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水驱动罐的大流量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058发布日期:2019-03-05 19:3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水驱动罐的大流量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水驱动罐的大流量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家用大通量的RO/NF纯水机常规标称的400G、500G、600G等机型,由于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所用的核心部件为半透膜,在净水器待机时,浓水一侧的盐分渗透至淡水一侧,最终会使得半透膜两侧的水盐分浓度基本一致,由此导致每当净水器待机一段时间后,用户接取的首杯水,其TDS值较高,水质达不到过滤要求,而且,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机在待机时,RO膜/NF膜、废水比电磁阀等内残留的浓水硬度较高,净水器内部管道的水静置时,会由于二氧化碳的溶入或者温度导致净水器内部较容易结垢,产生的水垢附在膜片和废水比电磁阀内,导致整个水处理系统寿命缩短以及故障率上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净水器待机后首杯水TDS值以延长RO/NF滤芯使用寿命的净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水驱动罐的大流量净水系统,包括原水口和净水口,所述原水口和净水口之间设有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内设有原水入口、纯水出口和浓水出口,特别的,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净水口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管道压力的压力开关;还包括水驱动罐,所述水驱动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可弹性形变的内胆,所述内胆上设有纯水出入口;所述纯水出入口连通有第一纯水支路,所述第一纯水支路连通纯水出口与净水口;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预留有原水通道,所述原水通道连通原水口和原水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在本净水系统中,原水口可与自来水管道连通,净水口则可连通至饮用水口或者用水龙头。本净水系统可具有三条水流路径,

1)当原水口与净水口开启时,原水口、原水通道、原水入口、反渗透滤芯、纯水出口与净水口依次连通,可构成滤水路径;

2)当原水口开启,而净水口关闭时,原水口、原水通道、原水入口、反渗透滤芯、纯水出口与纯水出入口依次连通,可构成储水路径;

3)当原水口与净水口开启时,纯水出入口与净水口连通,可构成滤水加量路径;

基于上述三条水流路径,用户在取水时,水流可沿滤水路径流动,原水经滤水路径进入净水系统内,净水系统生产的纯水经净水口流出。用户取水结束后,净水口关闭,净水系统可保持继续制水,水流沿储水路径流动。原水经储水路径进入净水系统后,净水系统生产的纯水经纯水出入口流入水驱动罐内存储,直至管道内的压力达到压力开关的限定值,使压力开关断开,此时,净水系统制水结束,水驱动罐完成蓄水。

此外,在用户取水时,若水驱动罐的内胆中存储有纯水,内胆内的纯水可沿滤水加量路径流动,于内胆内储存的纯水,在原水流经原水通道时,因原水的压力令内胆形变,从而经滤水加量路径流出,进入净水口,从而达到本净水系统增大初始出水量的目的。

为保证本净水系统的使用安全,防止因压力开关失效而导致水驱动罐蓄水超标,本净水系统还可以设置泄压路径:第一纯水支路上连通有第二纯水支路,第二纯水支路连通浓水出口与纯水出入口,第二纯水支路上设有控制水驱动罐内部压力的泄压阀。在储水过程中,泄压阀开启时,纯水出入口与泄压阀、排水口依次连通即构成泄压路径。当管道内的水压逐渐升高并达到泄压阀设定的压力值,泄压阀将会开启,将水驱动罐内的水经泄压路径,由排水口排出,降低管道内的水压,从而保障净水系统的安全。

本净水系统的滤芯组件,除反渗透滤芯外,还可以在反渗透滤芯前增加前滤芯组,以实现原水的粗过滤,而在反渗透滤芯后还可以增加后滤芯组,如活性炭等,以增加过滤后所得的水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大家用纯水/纳滤机初始出水量,从而缩短用户接水时间以改善用用户使用体验、使用安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驱动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原水口;2-净水口;3-减压阀;4-水驱动罐;5-前滤芯组;6-进水电磁阀;7-增压泵;8-反渗透滤芯;9-逆止阀;10-后滤芯组;11-压力开关;12-废水比电磁阀;13-壳体;14-内胆;15-纯水出入口;16-第一纯水支路;17-第二纯水支路;18-原水通道;19-自来水进水口;20-自来水出水口;21-流量开关;22-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包括与自来水管道连通的原水口1和与取水端水龙头连通的净水口2,原水口1与净水口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沿水流流动方向,原水口1与净水口2之间依次设有减压阀3、水驱动罐4、前滤芯组5、进水电磁阀6、增压泵7、反渗透滤芯8、逆止阀9、后滤芯组10和压力开关11,其中,

反渗透滤芯8内设有原水入口、纯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浓水出口经废水比电磁阀12连通至排水口;

水驱动罐4包括壳体13,所述壳体13内设有可弹性形变的内胆14,所述内胆14上设有纯水出入口15,该纯水出入口15通有第一纯水支路16,该第一纯水支路16连通纯水出口与净水口2;在第一纯水支路16上还连通有第二纯水支路17,该第二纯水支路17连通原水入口与纯水出入口15,第二纯水支路17上设有流量开关21和泄压阀22;壳体13与内胆14之间则预留有原水通道18,该原水通道18上设有连通原水口1的自来水进水口19和连通前滤芯组5的自来水出水口20。在实际使用中,水驱动罐4的自来水进水口19和自来水出水口20也可以合并在一起,合并后所得的接口通过在管道上加接三通阀实现原水通道18的进出连接。此外,前滤芯组5的位置实际上可设置在反渗透滤芯8的原水入口与减压阀3之间的任意位置,该前滤芯组5可以是由若干支滤芯整装在一起的过滤组件,也可以由若干支独立的滤芯组成,这些独立的滤芯各自分布在原水入口与减压阀3之间。

由此,本实施例1中,净水系统构成有四条水流路径,包括:1)由原水口1、减压阀3、原水通道18、前滤芯组5、进水电磁阀6、增压泵7、原水入口、反渗透滤芯8、纯水出口、逆止阀9、后滤芯组10、压力开关11与净水口2依次连通构成的滤水路径;2)由原水口1、减压阀3、原水通道18、前滤芯组5、进水电磁阀6、增压泵7、原水入口、反渗透滤芯8、纯水出口、逆止阀9、纯水出入口15和内胆14依次连通构成的储水路径;3)由内胆14、纯水出入口15、后滤芯组10、压力开关11与净水口2连通构成的滤水加量路径;4)由内胆14、纯水出入口15、流量开关21、泄压阀22和排水口依次连通的泄压路径。

如图1所示,逆止阀9的流向是由反渗透滤芯8至后滤芯组10。逆止阀9设置在纯水出口与第一纯水支路16之间,用于防止水驱动罐4的纯水逆流进入纯水出口。

基于上述三条水流路径,用户在取水时,水流会沿滤水路径流动,原水经滤水路径进入净水系统内,净水系统生产的纯水经净水口2流出。

用户取水结束后,净水口2关闭,净水系统可保持继续制水,水流沿储水路径流动。原水经储水路径进入净水系统后,净水系统生产的纯水经纯水出入口15流入水驱动罐4内存储,直至管道内的压力达到压力开关11的限定值,使压力开关11断开,此时,净水系统制水结束。若压力开关11失效时,管道内的水压会逐渐升高,直至达到位于第二纯水支路17的泄压阀设定的压力值,随后,泄压阀开启,将水驱动罐4内的水经泄压路径,由排水口排出,降低管道内的水压,从而保障净水系统的安全。

此外,在用户取水时,若水驱动罐4的内胆14中存储有纯水,内胆14内的纯水沿滤水加量路径流动。于内胆14内储存的纯水,在原水流经原水通道18时,因原水的压力令内胆14形变,从而经滤水加量路径流出,进入净水口2,从而达到本净水系统增大初始出水量的目的。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