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1001发布日期:2018-11-16 23:2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工业化城市的迅猛发展,水资源被过度使用,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河流,使得大多数河流水体水质超标,水生态功能退化。尤其是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严重,河道硬质化,甚至有恶臭现象,影响景观环境,不仅如此,水中的垃圾更是数不胜数,直接的导致了生态破坏,目前改善水环境,清除水上垃圾已成重中之重,现有的方式多是构建水生植物和人工清除垃圾为主,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慢,很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承载框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封盖,所述承载框内设有养料,所述养料上种植有水草,所述水草中含有水底生物,所述固定板的末端固定有螺旋桨推进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警示灯,所述承载框和封盖上等间距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承载框的一侧设有另一组承载框,两个承载框之间固定有垃圾拦截网,所述垃圾拦截网的一侧固定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的一侧。

优选地,其中一个封盖的一侧设有锁扣,另一个封盖的一侧设有和锁扣对应的锁孔。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由耐腐蚀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多个装置放置于需要净化的水体中,将两个之间连接上垃圾拦截网和过滤网,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数量,养料可用来养殖水草和水底生物,进而净化该区域的水源,同时,螺旋桨推进器可带动整个装置移动,进而通过垃圾拦截网拦截水面上漂浮的垃圾,将垃圾送至岸边,再由工作人员打捞清除,通过过滤网对含油的液体等进行净化过滤,太阳能电池板可为警示灯和螺旋桨推进器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垃圾拦截网、过滤网以及螺旋桨推进器的结合实现了自动化的垃圾拦截,极大地提高了垃圾清除效率,极大地改善了水环境,水草、水底生物以及气囊的结合实现了对水体的进一步过滤,保证了生态修复的效果,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承载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第一支撑杆、3连接件、4固定板、5水草、6警示灯、7第二支撑杆、8气囊、9承载框、10螺旋桨推进器、11水底生物、12养料、13封盖、14垃圾拦截网、1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承载框9,承载框9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板4,承载框9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封盖13,用于封闭承载框9,承载框9内设有养料12,养料12上种植有水草5,水草5中含有水底生物11,固定板4的末端固定有螺旋桨推进器10,带动整个装置移动,固定板4上设有气囊8,起漂浮作用,气囊8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杆2,两个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1,固定板4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7的上端设有警示灯6,可在网上进行警示,承载框9和封盖13上等间距设有多个通孔,承载框9的一侧设有另一组承载框9,两个承载框9之间固定有垃圾拦截网14,垃圾拦截网14的一侧固定有过滤网15,对含油液体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中,气囊8上设有多个连接件3,连接件3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4的一侧,稳定性强,其中一个封盖13的一侧设有锁扣,另一个封盖13的一侧设有和锁扣对应的锁孔,过滤网15由耐腐蚀材质制成,气囊8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多个装置放置于需要净化的水体中,将两个之间连接上垃圾拦截网14和过滤网15,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数量,养料12可用来养殖水草5和水底生物11,进而净化该区域的水源,同时,螺旋桨推进器10可带动整个装置移动,进而通过垃圾拦截网14拦截水面上漂浮的垃圾,将垃圾送至岸边,再由工作人员打捞清除,通过过滤网15对含油的液体等进行净化过滤,太阳能电池板1可为警示灯6和螺旋桨推进器10提供动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