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9809发布日期:2018-07-20 19:5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反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工业设备,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适宜住宅小区、医院疗养院、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机关、学校、部队、水产加工厂、牲蓄加工厂、乳品加工厂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如纺织、啤酒、造纸、制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主要目的是将生活污水和与之相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后达到回用水质要求,使废水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方便对污水进行生物反应处理,处理污水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发酵菌可以对污水进行生物反应处理;通过过滤网可以对内过滤池的内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外过滤池,外过滤池的内底部位置设有内过滤池,内过滤池的端部设有端盖;内过滤池的内部位置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呈水平布置,外过滤池的端部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的下端之间设有进水盒,进水盒的底部为进水孔,进水盒安装在内过滤池的内底部位置,第一进水管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泵,第二进水管的上端设有第二进水泵;外过滤池的端部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球,第二出水管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球,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下端之间设有出水盒,出水盒设置在内过滤池的内顶部位置,出水盒的底部为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过滤池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进水管穿过第一导向管。

进一步地,所述外过滤池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出水管穿过第二导向管。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内顶部位置设有第一吊顶架与第二吊顶架,过滤网安装在第一吊顶架与第二吊顶架的下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过滤池的端部与端盖通过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操作者通过第一进水泵与第二进水泵可以方便污水的输入,通过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盒可以将污水输送到内过滤池内,内过滤池内储存发酵菌,通过发酵菌可以对污水进行生物反应处理;通过过滤网可以对内过滤池的内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一出水球与第二出水球可以方便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外过滤池1,外过滤池1的内底部位置设有内过滤池2,内过滤池2的端部设有端盖3;内过滤池2的内部位置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4呈水平布置,外过滤池1的端部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5与第二进水管6,第一进水管5与第二进水管6的下端之间设有进水盒7,进水盒7的底部为进水孔,进水盒7安装在内过滤池2的内底部位置,第一进水管5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泵8,第二进水管6的上端设有第二进水泵9;外过滤池1的端部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12与第二出水管13,第一出水管12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球14,第二出水管13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球15,第一出水管12与第二出水管13的下端之间设有出水盒16,出水盒16设置在内过滤池2的内顶部位置,出水盒16的底部为出水孔;外过滤池1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管10,第一进水管5穿过第一导向管10;外过滤池1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管11,第二出水管13穿过第二导向管11;端盖3的内顶部位置设有第一吊顶架17与第二吊顶架18,过滤网4安装在第一吊顶架17与第二吊顶架18的下端之间;内过滤池2的端部与端盖3通过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装置,操作者通过第一进水泵8与第二进水泵9可以方便污水的输入,通过第一进水管5与第二进水管6的进水盒7可以将污水输送到内过滤池2内,内过滤池2内储存发酵菌,通过发酵菌可以对污水进行生物反应处理;通过过滤网4可以对内过滤池2的内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第一出水管12与第二出水管13通过第一出水球14与第二出水球15可以方便排水。

其中,外过滤池1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管10,第一进水管5穿过第一导向管10;外过滤池1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管11,第二出水管13穿过第二导向管11;所以可以对第一进水管5与第二出水管13进行导向操控。

其中,端盖3的内顶部位置设有第一吊顶架17与第二吊顶架18,过滤网4安装在第一吊顶架17与第二吊顶架18的下端之间;所以可以方便对过滤网4进行吊顶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