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泉水循环与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517阅读:2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泉水循环与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泉水循环与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温泉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自然水,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而又低于或等45°的地下水叫温泉。

现有的可参照公告号为CN204803147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温泉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解簇模块、吸附模块和微量元素析出模块,所述解簇模块的入口与原水相连接,出口与吸附模块相连接,所述吸附模块处于解簇模块和微量元素析出模块之间,所述微量元素析出模块包括离子交换装置和高亲水纳米滤膜组件,所述高亲水纳米滤膜组件处理完成的水通入温泉水管网。

但是,使用后的温泉水直接排出温泉水池,对温泉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泉水循环与排水系统,其优点是通过排水管路对使用过的温泉水进行分类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温泉水循环与排水系统,包括循环水箱、连接管道、水泵、过滤砂缸、板式换热器、水质监测仪和管路阀门,所述连接管路包括排水管路、溢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一端连接有温泉水池,所述排水管路连接溢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溢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循环水箱通过连接管道依次连接有过滤模块和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包括连接温泉水池的各个分支水路和变频水泵,所述分支水路上设置有泄水管路,所述泄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使用完毕的温泉水通过排水管路进行分类处理,添加药物的温泉水经排水管路后进入溢水管路中排出系统之外;不加药物的温泉水通过排水管路后进入到回水管路中,经回水管路引导流向循环水箱,实现对温泉水的重复利用;设置在分支水路上的泄水管路同样能够对温泉水进行排泄。

优选地,所述过滤模块依次设置有沉淀单元、循环水泵、过滤单元、加热单元和消毒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温泉水经过滤模块的沉淀、过滤、加热和消毒,对温泉水进行处理,使温泉水能够符合标准。

优选地,所述沉底单元包括絮凝剂箱和水泵,所述水泵将絮凝剂箱中的絮凝剂抽入管道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絮凝剂能使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絮凝剂能够对温泉水中的杂质形成沉淀析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中温泉水经沉淀单元后抽入过滤砂缸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砂缸能够将温泉水中的沉淀与温泉水进行分离,实现过滤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设置在循环水泵与絮凝剂箱之间的温度探头和设置在过滤砂缸出水口一端的板式换热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探头对温泉水温进行监控,并通过板式换热器维持温泉水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消毒单元包括PH处理箱、消毒箱和水质检测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过滤完的温泉水进行调节PH值和消毒,并由水质监测仪对处理后的温泉水进行监测。

优选地,所述循环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管道上的备用变频水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备用变频水泵能够在变频水泵出现故障或者系统需求增大时对系统进行补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使用完毕的温泉水通过排水管路进行分类处理,添加药物的温泉水经排水管路后进入溢水管路中排出系统之外;不加药物的温泉水通过排水管路后进入到回水管路中,经回水管路引导流向循环水箱,实现对温泉水的重复利用;设置在分支水路上的泄水管路同样能够对温泉水进行排泄。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循环水箱的示意图;

图3是体现过滤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体现排水模块的示意图。

图中:1、循环水箱;11、回收水箱;111、第一出水管;12、净水箱;13、隔板;14、温泉水进水管;141、第一截止阀;142、第一止回阀;2、絮凝剂处理箱;21、原料口;22、第二出水管;23、水泵;3、循环水泵;4、过滤砂缸;41、反冲洗水管;5、第三出水管;6、板式换热器;61、温度探头;7、水质监测仪;8、PH处理箱;9、消毒箱;10、第四出水管;100、备用变频水泵;101、变频水泵;102、分支水路;103、温泉水池;104、排水管路;105、溢水管路;106、回水管路;107、第二截止阀;108、第三截止阀;109、第二止回阀;1010、泄水管路;1011、第四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温泉水循环与排水系统,如图1,包括循环水箱1,循环水箱1内包括回收水箱11和净水箱12,回收水箱11和净水箱12之间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固定连接在循环水箱1内。

循环水箱1通过隔板13分成两部分,截面较大的部分为回收水箱11,截面较小的为净水箱12。

结合图2和图3,回收水箱11的一侧设置有温泉水进水管14,温泉水进水管14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141和第一止回阀142,回收水箱11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11;第一出水管111上设置有絮凝剂处理箱2,絮凝剂处理箱2上设置有原料口21和第二出水管22,第二出水管22上连接有水泵23,水泵23通过第二出水管22与第一出水管111连接。

回收水箱11里的水经第一出水管111流出,絮凝剂箱2通过水泵23将絮凝剂抽入第一出水管111内,对第一出水管111内的温泉水作初步的处理后,第一出水管111中有沉淀生成。

如图3,第一出水管111连接有循环水泵3,第一出水管111另一端连接有滤砂缸4,过滤砂缸4底端连接有第三出水管5;过滤砂缸4上设置有反冲洗水管41。

第一出水管111内经絮凝剂初步处理的温泉水由循环水泵3抽入过滤砂缸4内,过滤砂缸4对温泉水内的水进行过滤,将絮凝剂产生的沉淀物留在过滤砂缸4内,过滤完的温泉水经第三出水管5流出。

如图3,第三出水管5上依次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水质检测仪7、PH处理箱8和消毒箱9,第三出水管5另一端与净水箱12的顶端连接,絮凝剂箱2和循环水泵3之间设置有温度探头61。

过滤砂缸4处理过的水流经板式换热器6、PH处理箱8和消毒箱9后流入净水箱12中。净水箱12中的水可以流入到回收水箱11;温度探头61可以监测管路中水的温度,并由板式换热器6对管路中的水进行温度补偿。

如图4,净水箱12底端设置有第四出水管10,第四出水管10另一端与净水箱12连接,第四出水管10上连接有变频水泵101。

变频水泵101将净水箱12内的水抽出,并最终流入净水箱12中,对净水箱12里的水形成一个循环。

如图4,第四出水管10在变频水泵101和净水箱12之间设置有多个分支水路102,每个分支水路102连接有一个温泉水池103,温泉水池103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路104,每个温泉水池103的排水管路104均与溢水管路105和回水管路106连接,排水管路104与溢水管路105和回水管路106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截止阀107,回水管路106连接到回收水箱11顶端。

第四出水管10上的分支水路102对温泉水池103进行蓄水;排水管路104与溢水管路105连接,对温泉水池103内放入药物的水进行排水;排水管路104与回水管路106连接,将温泉水池103内的水排入回收水箱11,进行温泉水重复利用。

如图4,第四出水管10上的分支水路102依次设置有第三截止阀108和第二止回阀109,分支管路102靠近第二止回阀109的一端设置有泄水管路1010,泄水管路1010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1011。

通过打开泄水管路1010上的第四截止阀1011能够温泉池内的温泉水进行排水。

工作过程:温泉水从循环水箱1中的温泉水进水管14中流入回收水箱11,回收水箱11中的水从第一出水管111中流出,絮凝剂处理箱2通过水泵23将絮凝剂抽入第一出水管111中,絮凝剂对第一出水管111中的水作初步的处理,形成沉淀。

第一出水管111中的水在循环水泵3的作用下被抽入过滤砂缸4中,过滤砂缸4对第一出水管111中的水作进一步的处理,将第一出水管111中产生的沉淀过滤出去,过滤好的水通过第三出水管5流出。

从第三出水管5流出的水依次经过板式换热器6、水质监测仪7、PH处理箱8和消毒箱9,并最终流回净水箱12。

净水箱中12的水在变频水泵101的作用下从第四出水管10流出,并最终回到净水箱12;在第四出水管10上连接有各个分支水路102,可以对各个温泉水池103进行蓄水。

温泉水池103中没加药物的温泉水从排水管路104中进入回水管路106中,最终流回回收水箱11;温泉水池103中加入药物的温泉水从排水管路104中进入溢水管路105,对温泉水进行排泄。

通过打开泄水管路1010上的第四截止阀1011也可以对温泉水池103内的温泉水进行排泄。

对使用完毕的温泉水通过排水管路104分类进行处理,添加药物的温泉水经排水管路104后进入溢水管路105中排出系统之外;不加药物的温泉水通过排水管路104后进入到回水管路105中,经回水管路105引导流向循环水箱1,实现对温泉水的重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