不透明的。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