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3711发布日期:2019-02-15 20:0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领域,特别涉及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与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饮用水水质之差正日益严重威胁着12亿人的健康和生存。“饮水净化刻不容缓”,人类想要生存必须解决好饮用水的净化问题。然而工业及医疗等排出的污水会严重的影响人们生活用水的水质,并且生活用水通过管道及水塔时也会产生二次污染,滋生各种细菌。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20173773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由叶轮轴、叶轮、壳体、磁浮发电机、发电机固定架、高压模块、臭氧发生器、磁浮发电机磁浮组件、高效紫外线灯、磁浮增压涡轮及涡轮支架组成,壳体内设置有叶轮室,叶轮通过叶轮轴装在叶轮室内,叶轮室一外侧设有磁浮发电机安装室,磁浮发电机安装室内通过发电机固定架装有磁浮发电机;磁浮增压涡轮架装在出水管内,磁浮增压涡轮装两涡轮支架之间的涡轮轴上;高效紫外线灯安装在出水管内;叶轮室另一外侧设有臭氧发生室。通过臭氧发生器和高效紫外线灯实现了对水的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但是由于该装置中的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单纯的通过一臭氧输气管输送到叶轮室中,臭氧与水的融合度低,使得臭氧消毒的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该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的快速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连接端口以及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外壳单向转动连接的圆筒型的净化转子,所述净化转子与连接端口连通形成净水通道,所述净化转子内壁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旋形的驱动板和螺旋形的混合板,所述净化转子外壁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闭合线圈以及与闭合线圈电性连接的蓄电池和臭氧发生器,所述外壳设置有连通臭氧发生器的进气孔,所述净化转子侧壁贯穿设置有主力单向阀,所述主力单向阀与所述混合板一一对应并位于混合板背离水流方向的一侧,所述驱动板大于混合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通过净水通道经过该水处理装置时,螺旋形的驱动板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驱动净化转子单向旋转,位于净化转子侧壁的永磁铁旋转形成旋转的磁场,使得闭合线圈产生电流并存储到蓄电池,蓄电池为臭氧发生器供电使得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臭氧通过主力单向阀进入到净水通道。由于驱动板与混合板方向相反,使得水经过混合板时,会在混合板背离水流方向的一侧形成漩涡,漩涡会对主力单向阀产生吸力,使得臭氧更容易的通过主力单向阀进入到净水通道,并且漩涡的形成增强了臭氧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臭氧能够充分的融进水中,实现了臭氧对水的快速消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外壳内壁固定设置有保护层,所述闭合线圈内嵌于所述保护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的设置起到了保护闭合线圈的作用,防止净化转子旋转过程中损伤闭合线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保护层一端与外壳内壁形成容置腔,所述保护层与净化转子之间形成净化腔,所述保护层设置有连通容置腔和净化腔的通孔,所述臭氧发生器固定设置于容置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臭氧发生器设置在容置腔内,从而避免了净化转子旋转过程中损伤臭氧发生器的现象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所述净化转子侧壁贯穿设置有助力单向阀,所述助力单向阀与所述驱动板位置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经过净水通道时,由于水流速度较快,可实现通过助力单向阀将净化腔内的臭氧抽到净化通道中,从而进一步的增强了该水处理装置对水的净化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闭合线圈沿外壳周向设置有四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闭合线圈设置有四组,增多的闭合线圈的数量,使得闭合线圈产生的电流增大,提高了蓄电池的蓄电量并保证了臭氧发生器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净水通道的出水口处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的紫外线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线灯的设置实现了对水的紫外线消毒,进一步的增加了该水处理装置对水的净化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紫外线灯为十字形紫外线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字形紫外线灯的设置增强了紫外线灯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紫外线灯对水的净化效率,从而增强了紫外线灯对水的净化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接端口设置为法兰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接口的设置实现了水处理装置与水管之间的法兰连接,增强了水处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净化效果好,由于混合板的设置,实现了水与臭氧的漩涡融合,增强了臭氧融入水的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水的净化效果;

二、安全性高,由于容置腔、净化腔以及保护层的设置,实现了对水处理装置内部结构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水处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外壳;11、保护层;111、闭合线圈;112、磁性轴座;12、容置腔;121、进气孔;122、臭氧发生器;123、蓄电池;13、净化腔;131、通孔;2、法兰接口;3、净化转子;31、驱动板;32、混合板;33、永磁铁;34、主力单向阀;35、助力单向阀;36、磁性凸起;4、净水通道;41、十字形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圆柱形外壳1、设置在外壳1两端的法兰接口2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并与外壳1单向转动连接的圆筒型的净化转子3,净化转子3与法兰接口2连通形成净水通道4。

其中,净化转子3内部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旋形的驱动板31和螺旋形的混合板32,驱动板31和混合板32均优选为四个,并且四个驱动板31沿净化转子3周向均匀分布在净化转子3内壁,四个混合板32沿净化转子3周向均匀分布在净化转子3内壁。驱动板31与混合板32厚度相同,并且驱动板31的表面积大于混合板32的表面积。当水通过净水通道4经过该水处理装置时,驱动板31在水的冲击作用下驱动净化转子3相对外壳1转动。由于驱动板31与混合板32的方向相反,当水经过混合板32时,水会在混合板32的搅拌作用下形成漩涡。

进一步的,净化转子3外壁固定设置有磁性组件,磁性组件沿净化转子3周向均匀设置有四组,每组磁性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与上述驱动板31和混合板32位置对应的永磁铁33。外壳1内壁固定设置有保护层11,保护层11内嵌有闭合线圈111,闭合线圈111沿外壳1周向均匀设置有四组。其中,保护层11朝向净水通道4出口的一端与外壳1内壁形成容置腔12,保护层11与净化转子3之间形成净化腔13,外壳1相应于容置腔12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孔121,容置腔12与净化腔13之间设置有连通容置腔12和净化腔13的通孔131。容置腔12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122和蓄电池123,臭氧发生器122形状设置为套设于上述净化通道的环形,蓄电池123电性连接上述闭合线圈111,臭氧发生器122电性连接蓄电池123。当永磁铁33随净化转子3转动时,会产生旋转的磁场,闭合线圈111切割磁场线发电,并存储到蓄电池123内,并通过蓄电池123为臭氧发生器122供电。臭氧发生器122将由进气孔121进入到容置腔12的空气转化成臭氧并通过通孔131输送到净化腔13内。

进一步的,上述净化转子3侧壁贯穿设置有朝向净化通道的主力单向阀34和助力单向阀35。主力单向阀34与上述混合板32一一对应并位于混合板32背离水流方向的一侧;助力单向阀35与上述驱动板31一一对应并位于驱动板31背离水流方向的一侧。当水经过净化通道时,净化腔13内的臭氧通过主力单向阀34和助力单向阀35进入到净化通道内,从而混合进入水中,实现对水的净化。由于上述漩涡的形成,由主力单向阀34进入到净化通道内的臭氧会充分的融入水中,从而提高该水处理装置对水的净化作用。

再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保护层11相应于两个法兰接口2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磁性轴座112,磁性轴座112朝向净化转子3的一侧设置有内凹的限位槽,净化转子3两端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磁性凸起36,磁性凸起36的磁性与磁性轴座112的磁性相同,净化转子3通过磁性凸起36和磁性轴座112相对保护层11转动,从而相对外壳1转动。

进一步的,净水通道4的出水口处设置有与上述蓄电池123电性连接的紫外线灯,紫外线灯设置为十字形紫外线灯41并固定连接外壳1。当水经过十字形紫外线灯41时,在十字形紫外线灯41的照射作用下进行紫外线消毒,从而达到对水的进一步消毒。

由以上所述内容可知,当水经过净化通道时,会通过驱动板31驱动净化转子3转动,从而使得闭合线圈111发电并存储到蓄电池123。臭氧发生器122和十字形紫外线灯41连接蓄电池123工作,臭氧发生器122产生的臭氧通过主力单向阀34和助力单向阀35进入到净化通道内,实现对水的臭氧净化;十字形紫外线灯41通过紫外线照射实现对水的紫外线消毒,从而达到对水的消毒、净化作用。由于驱动板31和混合板32的方向相反,使得水经过驱动板31之后会在混合板32的搅拌作用下形成漩涡,由主力单向阀34进入到净化通道内的臭氧会在漩涡的作用下充分的溶入水中,从而增强该水处理装置对水的净化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