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212发布日期:2019-05-11 01:4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相比于火电站来说,光伏发电无需煤炭等资源,而水电站需要建造水库,不仅投资大,对生态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被采用,而光伏电板积灰难于清理一直是令人们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清洁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清理,费时费力,还需要爬高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太阳能光伏板的温度提升是影响能效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当碰到大雪天气时,若不能及时清理积雪,严重时可能会压坏整个光伏支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光伏板表面的清洗装置,所述光伏板两端设有导轨,所述清洗装置通过导轨连接在光伏板上,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辊轴、清洁刷带和刮板,所述清洁装置通过辊轴连接在导轨上,所述清洁刷带包覆在辊轴外侧,所述刮板连接在清洁刷带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一侧设有存储箱。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两侧还设有斜板。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两端与导轨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口A和喷水口B。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刷带为倾斜设置,所述清洁刷带上还均匀设有隔槽。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口B为感应出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更节能,采用自带太阳能电板工作,无需额外能源。2、智能化高,一次安装,可长期自主完成光伏电板的清洁工作,无需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的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伏板;2、喷水口A;3、导轨;4、存储箱;5、清洗装置;6、喷水口B;7、清洁刷带;8、辊轴;9、刮板;10、斜板;11、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光伏板1表面的清洗装置5,所述光伏板1两端设有导轨3,所述清洗装置5通过导轨3连接在光伏板1上,所述清洗装置5包括辊轴8、清洁刷带7和刮板9,所述清洁装置5通过辊轴8连接在导轨3上,所述清洁刷带7包覆在辊轴8外侧,所述刮板9连接在清洁刷带7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站人工智能除尘、降温控制装置,在工作时,通过辊轴带动清洁刷带7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导轨水平移动,对光伏板1进行清洗,在清洗的过程中,喷水口A2进行喷水处理,使清洁效果更好,而且喷水处理不仅有利于灰尘的清洁,还可以在光伏板1表面形成水膜,可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当碰到高温天气时,也可以单纯的通过喷水口A2进行喷水降温,在清洗装置5移动清理时,为保证清洁效果通过喷水口B6进行高压喷水,对清洁刷带7进行清洗,这样在清洗过程中,能始终保证清洁刷带7的清洁效果,当工作后,清洗装置5会自动收集至存储箱4,避免阳光曝晒,减缓清洁刷带7的老化,而当碰到下雪天气时,同理,在清洁刷带7转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刮板9的转动,对积雪进行清理,不仅提高清洁效果,而且还加大了清洗装置5的适用性。

其中,所述光伏板1一侧设有存储箱4,避免阳光曝晒,减缓清洁刷带7的老化。

其中,所述光伏板1两侧还设有斜板10,为保证清洁效率和减少对光伏板1表面的损伤,可将清洁刷带7设置为软性材质,而且刷带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两端,会出现卡住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损坏设备和光伏板1,通过斜板10可有效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其中,所述光伏板1两端与导轨3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口A2和喷水口B6。

其中,所述清洁刷带7为倾斜设置,所述清洁刷带7上还均匀设有隔槽11,便于喷水口B6在喷水清理时,清理的更彻底,从而提高光伏板1的清洁效果。

其中,所述喷水口B6为感应出水装置(图中为标出),为保证对清洁刷带7精确清理,喷水口B6由并排设置的喷水口单元组成,当清洁刷带7移动到相应的喷水口单元时,通过开关或者是传感器进行控制,清洁刷带7底部的喷水口单元进行高压喷水,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