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1024发布日期:2018-11-16 23:2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黑臭水体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该类污水严重的降低了城市美感,影响良好城市氛围的营造,并且也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河流黑臭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水体严重污染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作为重要资源和污水载体的城市河流已受到严重污染,许多河流黑臭问题严重。直接消除河流黑臭的途径是向河水中补氧,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阻断臭味产生;另一方面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直接氧化河水中还原性的铁和锰向河流补氧。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完善的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名词解释: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TN:总氮,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TP:总磷,是废水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磷的总和。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包括进水管、抽水泵、纯氧储存罐、增氧锥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口与水体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口与增氧锥的输入口连接,所述抽水泵与进水管连接,用于将河水抽至增氧锥,所述纯氧储存罐的输出口与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口与增氧锥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口与水体连接,所述进水管位于河道的下游端,所述出水管位于河道的上游端。进一步,还包括箱体,所述纯氧储存罐和增氧锥设置在箱体内。进一步,还包括水氧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水氧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溶氧探头和显示单元,所述溶氧探头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溶氧探头安装在水体内。进一步,还包括检测处理装置,所述检测处理装置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检测处理装置包括数据读取单元和处理器,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分别与水氧浓度检测装置和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服务器。进一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口距离箱体120~200m,且出水管的另一端口距离河道水底0.4~1m。进一步,在出水管中段安装有进气阀门和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端口与纯氧储存罐的进气口连接。进一步,所述增氧锥的横截面为一个上部窄下部宽的多边形。进一步,所述进水管采用直径为90mm的pvc管道。进一步,在进水管的一端口设有过滤网膜,所述过滤网膜的孔径为0.5cm。进一步,所述抽水泵为离心式管道泵。进一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口距离箱体160m,且出水管的另一端口距离河道水底0.6m。进一步,所述增氧锥的输入口设置在增氧锥的上方位置,所述增氧锥的输出口设置在增氧锥的下方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包括进水管、抽水泵、纯氧储存罐、增氧锥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口与水体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口与增氧锥的输入口连接,所述抽水泵与进水管连接,用于将河水抽至增氧锥,所述纯氧储存罐的输出口与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口与增氧锥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口与水体连接,所述进水管位于河道的下游端,所述出水管位于河道的上游端。抽水泵将河水抽至增氧锥,和纯氧储存罐将纯氧输入增氧锥,再将河水输出河道,能够快速的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降解转化水体中COD、氨氮、TN、TP,抑制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增氧锥;2、箱体;3、进水管;4、抽水泵;5、出水管;6、纯氧储存罐。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增氧系统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一种用于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增氧系统,包括进水管3、抽水泵4、纯氧储存罐6、增氧锥1和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口与水体连接,所述进水管3的另一端口与增氧锥1的输入口连接,所述抽水泵4与进水管3连接,用于将河水抽至增氧锥1,所述纯氧储存罐6的输出口与出水管5连接,所述出水管5的一端口与增氧锥1的输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口与水体连接,所述进水管3位于河道的下游端,所述出水管5位于河道的上游端。上述增氧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抽水泵4将河道中的水体抽至增氧锥1,和纯氧储存罐6将纯氧气体注入水体中,通过在增氧锥1中,充分将氧气混入水体中,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再将水体注入河道,从而促进水中硝化细菌、噬磷菌等好氧菌活性,和降解转化水体中COD、氨氮、TN、TP,抑制了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满足了快速给河道增氧的要求。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箱体2,所述纯氧储存罐6和增氧锥1设置在箱体2内。将纯氧储存罐6和增氧锥1设置在箱体2内,对纯氧储存罐6和增氧锥1进行保护,避免外部环境对纯氧储存罐6和增氧锥1的腐蚀和破坏。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水氧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水氧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溶氧探头和显示单元,所述溶氧探头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溶氧探头安装在水体内。在水体中安装了水氧浓度检测装置,水氧浓度检测装置采集并显示不同位置的水体的氧气浓度,例如水氧浓度检测装置同时采集了进水管3端口附近水氧浓度和出水管5端口附近的水氧浓度,方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水体中的氧气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调整氧气的输入量,从而使增氧系统达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检测处理装置,所述检测处理装置设置在箱体2内,所述检测处理装置包括数据读取单元和处理器,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分别与水氧浓度检测装置和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水氧浓度检测装置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据读取单元后,数据读取单元对数据进行读取并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判断处理之后,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工作人员通过终端可以访问服务器,并可以查看相关的水氧浓度信息,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水氧情况的了解,从而能够及时调整河道的水氧浓度,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口距离箱体120~200m,且出水管5的另一端口距离河道水底0.4~1m。所述出水管5的另一端口距离箱体160m,且出水管5的另一端口距离河道水底0.6m。所述出水管5的安装方式为:出水管5平行于河道水面0.5m,长度为160m,后弯曲伸入水体,且出水管5的另一端口距离河道水底0.6m,因为水体中最缺氧的部位为水体的底部,所以应该将氧气向水底增加,从而提高增氧的效果。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出水管5中段安装有进气阀门和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端口与纯氧储存罐6的进气口连接。通过进气阀门和射流器可以控制纯氧储存罐6的进气量,根据水体的氧气浓度及时的对氧气进气量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气量最小可达3L/min,气量最大可达30L/min。通过对进气量的调节,提高增氧的效率,在水氧浓度高时减小增氧,避免氧气的浪费和水体浓度过高。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增氧锥1的横截面为一个上部窄下部宽的多边形。所述增氧锥1的输入口设置在增氧锥1的上方位置,所述增氧锥1的输出口设置在增氧锥1的下方位置。增氧锥1的横截面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加,因此水流经过增氧锥1时速度逐渐减小,水流速度逐渐减小的同时,气液接触时间逐渐增加,如此可以提高增氧的效率。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3采用直径为90mm的pvc管道。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进水管3的一端口设有过滤网膜,所述过滤网膜的孔径为0.5cm。在进水管3的进水口设置了过滤网膜,对抽取的河水进行过滤,避免吸取水体中大的垃圾,堵塞了水管,同时保持了增氧锥1的清洁。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水泵4为离心式管道泵。采用离心式管道泵无需将抽水泵4放至水体内,方便管道的铺设和延长抽水泵4的使用寿命。所述离心式管道泵设计运行参数是额定扬程19m,额定流量25m3/h,功率2300W,转速2900r/min,环境温度50℃,最大液体温度70℃。通过上述增氧系统,可以快速的对河道进行增氧,从而降解转化水体中COD、氨氮、TN、TP,抑制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该系统能过检测水体中的水氧浓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水氧浓度调整氧气的进气量,从而控制水体的氧气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增氧的效率。如下表1所示,对河道增氧6h前后进行采样检测的结果:表1COD(mg/L)TP(mg/L)NH3-H(mg/L)ORP(mv)出水口(增氧前)1353.65287-196.5出水口(增氧后)351.41715-98.2其中,COD为化学需氧量,TP为总磷的浓度,NH3-H为氨氮的浓度,ORP为氧化还原电位。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