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589发布日期:2018-11-23 21:38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淡化领域,涉及一种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



背景技术:

布液装置是海水淡化降膜蒸发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布液装置可以使海水在降膜蒸发器中的换热管圆周方向及管长方向均匀分布并在蒸发管外形成稳定均匀的液膜,达到良好的淡化海水效果。目前技术中少有针对小型海水淡化降膜蒸发系统的布液装置,并且已有的布液装置存在布液均匀性差、内部料液流动不可观察以及不易拆装清洗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制约着小型海水淡化降膜蒸发系统的生产效率与使用寿命。

据检索,发现以下公开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专利文献CN201551862U公开了一种降膜蒸发的布液器,装设于立式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上端,该布液器包括一体加工或压模成型且同轴的上圆柱体、上圆锥体、中间圆柱体、下圆锥体及底板,该上圆柱体的外径略大于换热管的内径,且在上圆柱体的侧壁下缘环状设有止口,与换热管顶面接触;在该中间圆柱体周向开设有溢流槽或溢流圆孔。应用该布液器,采用溢流方式,布液器在换热管内自动对中,保证布液器与管壁间隙始终均匀一致,使溢流下来的液体在管壁上能均匀分布,形成均匀的液膜,从而提高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汽化效率,使蒸发效率可达50%以上。该布液器结构简单,能作为一个小元件进行批量生产,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互换性,装拆方便。

专利文献CN203663471U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物料入口管下端设有分散盘,管板上设有分布盘,分布盘面与管板面相互平行,管板上设有螺纹套,螺纹套上连有螺柱,螺柱上连有螺母;管板连有换热管、换热管与其上的管板采用下沉式焊接结构,焊缝加工成60度光滑斜面,分布盘上设有流下液体的小圆孔,管板上沿圆周均匀布置有螺纹套、螺柱和螺母。其的优点在于,分布盘面与管板面相互平行,物料通过分布盘上的小圆孔,能均匀地流到管板上,并以膜状分布到换热管内,保证物料持续蒸发浓缩,很好的解决丙二醇装置用蒸发器效率低的难题;且易于拆卸,方便检修,延长检修周期,大大降低生产使用费用。

专利文献CN104128012A公开了一种降膜蒸发器物料分配系统,包括换热器上盖、换热器外壁、迎料板、布膜堰、布膜盘及换热管;所述换热器外壁的上端安装有换热器上盖,在换热器外壁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器上盖的顶端设置有一进料口,在进料口的下端连接有迎料板,在迎料板的下端安装有布膜堰,在布膜堰的圆周表面的上端安装有布膜堰围堰,在布膜盘的下端安装有布膜盘,在布膜盘的圆周表面的上端安装有布膜盘围堰,在布膜盘上分布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换热管一一对应。其优点在于:利用布膜堰和布膜盘两次分配的方式,保证导热液体分配的均匀,同时利用与导热管一一对应的溢流管,保证每个导热管内均能分配到导热液体。

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特征与本申请的差别较大,上述专利均没有解决布液均匀性差、内部料液流动状况不可观察以及不易拆装清洗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该布液装置布液均匀,内部料液流动状况可观察,且易于拆装清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包括第一层箱体、喷淋箱体、喷淋板、第二层箱体、若干第一圆形分流管、若干第三层箱体、若干组第二圆形分流管及若干矩形分流管,其中,一根第一圆形分流管对应一个第三层箱体及一组第二圆形分流管;

第一层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各矩形分流管的一端与第一层箱体底部的出口相连通,各矩形分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层箱体顶部的入口相连通,各第一圆形分流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层箱体的底部相连通,各第一圆形分流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第三层箱体顶部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层箱体底部的出口通过对应组第二圆形分流管中的各第二圆形分流管与喷淋箱体顶部的入口相连通,喷淋箱体内布置有若干分流挡板,其中,各分流挡板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布液圆孔,喷淋板可拆卸的安装于喷淋箱体底部的出口处,喷淋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布液圆孔;

喷淋箱体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可视窗。

矩形分流管的数目为两根;

第一圆形分流管的数目为四根;

各组第二圆形分流管中第二圆形分流管的数目均为四根。

喷淋板通过法兰固定于喷淋箱体底部的出口处。

可视窗与喷淋箱体之间设置有硅胶垫片。

各矩形分流管的尺寸相同;

各第一圆形分流管的尺寸相同;

各第二圆形分流管的尺寸相同。

所有第一圆形分流管的流通横截面积之和大于进料口的流通横截面积;

所有第二圆形分流管的流通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所有第一圆形分流管的流通横截面积之和。

分流挡板上的各第一布液圆孔均匀分布且呈矩形阵列分布,且各第一布液圆孔的直径均为4-5mm。

喷淋板上的各第二布液圆孔均匀分布且呈矩形阵列,各第二布液圆孔的直径均为1-2mm,且横向上相邻第二布液圆孔圆心之间的距离为16.5mm;纵向上相邻第二布液圆孔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在具体操作时,料液流经进料口、第一层箱体、矩形分流管、第二层箱体、第一圆形分流管、第三层箱体及第二圆形分流管进入到喷淋箱体,从而使料液在横向及纵向均有较高程度的均匀分配,最后再经喷淋板上的第二布液圆孔排出,以达到均匀布液的目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淋板可拆卸的安装于喷淋箱体的底部,利于喷淋板及分流挡板的清洗及更换,同时在布液过程中,可以通过可视窗观察喷淋箱体内部料液的均匀流动情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流挡板1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位置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喷淋箱体、2为喷淋板、3为进料口、4为第一层箱体、5为矩形分流管、6为第二层箱体、7为第一圆形分流管、8为第三层箱体、9为第二圆形分流管、10为可视窗、11为法兰、12为分流挡板、13为第一布液圆孔、14为第二布液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水淡化层构式布液装置包括第一层箱体4、喷淋箱体1、喷淋板2、第二层箱体6、若干第一圆形分流管7、若干第三层箱体8、若干组第二圆形分流管9及若干矩形分流管5,其中,一根第一圆形分流管7对应一个第三层箱体8及一组第二圆形分流管9;第一层箱体4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3,各矩形分流管5的一端与第一层箱体4底部的出口相连通,各矩形分流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层箱体6顶部的入口相连通,各第一圆形分流管7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层箱体6的底部相连通,各第一圆形分流管7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第三层箱体8顶部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层箱体8底部的出口通过对应组第二圆形分流管9中的各第二圆形分流管9与喷淋箱体1顶部的入口相连通,喷淋箱体1内布置有若干分流挡板12,其中,各分流挡板12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布液圆孔13,喷淋板2可拆卸的安装于喷淋箱体1底部的出口处,喷淋板2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布液圆孔14;喷淋箱体1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可视窗10,具体的,喷淋板2通过法兰11固定于喷淋箱体1底部的出口处。

矩形分流管5的数目为两根;第一圆形分流管7的数目为四根;各组第二圆形分流管9中第二圆形分流管9的数目均为四根;可视窗10与喷淋箱体1之间设置有硅胶垫片。

各矩形分流管5的尺寸相同;各第一圆形分流管7的尺寸相同;

各第二圆形分流管9的尺寸相同;所有第一圆形分流管7的流通横截面积之和大于进料口3的流通横截面积;所有第二圆形分流管9的流通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所有第一圆形分流管7的流通横截面积之和。

分流挡板12上的各第一布液圆孔13均匀分布且呈矩形阵列分布,且各第一布液圆孔13的直径均为4-5mm;喷淋板2上的各第二布液圆孔14均匀分布且呈矩形阵列,各第二布液圆孔14的直径均为1-2mm,且横向上相邻第二布液圆孔14圆心之间的距离为16.5mm;纵向上相邻第二布液圆孔14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料液从进料口3进入到第一层箱体4内,然后流经矩形分流管5、第二层箱体6、第一圆形分流管7、第三层箱体8及第二圆形分流管9进入到喷淋箱体1内,然后经分流挡板12及喷淋板2布液后排出,实现料液在横向及纵向的较高程度均匀,以达到均匀布液的目的,同时喷淋板2与喷淋箱体1之间通过法兰11连接,有利于喷淋板2及分流挡板12的清洗及更换;喷淋箱体1的均匀设置有若干可视窗10,通过上述可视窗10能够观察喷淋箱体1内料液的均匀流动情况。

以上所述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