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4052发布日期:2018-09-04 22:3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属于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化学污染由于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因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也有二次污染物,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如亚硝胺等)以及工业污染物,如人们所熟知的二恶英等。

全球已合成各种化学物质1000万种,每年新登记注册投放市场的约1000种,我国能合成的化学品3.7万种,这些化学品在推动会进步、提高生产力、消灭虫害、减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免进入环境而引起污染。

人们最为关注的是那些对生物有急慢性毒性、易挥发、在环境中难降解、高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身体健康的化学品,他们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现有的技术中,缺乏环保排化学气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中,缺乏环保排化学气体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网上放置化学品垃圾,气泵吹风由进气管进入,风由上向下通过本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由于化学气体比重比较大,下沉,从而最终从出气管排出,抽屉的作用是接收湿的化学品,从而达到环保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包括湿箱与干箱,所述湿箱与干箱之间连接有隔板,所述湿箱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顶部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气泵,所述湿箱与干箱内均设有滤网,所述湿箱底部连接抽屉,所述抽屉上设有抽屉把手,所述隔板上设有小孔,所述干箱底部一侧连接出气箱,所述出气箱顶部连接出气管,所述湿箱与干箱顶部均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盖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上设有的小孔数量为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吸盘数量均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湿箱的顶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与所述湿箱、干箱顶部均为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屉设于所述滤网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网上放置化学品垃圾,气泵吹风由进气管进入,风由上向下通过本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由于化学气体比重比较大,下沉,从而最终从出气管排出,抽屉的作用是接收湿的化学品,从而达到环保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湿箱;2、干箱;3、隔板;4、开口;5、进气管;6、气泵;7、滤网;8、抽屉;9、抽屉把手;10、小孔;11、出气箱;12、出气管;13、盖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包括湿箱1与干箱2,所述湿箱1与干箱2之间连接有隔板3,所述湿箱1顶部设有开口4,所述开口4顶部连接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上设有气泵6,所述湿箱1与干箱2内均设有滤网7,所述湿箱1底部连接抽屉8,所述抽屉8上设有抽屉把手9,所述隔板3上设有小孔10,所述干箱2底部一侧连接出气箱11,所述出气箱11顶部连接出气管12,所述湿箱1与干箱2顶部均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盖把13。

所述湿箱1与干箱2的尺寸相同,湿箱1与干箱2分别用来放置湿的化学品垃圾和干的化学品垃圾,所述隔板3上设有的小孔10数量为多个,气泵6吹风由进气管5进入,风由上向下通过本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风透过小孔10从湿箱1进入干箱2,所述开口4设于所述湿箱1的顶盖上,开口4顶部连接进气管5,吹风从开口4进入到湿箱1,所述顶盖与所述湿箱1、干箱2顶部均为铰接,顶盖可以翻转,所述抽屉8设于所述滤网7下方,抽屉8的作用是接收湿的化学品。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湿箱1与干箱2分别用来放置湿的化学品垃圾和干的化学品垃圾,通过在滤网7上放置化学品垃圾,气泵6吹风由进气管5进入,风由上向下通过本化学品垃圾排风装置,由于化学气体比重比较大,下沉,从而最终从出气管12排出,抽屉8的作用是接收湿的化学品,从而达到环保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