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26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有技术中的水龙头上通常会安装净化器,直接将水净化后进行饮用,但是现有的新型过滤器,通常仅仅采用陶瓷滤芯对水进行过滤,虽然有过滤效果,但无法达到直接饮用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过滤器,过滤效果,过滤后可直接饮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新型过滤器,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壳体底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连接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之间的呈筒状的陶瓷滤芯、设置于所述陶瓷滤芯内的电晶膜,所述壳体底座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下端盖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陶瓷滤芯以及所述电晶膜分别与所述上端盖以及所述下端盖相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将所述滤芯组件压紧于所述壳体底座上的筋条。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陶瓷滤芯分别通过热熔胶与所述上端盖以及所述下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底座之间拆卸设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底座之间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陶瓷滤芯呈圆筒状 。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壳体呈U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将现有滤芯进行改造,采用陶瓷滤芯与电晶膜的组合,水流方向由陶瓷滤芯外围往里渗透到电晶膜,再从电晶膜表面渗透到电晶膜内部,最后由电晶膜底部的出水口流出,经过双重过滤后,可以直接饮用,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1、壳体;2、壳体底座;3、上端盖;4、下端盖;5、陶瓷滤芯;6、进水口;7、电晶膜;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过滤器,包括壳体1、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的壳体底座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3、下端盖4、连接于所述上端盖3与所述下端盖4之间的呈筒状的陶瓷滤芯5、设置于所述陶瓷滤芯5内的电晶膜7,所述壳体底座2上开设有进水口6,所述下端盖4上开设有出水口8,所述陶瓷滤芯5以及所述电晶膜7分别与所述上端盖3以及所述下端盖4相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将所述滤芯组件压紧于所述壳体底座2上的筋条。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陶瓷滤芯5分别通过热熔胶与所述上端盖3以及所述下端盖4固定连接。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进水口6处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出水口8处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

为了方便更换滤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壳体底座2之间拆卸设置。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壳体1与所述壳体底座2之间螺纹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陶瓷滤芯5呈圆筒状 。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壳体1呈U型。

陶瓷滤芯5,主要用于对饮用水进行过滤、抗菌和活化处理,有害的余氯和悬浮污染物、有机化学物质、颜色与异味,通过使用该滤芯能够过滤出达到一定饮用标准的饮用水。既可应用于净水器、桶装水和分质供水等行业,也可以应用于对水质供应有相应要求的其它场合。目前国际上过滤精度最高的陶瓷滤芯为双控制膜陶瓷滤芯,平均孔径为0.1μm。经该滤芯过滤后的水无需煮开,即可饮用,完全达到国家直接饮用水的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陶瓷滤芯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

电晶膜7是一种基于玻璃纤维基层,表面附着正电荷矿物晶体的过滤材料;具有很高的过滤能力、低压降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是第一种具有主动吸附能力的净水材料;具有大孔径(平均2微米),高截留精度(0.02微米),在不破坏高流动性的同时,有效去除污染物,包括:病毒、细菌、重金属、有机物、胶体、细胞碎片、DNA、RNA、TOC等。

安装过程:首先将而后将电晶膜7安装于陶瓷滤芯5内,而后将陶瓷滤芯5以及电晶膜7的上部与上端盖3通过热熔胶固定,而后将下端盖4与陶瓷滤芯5以及电晶膜7通过热熔胶固定,而后将滤芯组件安装于壳体1内,将壳体底座2与壳体1连接即完成,壳体1与壳体底座2可以设置为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滤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