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769发布日期:2018-09-14 23:5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田在钻井施工、压裂施工、试气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返排废液,根据检测结果,这些废液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油类、盐类、钻井液各种添加剂、植物胍胶(人工合成或改性高分子聚合物),环境危害性高。

此外钻井泥浆和压裂返排液为多项固相、多项液相、多项胶体体系的混合物,体系非常稳定,污染物处置难度较大。因此,针对钻井泥浆和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工艺大部分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

现有工艺中,预处理工段利用空气预曝气氧化技术对压裂返排液进行预处理,依次通过空气曝气、气浮、絮凝、沉淀等化学和物理手段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入生化降解+电催化氧化工段,对水体中的cod、氨氮等进行深度降解,从而达到提高膜处理的淡水回收率之目的。

然而现有的方法对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低且降解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分离槽、沉降槽、再循环槽、回收槽;所述反应器底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水口、底部另一侧连接所述再循环槽,所述反应器中设置有碳棒电极,外部供电模块正极连接所述反应器侧壁、负极连接所述碳棒电极,所述碳棒电极与所述反应器侧壁之间还通过导线连接有多个紫外灯芯,所述反应器顶部出口连接所述分离槽,所述分离槽侧壁设置一开口连接所述回收槽,所述分离槽底部开口处连接所述沉降槽底部开口处,所述沉降槽底部开口处连接所述再循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侧壁为金属铜壁。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铜壁的厚度为2mm-3mm。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供电模块为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槽底部设置有HEPA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应器侧壁直接作为电极的一部分,且将另一电极置于反应器中,大大节省了装置的占用空间,在反应器内的两电极之间设置多个紫外灯芯,当反应开始时,两电极之间产生电压使紫外灯开启,通过紫外光对污水进行消毒的同时能够使水中的呈胶装的有机物溶解,使电催化氧化更为彻底,提高了降解效率和降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反应器1、分离槽2、沉降槽3、再循环槽4、回收槽5;所述反应器1底部一侧连接污水进水口6、底部另一侧连接所述再循环槽4,所述反应器1中设置有碳棒电极11,外部供电模块7正极连接所述反应器侧壁12、负极连接所述碳棒电极11,所述碳棒电极11与所述反应器侧壁12之间还通过导线连接有多个紫外灯芯13,所述反应器1顶部出口连接所述分离槽2,所述分离槽2侧壁设置一开口连接所述回收槽5,所述分离槽2底部开口处连接所述沉降槽3底部开口处,所述沉降槽3底部开口处连接所述再循环槽4。

工作时,电源接通,污水从污水进水口6流入反应器1,反应器侧壁12产生正电压,碳棒电极11产生负电压,通过这两个电极电催化氧化分解反应器1内的溶液,此外,电源接通时,紫外灯芯13对应点亮,紫外灯光通过光催化作用,对污水进行消毒的同时能够使水中的呈胶装的有机物溶解,使电催化氧化更为彻底,提高了降解效率和降解效果。经过处理的溶液通过反应器1顶部出口流出到分离槽2,分离槽2将过滤后的洁净物质回收到回收槽5中,其他物质通过分离槽2底部流出到沉降槽3,沉降槽3底部设置有HEPA过滤网,对于过滤后可能含有有用物质的溶液流入到在循环槽4中,继续进行降解,而对于无法过滤的物质则直接认定为垃圾进行处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器侧壁12为金属铜壁。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铜壁的厚度为2mm-3m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供电模块7为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电催化氧化的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应器侧壁12直接作为电极的一部分,且将另一电极置于反应器1中,大大节省了装置的占用空间,在反应器1内的两电极之间设置多个紫外灯芯13,当反应开始时,两电极之间产生电压使紫外灯开启,通过紫外光对污水进行消毒的同时能够使水中的呈胶装的有机物溶解,使电催化氧化更为彻底,提高了降解效率和降解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