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759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又称生物浮岛、人工浮岛等,是一种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技术,其原理是按照自然规律,人工将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污染水体或富营养化水体水面,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削减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为鸟类、浮游生物、鱼类等创造生息空间,并改善水上景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浮床技术用于水质净化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其中应用最广的为湿式浮床。其中,绝大多数浮床采用的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压制成的封闭型浮体,虽然结实耐用、易于批量生产,但从净化效果上来说,封闭型浮床漂浮在水面上时,阻挡了大气向水中泌氧,导致浮床底部DO浓度非常小,对浮床净化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在普通生物浮床中净化主体是植物,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生物量的限制阻碍了净化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目前,组合型浮床已成为研究热点,有带风能曝气生态浮床、带仿生填料型生态浮床、带基质型生态浮床等。对于带基质型生态浮床,蛭石、陶瓷、珍珠岩等得到了广泛研究,但这些载体均存在一定缺点,如蛭石作为一种多孔云母类硅质矿物,孔隙度达95%,吸水率0.1-0.65m3/m3,经长时间浸泡后会部分下沉。陶瓷虽然具有稳定性能高、适用于各种水体、重复利用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其烧制工艺和和成本均较高,该项技术至今未能获得大规模的应用。带仿生填料型生态浮床相对于植物型浮床净化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对于重污染型水体的净化效果仍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浮床阻挡大气向水中泌氧,净化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影响大气向水中泌氧,净化效果好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包括网孔浮体、改良式沸石填料、仿生型填料、花盆及驯化浮水植物,所述网孔浮体为网孔结构,相对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花盆设于所述网孔浮体的所述中心孔上,所述改良式沸石填料设于所述网孔浮体相对上方,且设于所述花盆侧部,所述仿生型填料设于所述网孔浮体相对下方,所述驯化浮水植物种植于所述花盆,所述驯化浮水植物根部伸出所述花盆相对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网孔浮体为网孔四格状浮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花盆为八瓣式底部花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网孔浮体对应设置四个所述仿生型填料,四个所述仿生型填料布设于所述网孔浮体周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网孔浮体包括浮体间固定孔、仿生填料悬挂孔及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隔断,所述浮体间固定孔设于所述网孔浮体侧部周围,所述仿生填料悬挂孔设于所述网孔浮体周围,所述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隔断垂直设于所述网孔浮体相对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浮体间固定孔间通过绳索柔性链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改良式沸石填料是天然沸石经过多种特殊工艺活化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数量多而均匀、孔径大等特点,其具有独特的吸附性,能够去除水中分子态氨氮,其孔穴和通道中的阳离子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能,能够去除水中的离子态NH4+和多种有机物;网孔四格状浮体为正方形形状,中心部位设置圆形中心孔,分顶部、底部两部分,均采用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内部垂直设置四个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隔断,顶部和底部在浮床四角用绳索固定闭合,浮体四周中心设置四个连接孔,浮体与浮体采用绳索柔性链接,每个浮体对角固定两根仿生型填料;浮床圆形中心孔位置放置八瓣式底部花盆,花盆内种植驯化浮水植物。

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为植物、改良式沸石填料、仿生型填料于一体的生态浮床,有机集成了植物吸收、滤料吸附过滤和生物挂膜三种净化机制协同运作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能够有效地去除COD、氨氮、磷和浊度,并且以滤料过滤和生物挂膜为主导机制,修复效果快速而稳定,可常年用于水体净化。

改良式沸石填料:是天然沸石经过多种特殊工艺活化而成,其吸附性能比天然沸石更强,离子交换性能也更好,不仅能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异味,而且能够实现对河水中氨氮去除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网孔四格状浮体:网孔四格状设计能够使填料均匀的分布在浮体内,并能保证平衡的浮于水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的俯视图。

所述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100包括网孔浮体2、改良式沸石填料4、仿生型填料1、花盆3及驯化浮水植物5。所述网孔浮体2为网孔结构,相对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花盆3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的所述中心孔上,所述改良式沸石填料4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相对上方,且设于所述花盆3侧部,所述仿生型填料1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相对下方,所述驯化浮水植物5种植于所述花盆3,所述驯化浮水植物5根部伸出所述花盆3相对下方。

所述网孔浮体2为网孔四格状浮体。所述花盆3为八瓣式底部花盆。

一个所述网孔浮体2对应设置四个所述仿生型填料1,四个所述仿生型填料1布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周围。

所述网孔浮体2包括浮体间固定孔6、仿生填料悬挂孔7及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隔断8。所述浮体间固定孔6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侧部周围,所述仿生填料悬挂孔7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周围,所述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隔断8垂直设于所述网孔浮体2相对内部。相邻的所述浮体间固定孔6间通过绳索柔性链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1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改良式沸石填料4是天然沸石经过多种特殊工艺活化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数量多而均匀、孔径大等特点,其具有独特的吸附性,能够去除水中分子态氨氮,其孔穴和通道中的阳离子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能,能够去除水中的离子态NH4+和多种有机物;网孔浮体2为网孔四格状浮体,为正方形形状,中心部位设置圆形中心孔,分顶部、底部两部分,均采用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内部垂直设置四个网孔状高密度聚乙烯隔断,顶部和底部在浮床四角用绳索固定闭合,浮体四周中心设置四个连接孔,浮体与浮体采用绳索柔性链接,每个浮体对角固定两根仿生型填料;浮床圆形中心孔位置放置八瓣式底部花盆,花盆3内种植驯化浮水植物。

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1为植物、改良式沸石填料、仿生型填料于一体的生态浮床,有机集成了植物吸收、滤料吸附过滤和生物挂膜三种净化机制协同运作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能够有效地去除COD、氨氮、磷和浊度,并且以滤料过滤和生物挂膜为主导机制,修复效果快速而稳定,可常年用于水体净化。

改良式沸石填料4:是天然沸石经过多种特殊工艺活化而成,其吸附性能比天然沸石更强,离子交换性能也更好,不仅能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异味,而且能够实现对河水中氨氮去除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网孔浮体2:网孔四格状设计能够使填料均匀的分布在浮体内,并能保证平衡的浮于水面。

工作原理是:

驯化植物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以满足植物体本身的生长发育需要。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可以形成密集的过滤层,水流通过时,可以过滤掉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其表面进行离子交换、沉淀等,不溶性胶体被根系黏附和吸附,凝集的菌胶团把悬浮性的有机物和新陈代谢的产物沉降下来,使周围的水体变得澄清。

植物根系和仿生填料为为微生物提供了很大的栖息地,使水体形成许多厌氧和好氧小区,为微生物活动创造条件,进而形成“根际区”。根系附近的微生物通过代谢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之呈现厌氧状态,而这种厌氧状态有利于反硝化过程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除去水体中的硝态氮。

改良式沸石填料4能够实现对河水中氨氮去除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本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1集成植物吸收、滤料吸附和生物挂膜三重功效于一体的新式生态浮床,效果快速而稳定,可常年用于水体净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